专栏名称: 环球人物
以人物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人物周刊  ·  徐梦桃再夺金,她要“跳到2026年” ·  2 天前  
环球人物  ·  成功卫冕金腰带!张伟丽“像水一样”格斗 ·  2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豆瓣高分,这套书我一定要给孩子看!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县城新贵,爱上新能源豪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人物

她是日本“精神病画家”,一生只画圆点,却成身价最高女艺术家

环球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17-09-14 10:25

正文

前一阵,朋友圈被“小朋友画廊”刷屏,一幅幅色彩丰富,宛若大师手笔的画作,实际上都出自一群患有自闭症、脑瘫、精神障碍等疾病的特殊画家。


如同这些极具天赋的“小朋友画家”一样,目前在世的 身价最高的女艺术家 ,也是一个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病人,她就是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10岁时,因为 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 ,经常出现幻觉。她无法拥有常人的清晰视野,看到的是一个布满斑点的奇异世界。


在她的幻觉中,远处的山闪着金光,堇菜花长着人的脸……她经常和妈妈说着自己看到的幻象,但妈妈却丝毫不理解她。


草间开始把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在她的画中,所有事物都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圆点。草间把它们看作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地球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


草间弥生10岁时为母亲画的肖像


草间的妈妈是个女强人,管理着家族企业,她希望草间今后能成为“艺术收藏家”,而不是一个神经质的女画家。妈妈看不惯她的疯疯癫癫,毁了她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一起干活,还经常把她关起来。


经受打击的草间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几近崩溃。“母亲常跟我说,没生你就好了……我晚上站在街头希望过往的车辆结束我的生命,我曾企图卧轨自杀,但那时的我太小太轻,风太大,我的身子飘了起来。”


于是,画画成了她唯一的解药。“在这惨淡的家庭里生活, 只有画画能让我清醒。


精神疾病和母亲的冷酷,造成了草间弥生孤僻的性格, 小时候的她是个不爱笑的怪女孩。


1948年,19岁的草间弥生来到京都市工艺美术学校,跟着日本的传统师傅学习日本艺术。



然而,日本传统艺术追求的“完美”,死板无趣的教育方式让草间透不过气来。她经常逃课,自己作画,标志性的南瓜也是从那时开始出现在画作中。


矮胖、布满斑点、形状不规则的南瓜,像是对外面这个“正常”世界的反抗,“南瓜总是让我微笑, 它们是蔬菜里最幽默的”



一次,草间在书店中看到美国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画册,竟鼓起勇气给她写了一封信,“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随信还附上了14幅水彩画稿。欧姬芙被草间的诚恳所感动,她回信给草间,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受到鼓舞的草间弥生,打算离开日本,前往接纳她的国度。1957年,她拿到了美国签证,准备去波普艺术之都——纽约。



来到纽约,草间弥生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她从垃圾箱里捡来鱼头和烂菜叶,煮一碗热汤果腹;在租来的房子里,她半夜被冻醒,于是就起来 画画一直到天亮。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却自由自在,而她的才华也开始慢慢崭露头角。



1962年,草间弥生在绿艺廊参加七人联展,与安迪·沃霍尔、克勒斯·欧登柏格等艺术家一同参展。


1964年,草间弥生的《千船会》轰动纽约艺坛 ↓↓



1966年,她带着作品《自恋庭园》 ↓↓ 在未受官方邀请下“自行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展馆的户外草坪上,草间弥生穿着金色和服端坐在1500个不锈钢球上,每颗球以两美元的价格向观众出售。



此时的草间弥生,在外界眼中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但自从成名以来,外界对她的争议从来没断过。


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之后,草间弥生登上《纽约时报》封面,而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



草间的一系列裸体行为艺术在当时也一直饱受争议。



除了荒诞不经的作品,草间弥生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约瑟夫·康奈尔1903年生于纽约,当时是美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如同草间一样,约瑟夫也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他性格腼腆,一直没有结婚,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管制之下。


遇到了约瑟夫, 草间弥生仿佛遇见了另一个自己。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约瑟夫就直言不讳地向草间表达好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可爱又漂亮的女生”。


他们相差26岁,却一见如故。他们互赠情诗,每天打五六个小时电话。如此柏拉图式的恋爱,持续了十年,关系一直“纯洁和神圣”。



“约瑟夫每次来我家都一定会带着一个空袋子,沿路捡路边的木片、钉子、沙子……什么东西都捡。大家都以为我是在和一个流浪汉散步。”草间弥生从约瑟夫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更欣赏他的创作态度,“他不是为了自己、名誉或金钱,而是为了亲近神才创作”。


而这场纯洁的艺术家之爱,以约瑟夫的去世告终。



“没有比他(约瑟夫)更单纯的人了。在我所有创作艺术的朋友当中,他最伟大。”失去爱人的草间弥生,精神状态日益恶化。她回到东京接受治疗,开始住在精神疗养院,一住就是几十年。


此时,画画再一次成为草间弥生逃脱痛苦的良药。



她每天准时到疗养院旁的工作室,早上画画,晚上写诗或小说, “如果没有艺术,没有这些圆点,我早就已经选择自杀”


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草间弥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


2014年,她的作品《White No.28》拍出了 710万美元的价格 ↓↓



她为Louis Vitton设计建筑装饰,各路奢侈品大牌都与她竞相合作 ↓↓



她的作品成为ins上的热门内容,伊万卡也po过与草间作品的合照 ↓↓



她的展览《无限镜屋》,吸引16万人排队参观,每人仅有45秒参观时间,只为与她的作品合一张影,像Adele这样 ↓↓



当年那个不爱笑的怪女孩,如今成了一位顶着红发的老奶奶。 她“怪”了一辈子,终于让世间接受了她的“不正常”。



今年10月,草间弥生的第一家美术馆,将在东京新宿开馆 ↓↓



在一片灰色的建筑中,白色的美术馆特立独行、与周遭格格不入,却是无法被忽视的存在。


亦如草间弥生对这个世界反叛的样子。





环球人物新媒体原创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