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更加凸显。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会议还明确,要部署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服务小微企业、“三农”、脱贫攻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会议提出,大型商业银行2017年内要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
“在国有大型银行率先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是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银行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经中行党委研究决定,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为基础,整合相关业务,迅速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快完善与事业部配套的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客户、弱势群体和扶贫工作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5月3日的国务院会议精神,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第一时间作出如上回应。
交通银行也向记者表示:“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制定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方案。交行将通过探索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构建科学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治理机制和组织架构。积极对接各类内外部资源,解决小微业务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障碍。”
事实上,多家大型银行已将国务院的政策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目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已相继宣布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承担全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牵头工作,跟进中央和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推动政策落地。
其中,工行表示,力争在2-3年内设立完成300家左右的普惠金融专业服务中心;建行在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同时,还成立了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协调推进该行普惠金融业务的管理和发展。
发挥“国家队”优势
大型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金实力、投研力量、人才储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理应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支柱力量。
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服务普及程度。大型银行因其分支机构多、网点分布多,体系完备,因而能够利用自身相对完善的网点和网络布局,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以建行为例,该行依托6.7万个“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运用“手机+供销服务点+裕龙卡”的“村口银行”模式,目前已在县域农村地区全面展开普惠金融服务。
此外,大型银行的创新能力更强,其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技术支持结合起来,能够更有力地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来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改善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记者了解到,仅2016年,农行就研发推出税银通、网捷贷等一批全新产品,扩大了“科创贷”、“数据网贷”覆盖范围,丰富了通用型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体系。数据显示,农行2016年共推出近30项区域特色产品,较上年增加12项,全行区域特色产品超过100项。
“下一步,建行将努力把握和满足客户需求,沉下心深耕市场,不断完善与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业务模式、产品、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发挥网点多、覆盖广、队伍强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持续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实现普惠金融和非普惠金融的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记者从多家大型银行了解到,落实国务院的政策精神,他们将继续加大在业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发挥大型银行在资金、人才、网络、品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骨干力量。
上好普惠金融“必修课”
普惠金融事业部成立后,如何以有效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来实现其“普惠性”?
“工行将通过‘六单’机制将普惠金融理念根植在企业文化中,落实在服务行动上。”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后,工行将量身打造“六单”机制,一是单独的信贷管理体制,为小微金融业务设置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信贷管理体系;二是单独的资本管理机制,享受单独的资本计量、配置、评价政策;三是单独的会计核算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报表体系;四是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机制,设置差异化的风险容忍度,执行差异化的核销政策;五是单独的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核定专项资金计划,纳入全行资产负债业务规划统一管理;六是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差异化考核问责机制,并对分支行普惠金融业务部门实行双线考核。
农行也表示,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普惠金融业务领域。
“加强顶层设计,重点从健全组织机构、打造专业团队、实施‘六单’机制入手,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争取尽快取得成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交行也表示,将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体系,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获得感和满意度。
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