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在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普遍高溢价的
A
股市场,近期却出现多起大股东“打折”甩卖控股权的案例。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有金莱特、步森股份、中超控股等
8
家公司折价转让控股权。更有甚者,中超控股在折价转让的同时,还做出了五年业绩对赌承诺。
业内人士指出,控股权折价转让的原因主要是标的股权存问题,主业不振以及频繁卖壳等。而其背后的深层的原因则是今年随着监管严格,壳资源贬值。不过,虽然股权打折甩卖,但是不少大股东特别是倒壳方,在“套现”后获利颇丰。
10
月
23
日,步森股份公告,控股股东睿鸷资产将所持有的
16%
上市公司股权作价
10.66
亿元转让给安见科技,同时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剩余13.86%股份的投票权委托给后者。
通过“协议
+
表决权委托”方式,安见科技新晋为步森股份控股股东。此次协议转让的价格约合
47.58
元
/
股,较停牌前步森股份
52.88
元
/
股的收盘价,折价约
10%
。
10
月份以来,已经有金莱特、元力股份、步森股份、中超控股
4
家公司大股东折价甩卖控股权。
而中超控股则在折价出让控股权的基础上,叠加了五年业绩承诺,这也是
A
股市场首例大股东转让股权设置业绩对赌的案例。
根据协议,中超集团将其持有的中超控股
3.68
亿股股份,持股比例
29%
,以
5.19
元
/
股的价格转让给深圳鑫腾华,转让价款约
19
亿元。对照停牌前
5.63
元
/
股价格,本次转让单价折价约
8%
。
转让方中超集团承诺,上市公司
2018
年度、
2019
年度、
2020
年度、
2021
年度、
2022
年度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9000
万元、
9675
万元、
1.04
亿元、
1.12
亿元、
1.2
亿元。
中超控股“对赌式”卖壳模式备受关注。公司在
10
月
28
日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中,曝光了“新主”黄锦光的资产腾挪计划,拟剥离紫砂壶业务,注入旗下日化用品资产。
梳理发现,上述折价转让控制权的案例中,
有一部分原因是国企改革、标的股权存问题、主业不振以及频繁卖壳等
。如步森股份三年三易主,华塑控股今年迎来上市以来第四次实际控制人变更。
沣盈资本董事长孙峰认为,控股股东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在转让控制权时,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大股东的控制权溢价。而折价转让控制权的案例,往往是转让标的有产权瑕疵、国有背景等特殊情况。
如金莱特此次控股权采取了豁免式转让,原因是公司原实际控制人蒋小荣本次拟转让持有的金莱特股份中,有约
5139
万股限售流通股股份无法转让、无法过户。金莱特董事会特豁免其股份锁定承诺,同时接盘方华欣创力承诺所受让股份锁定
36
个月不转让,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在金莱特创始人田畴两年前因病去世后,公司可能易主的消息不断。金莱特董事会指出,公司迫切需要引入具有产业背景和管理经验的投资人,扭转盈利能力恶化的不利局面。
不过,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资产、业绩各方面都不错。如今年
2
月,英力特控股股东英力特集团将公司
51.25%
股份转让给天元锰业,转让均价
19.52
元
/
股,较公司停牌前股价
30.17
元
/
股,折价幅度达
35.3%
。此次转让后,拥有央企背景的英力特将脱离国资体系,接盘方为民营企业。
而英力特的业绩一直持续增长。公司
2016
年归母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增长
269.56%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长
153.9%
。对于该股权转让事项,英力特间接控股股东国电电力表示是出于战略调整的考虑。
对于大股东“打折”甩卖控股权背后的原因,某上市公司投资部人士表示,
主要是壳资源贬值的影响。
今年以来借壳上市监管更加严厉,壳市场热度大不如前,壳资源价格下降了很多。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成为企业完成并购重组的重要替代方案,转让控制权后续资产操作只待时机。“公司今年也拿了两个壳公司,不过是抄底性质的。”他说。
对于中超控股“对赌式”卖壳模式,投行人士认为,这是非常罕见的卖壳方的让步。对买壳方而言,通过业绩对赌,与原实际控制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利益捆绑,减小了买壳之
后上市公司可能出现的业绩波动等风险。
公司治理方面的专家表示,频繁的控制权转让使公司战略发展不稳定,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新控股股东入主后面临和上市公司原有管理层的磨合问题,
很多公司原有管理层集体辞职或者是控股股东内斗,使公司业务陷入停滞。
即使控制权转让大幅折价,但大股东“套现”后回报仍颇丰。特别是一些倒壳方,在短暂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后也是获利离场。
以步森股份为例,公司最近
3
年已
3
次运作“易主”。去年
8
月上海睿鸷入主后,步森股份于当年
11
月确立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转型方向,并于今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