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良计
左手干货,右手鸡汤的真性情BOY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听说抛个硬币就能拿10万亿奖金,今年搞笑诺贝 ... ·  17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人类幼崽语言插件更新说明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捕捉引力子:量子引力的终极挑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良计

你确定你会用互联网来学习?先打盘王者荣耀再说

张良计  · 公众号  ·  · 2017-07-04 12:30

正文




.......... 01 ..........


两天看到L 先生的文章你是在付费学习,还是在消除学习焦虑?》,里面提到如今付费知识经济的现状:课程扎堆,学员明显不够用了。

 

我很赞同。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自从做公众号以来,大概有十几家平台邀请过我开课程做分享。一开始我还兴致勃勃,可后来却渐渐淡了下来,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许多平台秉承的就是“流量思维”。他们在乎的是头部讲师带来的流量、报名学员的人数、开通课程的数据。因为这些会变成平台运营人员的KPI,或者商业计划书中的数字,用来提高平台的估值。可这么做数量是上去了,质量却很难保证。因为对于学员本身是否真正学到知识,能否学以致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讲师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回报等等,甚少有人会去关心。

 

这让我想起在社交媒体刚兴起的时候,市面上涌现出一大波所谓的“微博微信营销大师”。他们抢占了早期的红利,发了一笔小财,然后开始开设各种大师班课程,价格不菲。

 

对于广告新人和传统企业的老板们而言,这简直就是救星。因为他们不用再去花时间从零开始学起,而是只要交上几千块的报名费,就能马上从“大师”那里得到最新的概念,最流行的名词,然后迅速武装自己,搭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可当我们过一阵再去看这个现象,当时不懂的人现在还是不懂。除了嘴里能说几个名词出来之外,背后的原理和应用一概不知。





.......... 02 ..........


上周,我高中的老师来上海做学术交流。她和我提到现在老师们也开始将互联网工具运用到教学中。比如在手机上发布课堂重难点,学生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不会遗漏;再比如用简易的H5 来布置课堂作业等等。这边传统教育已经开始拥抱互联网,那边互联网却整天想着怎么把传统教育干掉。


可干得掉吗?至少现在我不觉得。


许多所谓的“互联网教育” 只强调了“互联网”,没有强调“教育”。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想想我们是怎么学习知识并加以运用的,就会发现现在许多在线教育课程,只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输入(参考下图)。对于后面知识的消化和输出,并没有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一个良好的学习机制,至少要保证做到以下两点:



1 )知识的系统结构性

任何一门知识或学科,都是成系统的,都要经历“认知-理解-练习-巩固-实践”这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深入下去都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沉淀。决定这个速度快慢的,是我们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处理水平和身体生理条件,而不是互联网。也正因为知识的系统复杂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一定是痛苦的,而不是速成的。



所谓的“30天让你迅速掌握xxx", "2个月变身xxx 达人”,要不就是跳过了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比如没有练习和巩固),要不就是内容浅尝辄止(比如你百度都能搜到),这都是不负责任。我有个朋友曾报名参加一个微信写作速成班,回来之后告诉我里面讲的“取标题技巧”,“文字调性”,“传播裂变分析”,这些只要在行业里呆个一年半载他自己都能总结出来。写这种东西的人,要么是将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缩水总结,然后推及给普罗大众;要么就是想迅速赚一票就跑。


对于前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自己的经验没有经过大规模论证和测试,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就马上推送给背景、水平甚至年龄均不同的学员们。就像每个新媒体经理都想学杜蕾斯的社交媒体传播,却从来不看自己的品牌属性是否具备那样的条件。


而对于后者,想想那些急于求成,妄图上几节课就能熟练掌握新知识的人,还能说什么呢?人傻钱多速来呗。





2 )持续的实践和反馈

学习一定是双向的过程。


老师单向地教导,却没有学生的实践和及时反馈,这种填鸭式教学不可能起到效果。可这恰恰是现在许多在线教育平台的软肋。因为这和互联网精神是相悖的。互联网讲究的是“规模”,“速度”以及“尽可能低的边际成本”,可深度学习讲究的是“垂直”,“实操”和“双向互动”。


想想读书的时候我们如何学习知识的。学生的困惑如果得不到老师一对一的解答,那就像听天书一样。如果没有课后练习,没有考试测验,没有实际运用,老师就无法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对症下药。所以你看在传统教学中,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对着成千上万人讲课。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最多顾及到三四十个学生就已经满负荷运作。但在互联网上这不可能,因为这违背了“边际成本递减”原则。现在随便一个在线教育APP 上面的课程,报名人数都是成百上千,可一个老师管的过来吗?我很怀疑。





.......... 03 ..........


既然这样,那是不是说“互联网学习”一定是个伪命题?也不尽然。


但是纯粹以线上平台为主,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很像图书出版,学员买了课程就跟读者买了一本书一样,最多是“知道新东西”“图个新鲜”而已。但是看得如何,看完有什么感受,书中哪些观点不理解......作者和出版商是不会管的。然而教育不是快消品,它不应该是一次性的消费,而是循序渐进的成长式消费。相对于知识点的灌输,线下的实操训练,老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更加重要。这些才补完了学习循环中的后三个关键节点:“练习-巩固-实践”。


下面Boy 举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假设你是一个游戏新人,现在要学习怎么去玩王者荣耀,(插入解释一下,游戏其实是很好的知识系统。我们学习玩一个游戏的过程,就和我们学习写作,学习PPT制作,学习如何说话,学习培养逻辑思维,是一个道理)我相信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在线教育平台能完全教好。不过,先让我们来看看学习玩这个游戏是怎样的过程:



A. 知识输入

1. 王者荣耀的核心玩法:杀死对方英雄/推塔,然后拆掉对方水晶;

2. 游戏的英雄分类:坦克/战士/刺客/法师/射手/辅助;

3. 游戏的操作方法:左手控制移动,右手控制技能释放;

4. 游戏的入门技巧:装备物品/技能种类/团队配合等;

5. 游戏的其他信息:铭文系统/奖励系统/其他赛制玩法等;


以上就是王者荣耀游戏,也可以说是这个知识系统的基本结构。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单向输入的方式(文章,视频,语音讲解都可以),让每一个学员接受和熟悉。但这只是第一步。





B. 知识消化

从这个时候开始,需要结合个人实践和老师的经验来对症下药。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个性,操作手法和游戏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适合玩远程法师,有的人喜欢辅助帮助队友,有的人喜欢二话不说上去怼,有的人大局观好,有的人微操作强等等。这个时候单向的、大而化之的知识灌输所起到的效果很有限。


因材施教在这个阶段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学生每一次选择的英雄,每一次的操作,杀敌和死亡来分析他的利弊得失,通过失败的比赛来复盘总结经验,甚至通过预警机制来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对一陪练如此流行的原因。





C. 知识输出

这个阶段才真正区分出菜鸟和高手。


基于对现有知识和经验的长久积累,高手能够“创造性”地提出打破现有格局的玩法。比如独树一帜的出装顺序,牺牲两路独破一路的战术等等。实际上,许多竞技游戏的大神都会开发出自己的一套打法,这是从学习旧知识到创造新知识的转变。这个过程需要的绝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入,而是深度反思、探讨、假设、尝试和论证。与此同时,同水平学员之间的比赛交流,老师的实验性教学方法(比如1v1/3v3 对抗排名,帮助学员发现自己的能力优势)也非常重要。


如果说输入和消化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用知识,最后这个阶段就是帮助他们突破自我局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用知识的方法。




以上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才最有价值,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互联网学习平台所无法提供的服务。但如果有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才真正称得上是“互联网式的学习”。


最后,Boy 想说虽然现在知识经济大热,但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披上了一层互联网的外衣而已。这就跟以前的团购、O2O 一样,互联网没有改变其本质,只是加速和优化了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已。与其过分地去追捧,不如静下心来思考。


以上。谢谢各位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