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物理手写大招,建议收藏! ·  20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发现超低温巨大稀土磁热材料 | 进展 ·  22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薛定谔的猫,竟然活了23.3333······分钟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人类幼崽语言插件更新说明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24-09-22 13:1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人类婴儿语言发展的过程和关键点,包括胎儿期、婴儿期和幼儿期的语言发展研究及关键时间点。文章指出婴儿从出生前就开始感知和学习语言,新生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语言天赋,出生后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文章还介绍了语言爆发期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胎儿和新生儿的语言发展研究

研究表明,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母亲的各种生物节律和外界刺激学习简单的节奏和语音韵律。听觉刺激影响胎儿的脑区激活。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已经具有语言特定性,可以反映出母语的语音特征。

关键观点2: 婴儿期的语言发展

婴儿从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到一岁左右,经历从“世界公民”到“本国公民”的转变,逐渐适应环境中的语言信息。婴儿在牙牙学语阶段开始尝试使用声带、嘴唇和舌头来发音。

关键观点3: 语言爆发期

大约18个月到两岁之间,儿童的词汇量会显著增长,经历语言爆发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不仅积累词汇,还学习如何将词汇组合成句子、掌握语法规则。

关键观点4: 家庭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父母和看护者通过日常对话、阅读和游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语言的快速发展。与孩子交流或活动时,互相凝视能促进孩子与照顾者大脑的神经信号耦合,帮助孩子理解交流中的语音信息。


正文



婴儿 语言 发展

人类 幼崽

语言 插件

更新 说明

人类幼崽如何

从“婴言婴语”到能言善辩?








悄悄“学语言”,惊艳“所有人”

人们经常认为语言开始于婴儿说出一个单词。然而,语言发展远远早于此刻。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开始“预习”语言了:


“胎教”的故事改变新生儿的吮吸速度

一项研究邀请孕妇在孕晚期(最后6周)大声阅读一个故事。在婴儿出生后几天,通过婴儿的吸吮速度测试婴儿听故事的反应。研究发现, 婴儿在听熟悉故事时,吸吮速度发生了明显改变 ,但另一组听陌生的故事的婴儿没有改变。(DeCasper & Spence, 1986)。


胎儿在子宫内“学习”节奏信息

胎儿在子宫内通过母亲的各种生物节律(心跳,呼吸,行走等)和外界刺激(声音)来学习简单的节奏和语音韵律(Buzi, 2024)。


听觉刺激影响胎儿颞叶激活

Jardri(2008)发现在听觉刺激(例如音乐和语音的变化)的影响下,胎儿的 左侧颞叶 产生了激活(加工语言常用的脑区)。


这些研究都成为了婴儿出生前 感知、学习语言 的有力证据。




预备“十个月”,高效“每一天”

出生后的婴儿带着“十个月的语言经验”,开始火速进入学习状态。 科学家们一直在关注在出生的前后阶段婴儿的语言发展规律, 如图1所示:

图1 婴儿在出生前后的语言发展重要发现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第一声啼哭已有 语言特定性

研究发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已经具有了 语言特定性 ,可以反映出 母语的语音特征 ,法国宝宝啼哭的韵律与德国宝宝不同,分别反映其母语的韵律特征(Mampe et al., 2009)。


新生儿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新生儿更喜欢听他们 母亲的声音 (DeCasper & Fifer, 1980),以及表现出对 母语的偏好 (Moon, Cooper & Fifer, 1993)。


29周已能区分音素和人声的差异

一项近红外研究考察了妊娠28周的早产儿,发现 29周的早产儿 已经能够区分 音素变化 (ba与ga)和 人声变化 (男声与女声)(Mahmoudzadeh et al., 2013)。


施加外界干预,新生儿也能学习

研究发现,出生2到5个小时的新生儿可以通过 几小时的训练学习 ,可以分辨 正常播放的元音和倒放元音 (Wu et al., 2022)。


这些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刚出生时已经具备了非凡的语言天赋!人类刚出生时,负责语音感知的神经系统就已达到一定的发育程度,支持新生儿通过外界语音刺激学习基本的语音。



妈妈“领进门”,语言“靠个人”

从"世界公民"到"本国公民"的转变。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到一岁左右,婴儿从“世界公民”转变为“本国公民”(Kuhl et al., 1992)。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婴儿认知和神经系统积极 适应环境中的语言信息 的过程。



世界公民


出生最初的几个月


区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不同音素


对各种语言的声音做出反应


本国公民


一岁左右


擅长辨识和理解母语的语音信息


对其他语言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婴儿最初(1-6个月)几乎可以分辨所有的 语音范畴 对比(母语的或非母语的),对辅音知觉表现出典型的范畴知觉效应,并 不需要任何语言学经验


6个月时 母语语音体系 对婴儿言语知觉的影响逐渐体现出来。婴儿逐渐形成母语的语音范畴,表现为对母语语音对比分辨能力的改进和非母语语音对比分辨能力的下降。


从牙牙学语到第一个单词的神奇发展。 在出生后大约6、7个月,婴儿开始了牙牙学语,从最开始的重复性牙牙语(如bababa)到多样性牙牙语(budoba)。尽管这些声音最初看似没有特定意义,但它们对于语言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婴儿正在 学习如何使用他们的声带、嘴唇和舌头来发音 (Stark , 1980)。大约一岁时,婴儿会说出第一个真正的单词,第一个单词往往是对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或人物的简单识别,比如“妈妈”、“爸爸”(Fenson et al., 1994)。说出第一个单词, 标志着他们从无言到有声的转变,构成了语言发展的里程碑。



从能说“婴”语到能言善辩

语言爆发期。 在大约18个月到两岁之间,孩子们的词汇量会显著地增长,就像一夜之间,他们掌握的词汇像花朵般迅速绽放。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语言爆发期(Goldfield & Reznick, 1990)。儿童通常在12个月左右说出第一批词,以后几个月中,他们的大部分话语由单独产生的一个单词组成。到6岁时,儿童一般习得1万-1.4万个单词。如果假定儿童大致从18个月后学习单词,这就是每天平均学8个词。


图2 儿童完成各类语言任务的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孩子会表现出对新词汇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在积累词汇,还在学习如何将 词汇组合成句子、掌握语法规则 ,逐渐从简单的词汇使用向更复杂的语言能力转变。这个阶段的到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通过语言来探索、表达和连接周围的世界。





家人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父母和看护者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应该通过 日常对话、阅读和游戏 ,为孩子提供 丰富的语言环境 ,促进语言的快速发展。 例如图3中常见的顺口溜,可以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爆发期促进孩子学习语言。


图3 常见的顺口溜(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

抓住机会

让孩子

多说话

▪️婴儿时期的 语言经历 越丰富,2岁时能 表达的词汇 就越多。

(Weisleder, 2013)

适当用

baby talk 来交流

▪️婴儿导向语言(baby talk):可以促进婴儿对 语言的关注 、与照顾者的 社会交互 以及让婴儿更 了解母语

(Golinkoff, 2015)

积极反馈

给予足够

的关注

▪️在与孩子交流或活动时, 互相凝视 能促进孩子与照顾者大脑的 神经信号耦合 ,帮助孩子 理解 交流中的语音信息。

(Piazza, 2020)




婴儿导向语言

婴儿导向语言指成人以婴儿的方式说话。与和成人的对话相比,说话者:

▪️ 重复 关键字词

▪️句子更 简短 (且语法正确)

▪️音调更高,更 夸张 变化 更丰富

▪️在语句之间 暂歇等候 的时间更长

▪️与幼儿间有较长时间的 彼此凝视




写在最后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场迷人的旅程,充满了惊喜和成长。父母应及时关注和支持孩子在语言探索中的每一步,恰是这些步伐构成了未来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兴趣的话,在评论区一起分享小朋友的“婴语”精彩时刻吧~




参考文献

[1]Buzi, G., Eustache, F., Droit-Volet, S. et al. Towards a neurodevelopmental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tempor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Biology, 7, 987 (2024).

[2]DeCasper, A. J., & Fifer, W. P. (1980). Of human bonding: Newborns prefer their mothers' voices. Science, 208(4448), 1174-1176.

[3]DeCasper, A. J., & Spence, M. J. (1986). Prenatal maternal speech influences newborns'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9(2), 133-150.

[4]Fenson, L., Dale, P. S., Reznick, J. S., Bates, E., Thal, D. J., & Pethick, S. J. (1994). Variability in early communicative development.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59(5), i-185.

[5]Goldfield, B. A., & Reznick, J. S. (1990). Early lexical acquisition: Rate, content, and the vocabulary spurt.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7(1), 171-183.

[6]Golinkoff, R. M., Can, D. D., Soderstrom, M., & Hirsh-Pasek, K. (2015). (Baby)talk to me: The social context of infant-directed speech and its effects on early language acquisi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5), 339–344.

[7]Jardri, R., Pins, D., Houfflin-Debarge, V., Chaffiotte, C., Rocourt, N., Pruvo, J. P., Steinling, M., Delion, P., & Thomas, P. (2008). Fetal cortical activation to sound at 33 weeks of gestation: a functional MRI study. NeuroImage, 42(1), 10–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