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铅笔经济学
铅笔经济研究社,成立于2006年,是非盈利性的民间社团。我们的核心观念是市场经济、法治、有限政府、古典自由主义。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社会宣扬和推广这些观念。同时,我们努力研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7M投资笔记长文  ·  突发,大消息外围炸锅了!!! ·  昨天  
7M投资笔记长文  ·  突发,大消息外围炸锅了!!! ·  昨天  
沉默王二  ·  蛇年最有前景的一个方向。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印”象新春,“尼”我同行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铅笔经济学

李子旸:“中国慢些走,等一等世界人民”——换个角度看中美矛盾

铅笔经济学  · 公众号  ·  · 2024-06-20 12:30

正文

3098 10




前些年,因为 7·23事故,关于高铁社会上有过一场争论。有人说了一个“金句”: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这个 “金句”充分表现出妄自菲薄的心态。这种心态拒绝接受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只配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而绝不可能成为领先国家。如果中国领先了,那一定是什么地方搞错了。

这种心态当然非常可笑,这个 “金句”后来也成了笑柄,没人再提了。不过,多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个“金句”固然荒唐,却能提醒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

就以高铁为例。作为一个全新事物,高铁进入中国社会,从各个角度来说,人们本应热烈欢迎高铁这个好东西,但是,社会复杂就复杂在,对于全新的东西来说,即使无可挑剔,人们接受起来,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毫无波折。

7·23事故以后,高铁全面降速。又过了好几年,才取消降速恢复设计时速。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这几年的降速毫无必要,因此造成的巨大损失,是无谓的浪费。但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从人们接受全新事物的过程看,很难说这个降速是浪费。而且,时过境迁,这几年降速的损失,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经过这个“顿挫”“反复”,全社会才真正接受了高铁。

或许可以这样说, “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从主观上来讲,是矫情和自卑,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全新的事物,恐怕都要经历这种“顿挫”和“反复”。



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这几年的中美矛盾。

特朗普上台以后,中美之间先是爆发贸易战,然后升级为科技战。美国一边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边对中国企业各种封锁打压。美国压制中国发展的用意,昭然若揭。中 关系大幅倒退。

有一说一。对美国的 “突然发难”,我们这边事先是没想到的,很有措手不及的感觉。要知道,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一直“以美为师”。美国也乐于推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他们认为,这是美式“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意识形态的胜利。

不过,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不但成功,而且太成功了。持续多年高速发展,不但摆脱了贫穷落后,进而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这是美国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美国万万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在特朗普上台之前的若干年,美国国内已经暗潮涌动,他们对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不安,遏制中国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高。一些多年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人,纷纷改变了立场。此前,他们推动中国实行自由贸易,现在,却转而大谈自由贸易的局限性。他们意识到,对美国来说,中国的发展已经 “失控”了。但是,我们对美国国内的这种思潮转变缺乏及时的了解,比较疏忽大意,这才出现了中美贸易战初期的战略被动。

从我们中国人的角度看,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封锁,非常蛮横无理,非常不费厄泼赖。不是让我们搞市场经济么。我们真搞了,你们怎么掀桌子了?原来你们美国人是玩不起只能赢不能输啊。这可真是没想到 ……

于是,就有了我国和美国谈判时那句著名的话 ——“我们(中国)把你们(美国)想的太好了”。



美国打压封锁中国的根本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太成功了。如果中国现在还是印度、菲律宾的水平,中美关系一定很好。不但关系好,美国人还会充分展示出慷慨、热情的一面,积极努力地帮助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近几年的中美关系恶化,主要责任在美国,而不在中国。我们没做错什么事。我们没有侵略掠夺任何人。中国的成就,光明正大,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用辛勤和血汗换来的。

不过,虽然如此,成年人的世界,是非对错不重要,解决问题才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中美矛盾。

这个新角度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西方人主导世界。到了 21世纪,中国忽然以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规模,出现在世界上。现在,中国的工业产值,不但是世界第一,而且相当于后面几个“列强”的工业产值总和。因为中国的伟大复兴,世界已经完全不同。

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要有一个接受过程。就像高铁进入中国社会一样,不管这个新东西多么无可挑剔,人们接受起来,总会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的。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对中美矛盾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更能坦然面对、不急不躁。 “中国慢些走,等一等世界人民” 看来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这个经济庞然大物出现在世界上,对其他国家的发展当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个巨大压力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中国的全方位竞争。而要想在竞争中对抗中国人,他们就不得不放弃或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也像中国人那样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但他们往往很难接受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当然,我们可以指责、嘲笑他们的懒惰、懈怠,但还是那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是非对错不重要,解决问题才重要。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愿意勤奋工作,努力赚钱,甚至不惜高度内卷。这种努力能创造出别人难以企及的经济优势,但这种生活方式,却对别人没什么吸引力,甚至会引发他们对我们的抗拒和反弹。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全面地思考以下问题: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怎样协调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的勤奋努力没有错,但毕竟大家要同在地球上生活下去,对那些不那么勤奋不那么努力不愿意内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一些企业,进入某个行业,就用价格和产量优势把这个行业杀得 “寸草不生”。这种情况看起来很痛快,很利于赚钱,但想想就能知道,这会引起其他人多么强烈的反感和对立情绪。毕竟,生活不能只算经济账。毕竟,各国政府都要维护各自国家民众的利益,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最近的新闻是,在保加利亚的高铁项目中,我们中国企业的报价,比保加利亚的估算成本居然低了将近一半。其他竞争对手更是望尘莫及。可是,保加利亚不但不因为省钱而高兴,反而干脆拒绝了中国企业。

这其中的原因很清楚,这种超级低价,就是 “内卷价”“绝户价”“寸草不生价”。短期或许有利,但长期看,无论对中国企业,还是对保加利亚,还是对欧洲其他的高铁企业,都是摧毁性的。这种所谓的竞争,就是想要独吞一切,而无意和其他人长期共同发展。别人对这种竞争反感乃至拒绝,完全可以理解。


如果说,我们中国在此前贫穷落后的情况下,抓紧一切机会拼命发展,以尽快摆脱贫穷落后,这种不顾一切的 “内卷”,还有道理,但到了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那么贫穷落后了,已经可以心平静气地进入“新常态”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到自己发展,也让别人发展;自己赚钱,也让别人赚钱;有钱大家赚,不应该到哪里,哪里就寸草不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对中国的紧张焦虑,也值得我们给予 “同情和理解”。虽然我们的发展和成就光明正大,无可置疑,但毕竟,在客观上,我们的发展成就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在新的利益格局中,大家如何分配利益,怎样让各方都能接受,怎样稳妥地实现过渡等等问题,绝不是黑白分明的是非对错,而是超级复杂的协调问题。

中美矛盾,其实就是因为新旧利益格局正在转换中。谁也不希望在新的利益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大家都很焦虑不安,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在这个转换中,我们中国固然没做错什么,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说到底,你想有一个世界,那一定是和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世界。谁也不可能独吞一切、拥有一切。寸草不生的世界,并不是个好世界。

不管我们是否情愿,以中国的体量和规模,我们必然要在世界上承担起很多责任。我们已经无可挽回地告别了 “埋头干活多多挣钱不用想太多”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以“赚钱机器”“内卷狂人”的形象和方式去领导世界。那样只会引发更多的反感和对抗。除了财富和商品,世界还需要中国提供更高层次、更有魅力的精神和道德引导。

是否能做好这件事,这是我们未来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李子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