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算机六十年
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科学家与社会进步,人与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与谋略,创新和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免签再扩容 政策利好激发入境游市场活力 ·  2 天前  
上海市场监管  ·  汤圆(元宵)抽检结果来了→ ·  2 天前  
响水零距离公司  ·  响水年后新岗热招!月薪5000+交五险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算机六十年

毕业设计中暗箭被扣一分

计算机六十年  · 公众号  ·  · 2024-03-16 22:09

正文

我的毕业设计是在军校做的,是一个难得的人生经历,但是也因为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到基层,发生了 预料不到变化,应当是5分的设计,在技术性能、知识水平和能力表达以外的原因,被扣掉了一分。说来话长:

大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就要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要到有设备的单位,增长见识和实际操作;设计是要做出专业装置或者是改进方案,提交论文,总之是要考验5年的学习效果。我们是“通信自动控制专业”, 1958 年设立的全国独家新专业,学习内容丰硕全面,除去自动控制、计算机课程外,还要学习无线电、有线电两个领域的主要通信手段和未来发展的课程,实验也很多,当之无愧是全校最忙,压力最重的专业。

我们班是 1959 9 月入学的,毕业 28 人,毕业实习很幸运地被学校安排到空军高射炮兵学校,这里除去各种规格的高射炮,还有当时比较先进的雷达和指挥仪,都是部队现役装备。我本来高考第一志愿是北理工(北京工业学院)的雷达专业,被班主任和邮电科技大学截留,这次学习雷达满足了我的人生愿望,也是一种命运。

1964 3 月初北京出发,次日凌晨到达河南信阳火车站,我们属于三大队管辖,受杜中队长领导,四周时间,听课、现场观摩装备构成与功能,然后从兵器开机到正常操作。主要学习炮瞄雷达,兼顾处理雷达信号的指挥仪,了解整个100高炮射击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学习时间很紧张,同学们的收获很大。特别有意思的,还打开二战时期 37 高炮的机械计算机构,观看了 30 年前的机械数字处理的原理,多年来,在其他地方从未见到。

照片中间一行小字“空军高射炮兵学校”

2022年6月,央视播出“国家记忆”,我才找到炮校的老照片。

实习结束,致谢炮校领导、教员, 全体合影, 我还参加了座谈,同学们就都回校去做毕业设计了,老师把我和 W 同学留在这里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 雷达训练仿真器 的毕业设计,就是让雷达不开高压,不发射雷达电波的情况下,产生一个假的飞机飞行目标信号,供操作手训练。在当时没有微处理器,没有芯片的情况下,用电子管做仿真器,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儿。

W 同学兼任学院广播电台台长,他在几年里对广播站进行了技术改造,每天早中晚三次自动开机,自动播放新闻联播和校内广播节目的录音,当时受限于器材,做到也是不容易的,特别在冬天,就不用 5 点多起床摸黒去广播站开机,当做全校的起床号。不过在试运行期间,有一次大半夜的广播站开机,吵醒全校师生,以为发生大事。

我是学校航海模型队的第二任队长,接替学长们开 的无线电遥控巡洋舰,有 32 个可控动作,除去自如进退转向,前后主炮旋转射击,还有发射导弹等诸多动作,十多位队员分工合作,整个系统运行自如。 1963 年,我作为领队兼教练率队参加北京市航海模型竞赛,总分第一,获得团体冠军。我校无线电遥控模型的水平全北京第一,独家出场,无人应战,只在龙潭湖做了表演,引来大批路人围湖观看。

北邮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强,这些同学后来都是单位的骨干。

校方为我们两人各安排一位有理论水平、技术熟练的指导老师,我的老师是冯上尉, W 的是覃中尉。学院老师没有留下来指导,也没有具体安排,交代给我们的任务是要做出一个可以使用的 雷达训练仿真器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但是一开始就出现了不愉快的事情。 W 同学表示电路部分由他负责, 我只负责 假目标的一组凸轮。我当然不能同意这种分工,坚持这是一个合作项目,在教员协调下,两人各自计算设计,共同讨论、一起调试电路,共同组装测试。

当时的口号是全国学大庆、学大寨,学解放军,全军学空军。空军突出阶级斗争,除了大比武的环境,清洁营房 卫生 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学习和大抓阶级斗争。覃教员 50 年参军,因家庭原因,直到 1964 年还是中尉军衔,平时认真钻研业务,低调行事。

当年“援越抗美”是秘密行动,我没有冯教员的照片。

1964 年,越南的解放战争如火如荼, 8 4 日,北部湾事件,美军轰炸北赿。之前一个月,冯教员奉命晋京,和一批战友秘密南下赴越南执行任务,和我深谈告别。我们两个人的毕业设计就都由覃教员负责,紧张进行了三个多月的调查实验计算组装,紧赶慢赶,终于完成了一部机盘,可以连接在炮瞄雷达上供号手操作。当年全军有一个教学和训练展览会,炮瞄雷达仿真器也送去参展了。

教研室主任熊秉群老师(一排左5)、苏德才老师(一排左3)、冯书秀上尉(后排左1)、覃超宇中尉(二排右5)、作者(3排右4)。

毕业实习座谈会,政委、 大队长 (左4、5)、熊秉群老师(右1),作者(左2)、魏尔基(左1)、杨周行(左3)

完成毕业设计,告别了炮校领导和教员,我们回到北京时,美军开始攻击越南北方,我军高射炮部队任务艰巨。

毕业分配之前,老师宣布毕业设计成绩 W5 分,我 4 分。有点晴空霹雳的感觉,非常纳闷,我们两人是学校留下的优秀生,任务也顺利完成,设计报告也是精心撰写,从理论到测试,从组装到实际效果,无瑕不出,出于什么理由要把我的设计扣掉一分?

还好,毕业分配是按平时的成绩和毕业设计综合评价的,我班同学的数量供不应求,除去邮电科研,就是上海(9人)、广州(1人)的 3 家邮电工厂。别的班动员争先去边疆,我班同学表决心争先恐后要去远离北京的广州。我分到了邮电科研岗位, W 是上海人 , 回到了邮电领域最先进的 上海 工厂。

满怀对未来的憧憬,结束了17年的学习。

2021年10月,我在电子科技大学(成电)科技馆,见到一部炮瞄雷达,拍照留念。车厢顶上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天线(锅),当年我有一把钥匙,可以自主开机操作。

按照国家规定,我到长春工厂劳动一年,之后奉命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加邮电部的国家项目,顺利完成任务,毕设扣分没有影响我的工作安排。后来,在湖北和河南的邮电部五七干校将近 4 年时间种地。此时,根据那时全国停课的做法,高射炮兵学校也被撤销。冯教员一直没有消息,在防空作战前线,担心凶多吉少,我永远惦记着他。

覃教员转业回到了广西梧州一个专业公司。 1970 年前后,他给我来信说, 我们都是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要严格要求自己,好好改造思想。

我很奇怪,我家里不是地主,也不是资本家,从来没有跟他谈过家庭情况。他说,是你们同学告诉我的。我说,家庭出身需要通过单位了解,如果我家是地主,学校怎么会把我们留在军校做毕业设计?

按照当时的规矩,我们就是到电信局机房去工作,每次都要带上人事介绍信。有台海关系和亲友关系复杂的,都不可能进入电信局。

我也理解他,因为他的出身,谨小慎微,低调工作。不是看我的毕业设计内容和水平,而是要看作者的出身打政治分,他扣了我 1 分,也是为了自己安全的无奈之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