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男
非常好,我要去找书拜读。这个话题(在中国,我们还能为自己而活吗?——编者注)和买房子一样沉重。文化塑造着我们,也限制着我们,想到很难成为幸福的人心里还是很崩溃的。
@张公子
前两天去相亲,不太合适就没下文了。结果之后的几天内亲戚阿姨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看的怎么样?为啥不行?再处处呗?白太挑,凑合凑合吧……关键是当他们问我第一个问题时,我实在没有心情就说,阿姨我不想谈这个,结果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问!我又不能翻脸,因为我阿姨真的对我特好,但是中国人这种以爱为名明目张胆挖你隐私的行为真的完全不尊重人!
@豆
过渡,转型,似乎成了我们这代人身处的大环境常态。机会,选择,好像足够我们自由活动拳脚。外在制度和内在伦理磨合发展,迷茫纠结的一代该怎么定位目的本身和实现手段。我也很想搞清楚,接地气到底可爱与否。
@小果灵灵
记得前一阵子有一个人跟我说,她想赶紧嫁人了。我听后很差异,不敢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刚满18岁的女孩口中说出。记得我的十八岁,对爱情有着无限的憧憬与渴望,而她,却告诉我,她想赶紧嫁人然后照顾父母,她觉得父母养育她很不容易,而她又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赡养父母。这样的想法着实让我吓了一跳,也不禁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才导致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女为了父母而活,又有多少人在种种主客观因素下,没有办法为自己而活。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
@Mr.chai
我没办法过上让自己自由的生活,只能努力过上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我本不以此为目标,社会却改变了我让我以此为目标,看看大学都教会了我什么,也只能聊以自慰把一点点随性当自由。
@彭魏春
能够脱离种种道德绑架,随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能算为自己而活吧。
@槛内客
越到金字塔底下,路越窄,当初满怀志气地说要为自己而活,后来却发现,自己面前唯一的“康庄大道”就是大多数人走上的那条路。除了像阎云翔先生那样“剑走偏锋”“破釜沉舟”,大抵是很难活出个人模样了。
@WHY
“我作为个体,我的存在应该是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如果我把我的存在当做目的,那么我的存在可能、也可以和其他人的存在采取不一样的形式。我们现在的人活得那么难,压力这么大,是因为我们总在攀比。人家有的,我都得有。人家有的这些东西,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关心的不是目的,关心的是这些把自己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我们在不断地攀比和竞争;如果别人家有两辆车,我只有一辆车,我就不幸福,我必须加倍努力,为第二辆车而奋斗。如此循环往复,生活压力只会不断增加。”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