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洋洋对于吃可算得上行家里手了,比如鸡,要吃鸡腿和鸡胸脯部分,肉质细腻,营养丰富;鸭,要吃鸭胸肉;而鱼要吃鱼肚部分,还有鱼脑两腮的那块小鲜肉,这些部位没有鱼刺的困扰;排骨只吃猪排一根棍的精华部分;还有狗肉的唇齿留香、牛肉里脊的香醇。食物的哪个部分最好吃,味美,洋洋都了如指掌,每每想起总是回味无穷。
洋洋对一件事的敏锐判断和决策,如同她对吃的精准研究一样,会随着市场风向标而调整。这主要取决于洋洋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非常出众。当洋洋一家还住在单位提供的两间平房的时候,洋洋就听够了妈妈的唠叨,那个时候没有自来水,家里吃水还要去井房子的水井挑水。虽说是电闸,不像农村压水井需要操作,但是肩挑手拎也是很费力的事。妈妈就整天唠叨吃水不方便。羡慕有自来水的住房。当县城出现商品楼这个新型产品的时候,洋洋就积极鼓动妈妈买房子了,二层小楼,还带院子,简直就是天堂啊!虽然只有不到八十平米,针对目前这两间不到三十平的破房,也是改天换地了。爸妈比较犹豫,手里存款不够,洋洋说借钱也要买,毕竟是自己的房子了,不用在单位借住了。
三万块钱,包含装修,十三岁的洋洋跟随父母搬进了小楼,洋洋也有了自己的房间。楼上楼下自来水,真是方便啊。只是还需要自己一楼烧炉子供暖。那个时候见得世面少,格局也小,觉得房间好大好大啊,如今住着一百二十平的,也看不出多大了。就是视野开阔了,眼光不一样了。
洋洋发现,小城渐渐的流行起一种新型建筑,叫高层楼,也是自来水,还不用烧炉子了,采用一种集体供暖的方式,只需缴纳供热费。妈妈对于烧煤生炉子也是唠叨多少回了,楼里起火,还是干净不起来,冬天灰头土脸,还得预防煤气中毒。洋洋又开始谋划换房,让妈妈摆脱生炉子。这个时候洋洋二十岁。机会来了,小城建筑商推出了一个六层简装的楼盘,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说,自来水,集体供暖,还提供简单装修,类似现在的拎包入住。洋洋看准了这个楼,不用自己装修,节约不少时间和精力。洋洋说服妈妈去买高层楼!妈妈说她也喜欢这个楼,还是钱不够是个障碍,洋洋说先借钱,然后卖掉二层楼还钱。
这里要夸一下洋洋的妈妈,所谓有其母必有其女,洋洋的聪明与妈妈的遗传还是有关系的,所以洋洋的一系列买房举措,妈妈非常认可。妈妈知道女儿向来出口成章,从小预测什么都非常准确。而且运气相当好。记得有一阵子社会流行抽奖,妈妈带洋洋去抽奖,每次都抽到钱。没有空过时候。即使有一次班里打疫苗后组织刮奖,那种刮刮乐。洋洋还一下子就刮出三十元。那个时候爸爸的工资也就八十元。所以洋洋妈妈对女儿的话真的是言听计从,因为洋洋金口玉言,没出过差错。而爸爸根本没兴趣,说母女瞎折腾。索性爸爸在家里没有人权,所以只要妈妈认可,这个事情就成了。洋洋的当机立断加上妈妈的积极配合,高层楼买成了。六万块钱成交。二层楼卖了十万。还完欠款还有结余。高层楼是三室朝阳,将近一百三十平,地面铺的大理石,厨房厕所卫浴自来水都给安好了,内外墙涂料灯具都弄好了。自己也就买买家具,就能住进去了。洋洋家的楼放到现在审视,也不过时,双层窗户,温暖密封性好,明厨明卫,独立客厅餐厅。二十多平的地下室,还有每家独立的车库。
洋洋家是五楼,住了三年,妈妈爬楼又爬够了。隔壁单元有个一楼出售,洋洋让妈妈去询价,二十万,大家可以从洋洋家几次买房来观察楼市的起伏。妈妈当然觉得不认可了,自己六万买的,这个只不过是一楼,出入方便些,但是多花十四万,还是有点接受不了。洋洋给老妈分析了一下,楼市以后还会上涨,亏不了。等年纪大了上不动五楼,那个时候买,就更贵了。妈妈犹豫不决,洋洋催促妈妈主动和卖家再问问,万一人家卖给别人,就失去机会了。妈妈也怕过这个村没这个店了,因为这个一楼妈妈很满意,打电话过去一问,果然有另一家想买,已经准备卖给她家了。妈妈问洋洋,洋洋说咱们先提出的买。必须卖给咱们,据理力争,告诉他咱们马上写合同、办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