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瀛寰
感谢关注李瀛寰的观察与思考。专栏作家、资深科技评论人。站在科技、财经、历史、人文的交叉点,独特视角、独立观点、独家故事。让我们一起激荡智慧,享受思维的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瀛寰

2016看OV, 2017手机性能大战看荣耀技术派?

李瀛寰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3-14 16: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春节刚过,手机行业的竞争就已经如火如荼,华为、OPPO、荣耀、魅族、360手机以及金立都相继推出新机。这一方面是因为2月有全球通信大展MWC展会,另一方面则与2017年的手机行业竞争态势有关。

从手机市场来看,春节过后,竟有部分现有手机悄然涨价,上涨幅度在百元左右,手机内存等关键元器件成本增加导致涨价势在必行,但更突显的却是2017年手机行业已经进入性能大战的显象阶段。

2月手机战场的烽烟还在持续,来自中关村在线的《2月手机市场报告:国产品牌强势崛起》却让人有点“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感觉。

报告显示,2月中国手机市场上,华为以13.86%的关注比例成为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品牌。vivo紧随其后,关注比例仅低0.85%。苹果以12.75%的关注比例排在第三位。OPPO、荣耀分别以11.02%、9.16%的关注比例居第四、第五位。


换言之,中国手机市场前五强中出现了一个让人“意料之外”的品牌——荣耀。再从关注度分析来看,中关村在线的报告认为,vivo、荣耀、OPPO呈稳步上升走势,未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这份报告完全是从市场表现而做出的客观分析,华为、OV的表现很正常,但意外的是荣耀。但从多维度的手机行业变局层面来观察,寰寰姐认为,这一结果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今天的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性能大战,如果说OV以线下渠道的布局、营销大战的投入赢得了2016年手机市场,但在我看来,2017年的手机性能大战中,赢得未来的应该是技术实力派。

性能大战才是真正的下半场竞争

根据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天翼终端满意度调研报告与终端质量报告》,之前作为用户首要痛点的“续航问题”已经被“卡顿问题”所代替。

说到续航,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OPPO在诸多热门综艺节目中投入最多的广告——“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不错,大规模的广告投入与精简有力、直击续航痛点的广告语以及无处不在的线下渠道布局,让OPPO赢得了2016年的手机战争,成为国产手机的大赢家。

但线下渠道与广告营销的背后,更让人们看到的是一家传统的“营销派“企业,甚至有人曾评论称,OPPO的广告达到了脑白金式的洗脑程度。

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时刻,OPPO多年的坚持、大胆的投入都抓住了消费趋势,成为2016年大赢家并不为过。但手机消费市场仍在变化,仅靠营销、渠道就能一招鲜吃遍天?显然不是。

如前不久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的报告所称,用户首要痛点已经成为“卡顿问题”,而这也已经是手机行业趋势,仅为解决卡顿这个单一痛点,就已经导致2016年手机内存不断增加。仅从去年来看,“卡顿”已成为手机厂商急需要攻克的问题,但大多数手机厂商都选择了增加RAM的方法来解决卡顿问题,这也导致手机成本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2016年,手机内存普遍上到了6GB,有传言2017年内存容量将会进一步上探到8GB。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如果说,2016年是渠道大战、线下营销大战,但随着这一轮市场挖掘的“凶狠”,该发掘的市场空间已经基本到位,其长尾效应的持续时间并不会太久。

当被各种OV市场上升的消息冲击之时,2017年的变局已经悄然来临——这就是以解决“卡顿”为核心的手机性能大战正成为市场竞争焦点,更成为消费者未来选择的方向。

技术派对战营销派的背后:全方位的积累

事实上,性能大战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有所抬头,从去年6月底到现在,手机内存就在不断涨价,今年开年仅一个月时间,内存价格再次飙升18%。

内存的增加与否,只是一方面,并非性能大战的全部,但从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同企业对于手机消费趋势的不同把握。

换言之,最先知道消费趋势变化的手机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手机竞争已经进入到性能大战,已经开始着手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了解这一趋势的企业却仍在继续一贯的打法。

仅举一个例子,今年2月,荣耀最新手机V9以“快和不卡顿”为主要卖点强攻手机性能痛点时,OPPO仍在继续自己的营销派打法。据悉,OPPO在菲律宾签下了著名韩国天团BIGBANG的队长权志龙,来担任菲律宾地区的OPPO代言人。从广告海报透露的信息来看,权志龙代言的是OPPO F3/F3 Plus。与前代F1系列一样,这次F3和F3 Plus都是以自拍为主要卖点。


自拍、续航,从手机性能竞争层面来看,这已经是入门级的必备性能,所以,不难看出,OPPO的主要战略仍是以签约代言人为主的营销派打法。或许OPPO能在菲律宾以此打法拿下新的市场份额,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OPPO在手机消费趋势不断变化之下的“习惯”。

没错,一个企业只会玩一个套路,只会一种打法,似乎在以不变应万变,但却是最危险的做法。不可否认,小米引领了互联网思维,也赶上了“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但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失,小米退出了前五名。

OV不注重互联网,专注于线下布局和广告投入,于是“赶上了三四线城市手机消费市场的爆发。但是,这样的营销派又能持续多久?

手机行业似乎已经成了科技产业界最难以琢磨的行业,从小米到OV的各领风骚,变化之快让人惊叹,似乎现在没人敢断言手机行业到底应该如何玩了。

但寰寰姐认为,事实上,手机市场一直有规律可寻,只不过,因为这个市场太过于变化莫测,让这个规律似乎变得“无法看清”。这个规律其实就是手机企业全方位能力的积累。

2月份,荣耀手机市场排名的跃升,其实呈现的正是这种全方位能力。互联网打法上,荣耀可以对阵小米;渠道布局上,OV模式并非是永远的一招鲜。

今天来看,手机销售渠道离开了线下体验,只注重线上销售,这样的所谓互联网手机模式并不能长久。虽然荣耀创立时是针对互联网电商渠道而推出的,但事实上,荣耀品牌仅独立一年之后,于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不仅搭建包括京东、VMALL、天猫、苏宁易购等几大商城在内的线上销售网络,还开始全面渗入线下渠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审视这几年来的手机渠道发展,从过度强调互联网模式到今天过度强调OV的线下模式,这其实都不是成熟的做法。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才是未来手机渠道发展的真正方向。

而随着手机军备竞赛全面进入性能大战的阶段,更需要手机企业全方位能力的比拼。

总结:性能大战的2017,谁将是赢家?

从小米到OV,各领风骚的背后,看似无序,但其实这无非是渠道营销之变,每一招都走到了极致的结果就是,手机上半场竞争越是快速升级、变化万千,越是过早地迎来了下半场竞争——手机性能大战以及全方位能力的竞争。


荣耀V9搭载了最新的麒麟960处理器,高达6G的运存、128G内存、4000毫安的电池,屏幕尺寸依然还是5.7寸2K屏幕,运行基于安卓7.0的EMUI5.0。如荣耀总裁赵明所言,搭载 EMUI 5.0 的荣耀V9 可“保证持久流畅,实现500天不卡顿”。荣耀V9所带来的新一轮产品升级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是继去年底在人工智能交互应用上突破的荣耀Magic智慧手机之后的又一个重量级产品。

同时,这更是针对消费者对于“卡顿问题”痛点的解决,是符合消费者市场趋势的“快”能力的展现。

手机市场走到今天,能成为国产手机前五强的企业,没有哪一个是“吃素”的,但分析行业要看本质,互联网派、渠道营销派,还是全方位能力派,谁主沉浮?这才是决定手机市场未来的根本。

互联网思维层面,能与小米抗衡;线下布局方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荣耀更符合未来;而在手机性能大战的今天,更以软硬件优势直击此刻消费者的痛点,荣耀的全方位能力其实更彰显出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方向。

2016看OV, 2017手机性能大战看荣耀的全能力技术派,这才是更值得产业思考的样本。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 腾讯新闻、 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 wkd77285695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