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投资中,我们把商品行情的驱动分为三类,资金驱动、产业驱动和宏观驱动,用微观、中观、宏观三种视角,考量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
宏观驱动本质上是总量规律性的逻辑,和对宏观变量的推演,更加注重商品整体驱动的方向。
在当下复杂的国内外市场背景下,
但求不逆行于洪流,不背靠于危墙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宏观研究。尤其
紧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借助国家队的智慧和力量,
把握正确的大方向。
近期国内宏观重要事件就是4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PMI数据和4月进出口数据。
4月PMI数据仍处在扩张区间,但环比回落幅度较大,除季节性因素外,跟内需消费放缓、地产仍旧低迷也有关系,但外需仍然强韧及基建的托底,使经济仍处于温和复苏区间。4月按美元计进出口同比增速均转负为正,双双超预期,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表现亮眼。出口链仍旧强劲主要得益于去年底以来全球资本开支周期和主动补库周期共振影响,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出口表现都会不错。
市场关注的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判断和后续工作思路大体是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没有强刺激,以抓落实为主,总体符合预期,但有一些新的提法和要求,透露着更积极信号。首先本次会议最受关注的是公告了今年7月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在此前的会议上对国内经济的表述上,往年主要提及经济恢复不牢固、下行压力大、三重压力等等,这些靠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但是今年有了新提法:经济恢复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的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接踵而至,这些就是周期性、结构性的问题并存,这些问题可能就要靠改革来解决了,比如财税、经济结构、制度开放、市场准入等方面可能会有明显的改革,预计7月的三中全会可能就会重点讨论这些问题。其次,短期的经济层面,首先是积极评价年初以来的经济成绩,对困难和挑战的提法出现调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但3月边际上有所放缓,叠加4月PMI数据也是边际回落,3、4两月情况反映国内经济复苏仍不牢固特别是内需还是偏弱。去年同样一季度增速超预期,但二季度就凸显颓势。为避免政策后继乏力重演,本次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要“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体部署上有几个提法和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关注点1:财政发力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
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我们知道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偏缓的,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5773.6亿元,发行进度为14.8%,低于去年同期的34.3%。近期发改委、财政部已经宣布完成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审核筛选,总的项目约3.8万个、总需求约5.9万亿元左右。按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为14.8%、往年10月底前要发行完的节奏,结合这次政治局会议要求,二三季度地方专项债预计要加速进行。
关注点2:货币政策灵活用好双率等工具。
会议指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仍维持稳健偏松,市场预计二季度及下半年,不排除二季度或三季度以定向为主再度降准的可能性,目前中小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5.0-6.5%,大型银行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5%,仍有一定的下调空间。利率方面,当前银行息差压力比较大,加之美国经济韧性降息预期一直延后,短期看贷款利率继续下降空间不大。当然2024年下半年如果欧央行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央行转向降息、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提升年底降息预期升温,国内利率下调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另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紧密配合的表述也是个关注点。继4月下旬相关部门发声央行将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此次会议也给予了明确,表态“央行适当增加购买国债是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债券市场的稳定运行。”预计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很快会提上正式议程,有业内人士表示,四季度政府债供给大、流动性缺口较大的时间段或是第一个观察窗口。
关注点3:通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扩大内需。
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是在今年两会结束的发布上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提出,3月、4月份围绕标准的提升、财政支持等问题相关部门和地方密集出台的很多配套政策,近期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都有具体落地方案已出台。此次政治局会议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到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有力抓手,后续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根据测算设备更新需求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汽车和家电的以旧换新总计有望带来3500至4000亿左右的消费增量。
关注点4:有效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
会议首次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6年全国楼市去库存之后,时隔8年以“消化存量房产”形式提出去库存。对应的背景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磨底阶段,住房需求低迷,2024年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9.4%,已是连续第三年同比下滑,房价则持续走低,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商品房住宅库销比为5.6,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下一个阶段,房地产去库存将成为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主基调之一。此基础上,各地估计也会顺理成章推出更多积极的松绑政策,近期已经看到包括: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调整公积金政策,南京买房即可落户,长沙、成都、杭州、西安相继全面放松限购以及北京放开五环限购、上海五大新城的以旧换新等等。
另外会议也再度强调“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是沿用了过去几次中央重大会议的提法。当前房地产市场企业端风险主要是房企流动性风险,销售下滑叠加上市场化融资难,五成以上房企现金短债比不到1、资产负债率高于70%,部分房企债务问题现隐忧。此前金融机构虽然多次表态支持楼市,多次约谈房企了解融资需求,但房地产行业融资依然十分艰难。预计后续政策指引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会有一些实际落地成效。
总的来说,短期稳增长方面重在落实已有政策,并没有太多增量部署,这也比较符合市场预期。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二季度出口势头预计还能保持,下半年需要预留一些政策空间,来应对可能的贸易摩擦升温以及全球制造业景气复苏不及预期,进而压制中国出口的风险。
后续重点关注经济数据对于预期的验证,关注二季度专项债加快发行和落地情况、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实施情况、存量房产消化情况,其中建筑条线、中游设备和下游耐用品等领域值得期待,关注黑色、能化等国内定价品种在相关政策驱动下的交易机会。
以上内容摘自
《金联创价格风险管理(能化)周度报告》)
内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