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锤子科技CEO罗永浩更换了微博个人头像,原来是锤子的Logo,更换之后是一个踩在草坪上的印记。直观来看,这个印记更像是一个脚印,外界对这个举动的解读,多是关于老罗意在传达一种脚踏实地态度的猜测。
至于真实原因,老罗并没有在微博上做出任何回应。如果再将老罗更为头像的时间回溯到三天前,锤子发布了两款全新手机M1/M1L。这两款被看做是罗永浩的情怀向现实妥协的作品,却出乎意料的赢得了市场的好评。据称是首批50万台已经全部销售一空。
不知道老罗更换了这个颇具隐喻的头像,是否和MI的成功有着一定的关联。回顾锤子的成长历程,老罗的强烈人格化魅力功不可没。然而,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大打情怀牌的锤子T1、坚果,市场销量却始终不尽如意。
直到M1的成功,锤子终于重拾市场信心。而我们看到在M1光芒外露之下,老罗附加在产品中的个人影响力开始一点点褪去。
事实上,不只老罗与锤子,雷军之于小米,周鸿祎之于360手机,贾跃亭之于乐视,大佬们付诸在产品之上的人格影响力纷纷正在褪去,他们的身影也从台前的大规模曝光向幕后隐退。当各位大佬们的人格魅力不再遮掩产品的光芒,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手机品牌已经成熟生长。
我们不禁要思考,国产手机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从后端供应链到营销终端,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基础配置。而市场的成熟,也往往意味着另一重含义,即竞争足够充分。大佬们利用自身影响力在初期开疆拓土,而当品牌趋于成熟之后,下一步又该如何重新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别人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或者能否再度另辟蹊径,重新上演一场颠覆式创新?
我们先来谈谈手机大佬们的人格魅力。沙龙君曾经在《沉寂的罗永浩喧闹的贾跃亭》这篇文章中写过:“手机营销应该将产品打上具有人格化的标签,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随着整个手机产业的升级,硬件配置的比拼已经不再具有核心竞争力。在成熟的手机市场中,单纯的比拼配置同样难以真正打动用户,少了人格化与灵魂的手机,只能是用户手中的一台机器。”
如今再看这段话,只能说是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在国产手机初期,大佬们为各自产品代言,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可以快速圈粉,为自家的手机积累知名度和人气。这其中,罗永浩、贾跃亭、周鸿祎当属典型案例。要是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灵魂人物黄章对于魅族早期营销的重要意义也不言而喻。
然而,从现在的市场结果来看,这几家的手机事业算不上更大意义上的成功,反倒是华为、OPPO甚至是海外知名度大于国内的一加手机,在缺少大佬人格化的营销历程中,以功能诉求作为单点突破口,注重手机本身品牌的创新营销,满足了泛消费人群的更多需求。
有人可能要说,乔布斯时代的苹果,雷军时代的小米,都缔造了二者的辉煌,这一点没错。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没有乔布斯的苹果,被过度消费的雷军,二者产品都开始盛极而衰。当然,产品要想稳定持续的发展,如何渐进式摆脱对灵魂人物的依赖,这或许是以上部分手机品牌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根据调研机构TrendForce给出了最新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国产出货量的前五名排名分别是华为、OPPO、vivo、联想、小米,其中华为的出货量环比增长10.3%,达到3200万部。在这个排名中可以看到,前三者华为、OPPO、vivo的营销打法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小米一骑绝尘之时,单纯从品牌方面来讲,华为还只能算二流品牌。可是在所有学习小米的品牌之中,真正的成功者只有华为一个。而且,华为还是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样都是做社会化营销,小米手机变得越来越低端,冲击高端之路屡屡失败。华为反倒是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有逼格。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华为属于研发型企业,不断加大的研发力度提升了产品质量。但是在营销层面,华为采取了极为“讨巧”的方式,或者说极为深谙国内消费者心理的方式,就是把“发布会”开到国外去。大约从2013年起,华为的高端机型都选择了在国外举行发布会,从P6、Mate7、到Mate9等都是如此。
不仅是华为,对于国内一些消费者算是比较陌生的品牌一加手机,都选择了用海外影响力带动国内营销的方式。这和当前的大众消费现状具有密切关联,不能简单归咎于大众的崇外心理,根本还是对于国产品质的信心缺失,这也迫使品牌们采取这种迂回的营销策略。
在其他领域进军海外的典型成功案例,还当属猎豹移动。在360安全产品如日中天时,出走的傅盛选择了进军海外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在360的高压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也造就了猎豹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当然,出海策略也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毕竟要面临团队、海外本土化营销、当地法律习俗等众多因素的挑战。究竟如何选择,还是要结合品牌自身的实际情况。
回顾2016可以看到,国产手机从“中华酷联”到“花旗小妹”(华为、奇酷手机、小米、魅族),再到后来的“金华OV”(金立、华为、OPPO和vivo),行业格局变化之快令人侧目。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对于部分仍需追赶的手机品牌而言,又该在哪些方向深耕或者突围?在沙龙君看来,或许可以一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
以上权当对今年手机行业的一个粗略盘点,希望通过这些思考能够有助于对营销趋势的洞察理解。尽管手机行业的竞争足够激烈,这个市场也足够成熟,我们相信行业格局远未落定,对于每一个手机品牌而言,仍然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等待去深耕。
推荐阅读:三年投资近100亿 苏宁布局体育为何如此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