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们只做一件事,告诉你:整理,其实可以有趣又好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广播  ·  “茉莉花开”暖新春,百年非遗焕新彩 ·  7 小时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中国日报网  ·  夜·赏|《山海经》五行神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2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古村落里“喜上加喜”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人山人海】敦煌打春牛活动真攒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荐书 | 让孩子自我独立的管理术,日本和美国妈咪都在读!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公众号  ·  · 2020-11-06 21:48

正文


今天介绍第1整理术小铺年度人气书,
它是《 忍住!别插手 》。
书籍来自日本人人皆知的育儿平台 JAM
由日本妈咪和美国妈咪强强联合创办。

书籍分为 时间整理、物品整理、金钱整理 三册。
不同于一般的亲子收纳书,
全面性,实用性 理念深度 上,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1整理术推荐各位家长
把它作为开启您“ 全人教育 ”理念的启蒙书!

下文是《忍住!别插手》读者Z撰写的读后感,
以及她对书籍的详尽介绍。

日本非营利团体JAM(Japanese&American Mothers)出品



曾在网上看到的分享:

有位先生看到一德国妈妈带5岁的孩子在沙滩上玩耍,她躺一边的椅子上看书,孩子自己在玩耍,还把沙子往嘴里塞,这位先生很着急。过去提醒德国妈妈,可她很茫然,说: 那又怎样,等孩子尝了沙子,觉得不好吃自然就不吃了!

没错,我们大部分人都会阻止孩子,告诉孩子沙子是不能吃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发现难以下咽,结果都是不会吃沙子了,而这个结果的方式不一样。

前者孩子获得的经验,是家长告诉他的 间接经验 ,而后者孩子是 亲身体验之后的直接经验 。这样差别的体会,在大人眼中是举手之劳的,可在孩子眼中,他们可以从中体验更深,影响更远。


我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不想他们生病,不想他们有挫折,总是 把结果告诉他们

但孩子是要学会长大,独自面对生活的,作为家长最主要的是 陪伴孩子成长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及 良好的生活习惯 ,但别干涉他们太多。

所以我们要学会:

  • 忍住! 别插手!

  • 让孩子独立自我的去体会、去感受、去经历。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当然,玉不琢不成器, 干涉是必要的 。关键是 如何干涉,怎么干涉,才是正确的。

孩子就像 一棵小树 ,应该是让他先充分生长,然后根据他的形状和特点,砍掉不必要的枝桠,修剪影响他整体生长的部分;而不是先给这棵小树设立一个铁栅栏,让他只能长成被期望的模样。

所以我们在现阶段最主要是 让自己学会忍住,不要去插手 ,过多的干涉,同时让孩子学会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朋友推荐过日本一个人人皆知的育儿网站 JAM 。JAM是 Japanese & American Mothers 的首字母的缩写。

它是 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 教师 互相交流的平台。会经常在这个网站去寻找学习一些育儿的经验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确实非常的受益。

但没有办法推荐给别人,因为懂日语的人毕竟少。无意间,我在网站上看到一套书《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全三册)。它的素材来 源于这个网站 ,作者 高取志津香 也是网站的 法人代表 ,这让我很兴奋。


这套书是从日本引进的,来自 JAM网站

2002年,JAM依托 美国的教材 ,根据 日本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 沟通技巧和训练方法 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2003年10月,JAM转变为培养孩子和父母、老师沟通技巧的非赢利机构。以父母子女和教育者为对象,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讲座和研讨会。在日本,它是一个 人人皆知的育儿平台
书的作者 高取志津香 是这个非盈利机构的法人代表,作为关注消费者问题和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活跃于新闻界,1998年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友人一同创立了 JAM网站

在报纸、杂志、书籍上宣扬“ 训练孩子的自立性 ”的理念。在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现任神奈川县儿童教育支援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儿童的培育和教育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整套书非常的适合我们这样的年轻妈妈来读。


我的阅读感受一: 主题贴近我们的家庭生活。

第一册《合理安排时间》 是让孩子“ 有时间观念 ”,然后 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 ,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
书中提出了 15种 对孩子培养时间意识和管理的训练方法。

从加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到让孩子感受时间、给孩子的时间分段、列清单整理大脑、让孩子尝试区分“ 想做的事 “和“ 该做的事 ”及设定孩子的时间目标、分步骤完成该做的事等等非常的详细具体。
孩子的世界里还没有很强的时间的概念,可以学着用书里的方式,来培养他的时间意识。

在早上出门的时候问:“宝宝,现在大概几点,妈妈要出门上班了吗?”

他就会跑到窗前看,虽然不一定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但有这种意识。

下班之后,我也会问:“宝宝,你看妈妈下班回家了啊,宝宝想见妈妈,可以记住时间,看妈妈是几点到家的。”

他就会观察,妈妈回家的时候,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教会孩子怎么去判断时间的一些方式,或者告诉孩子妈妈会在几点做什么事情,一来让他能知道 怎么判断几点 ,二来让他知道 这个时间点该做什么事 ,也是在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

书里有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

带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在两岁~三岁之前,几乎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的。我也时常听身边的妈妈抱怨, 结婚了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基本都是家庭和孩子的 ,其实,也和自己是否善于培养家人和孩子的时间意识有关。

就如同书中的这位美国 I女士 ,就是用“ 妈妈的椅子 ”来培养孩子们意识到时间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
I女士对她的 3 个孩子说 :“ 当妈妈坐在‘妈妈的椅子’上时,无论是读书,还是织毛衣,都是属于妈妈自己的时间哦。 ”于是,每当 I 女士坐在那把椅子上时,孩子们都不会来打扰她。因为孩子们明白了,妈妈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其实是在耐心地教导孩子们,让他们 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珍惜父母的时间。

只有让孩子们明白 珍惜他人时间的重要性 ,孩子就会自发地守时守信了。
除此之外,培养孩子去 独立分配自己事情 ,自己判断哪些是想做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也很有趣。孩子的世界非常简单,纯粹,真的特别需要父母的引导。
孩子评判事情的重要性和家长们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的家长是我们制定了这个计划,或者我们和孩子沟通, 一起制定这个计划

第二册是《整理好身边的物品》, 从“ 整理好自己的玩具 ”开始,最终让孩子学会 整理自己身边的所有物品。

很多家长被宝宝乱扔东西的习惯,折磨得生无可恋。可是看完这本书之后,能理解一点宝宝的习惯了。

孩子们只是喜欢乱七八糟的环境,房间里堆放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天国乐园。 ”作者在书中这么说,提醒我们 不要做一边抱怨一边帮孩子收拾的父母 ,而是要学会能够直达孩子心灵的沟通方法。

比如不对孩子说“ 赶紧收拾一下 ”,换成“ 放到书架上 ”这类含具体指示的话,还可以利用特定的时间来引导孩子参与,比如“ 快要吃午饭了,宝贝,能不能先来帮忙收拾一下啊。
这本书里,作者给了父母 9种 指导思想, 15种 父母陪伴孩子学会整理的训练方式。
你家的掏耳勺放在那里?如果把掏耳勺放在笔筒里,你觉得合适吗?

不要笑,我想表述的是,很多事情是 没有对和错 ,也没有好与坏,我们会教给孩子们很多的分类方式,比如衣服按 季节 来分,玩具按照 形状大小 来分,但书中告诉我们的是,对自己来说, 实用的分类最重要。 从使用的场合来说,掏耳朵勺放在笔筒里完全没有什么不对的。

所以,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实用的,方便的 才是最重要的分类方式。



第三册《正确的金钱观》, 是让孩子 掌握正确的金钱观 ,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合理分配。通过让孩子 有偿做家务 的方法,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很多孩子没有钱的时候,会说,“妈妈,去银行取一些钱出来不就有钱花了吗?”

请不要嘲笑孩子这种天真的想法,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孩子以为银行就是发钱的地方,他们并不知道钱到底是从哪儿来,更 不知道钱是父母通过辛勤劳动挣来的。


所以要开始教育孩子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可以从这本书里学习,让孩子知道 钱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让他明白零花钱的意义,和 养成存零花钱 的习惯。

我的阅读感受二: 语言纯朴,简单。

一套三册,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没有任何的长篇累牍,生涩的东西,非常的口语化,如同作者面对你,娓娓道来的聊天。

而且还有大量的图文搭配,排版 各种色彩分配 ,非常的 日韩系 二个小时左右 就可以轻轻松松阅读完,很多的训练方式都有表格,不费脑子就能懂怎么去实际操作。

看上图,这是父母没有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意识时的状态,各种的催促,让父母和孩子的情绪都不好。 不用文章,只看图形 ,就能猜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