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习近平会见岑浩辉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15岁学生坠楼身亡,四川西昌通报详情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该不该劝抑郁症患者“想开点” ·  4 天前  
政事儿  ·  韩国检方要求尹锡悦21日到案接受调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吃啥种啥,种啥赚啥!农业竟然也能定制?真是大开眼界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7-13 17:02

正文

定制农业:吃啥种啥,种啥赚啥


不仅是按需定制,而且是大规模的按需定制,在农业3.0时代成为可能。


以消费为核心的定制农业,正在开启对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性、系统性、颠覆性再造。



众筹模式发展会员 个性定制天地广阔


广州神农田园农业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神农田园”6月21日的文章,是一份题为“2017年下半年种植计划书”的调查问卷,开列蔬菜品种多达62个。


调查问卷经会员反馈后,公司再根据会员意见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下半年的种植目录。


我们做的是定制农业,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条件,根据会员的需求来提供农产品。现在公司有150亩左右的土地,一年要种100多个品种的蔬菜。”神农公司总经理邓小刚说。


神农田园从2013年开始从事定制农业。最初客户只有10来个家庭,而且都是亲朋好友,现在的客户已有400多个。


目前公司产品不仅有蔬菜,还有大米、鸡、鸭、鹅、鱼和猪肉。生产标准承诺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肥料、转基因品种、除草剂、激素。销售采用的是众筹模式,会员先预付一年的费用,然后公司按约定配送农产品。


作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事物,定制农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


仅在神农田园周边,就有七八家定制农业农场。这一农业形态要求有高素质的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群体、发达的互联网通讯技术、能匹配需求的物流体系,属于农业界里的“高精尖”。


如今“高精尖”正在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开始成为定制农业的拥趸。

    

从事农业多年的毛志勇说,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经营模式,其实也是基于我国地理、气候、人力资源条件的现实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定制农业天然契合中国农业的综合禀赋。同时,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给定制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拥抱网络对接需求 电商直销精准富农


农村电商已成为河南驻马店市乡村一道风景线。目前,该市涉农电商企业有300多家,“80后”李敏创办的“来村网”便是其中之一。“农产品也需要精细化定制,线上下订单,线下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包装,使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李敏说。


据统计,驻马店市农产品网络交易额已从2014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亿多元。互联网定制农业日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互联网+”极大地改造了今天中国农业的产销模式,以消费为起点的定制农业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认领一亩富硒茶山,喝上自家富硒好茶”,这是安徽天方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推出的网络销售项目。这一网络定制项目反响极好,2000亩生态富硒茶园很快被认领一空。


天方茶业董事长郑孝和说,茶山认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零距离,客户认领的专享茶园将由天方茶业派专人按照有机方式管护、打理,每年定期提供私房茶。


客户还可以通过天方茶叶引进的“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随时对自己认领基地上的茶叶生长采摘、加工包装等全流程进行监控。


“过去我们生产和销售是两条线,茶叶采摘后全指望销售,市场波动和风险较大。现在一根网线实现精准产销,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滞销风险。”郑孝和说。


重庆江津区杜市镇的毛世强饲养宠物兔,他的养殖基地从选择宠物兔品种开始就进行网络数据分析,选出当前年轻人最喜欢的几个品种,然后根据网络下单和实体店的预约情况控制种兔的产仔数量,真正做到让消费决定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


重组农业生产流程 资源联合供需多赢


成立于2014年5月的安徽省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由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它开创了另外一种按需定制的农业模式。


具体来说,这种联合体有三个“圈”:


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麦种植大户的联盟为基础,形成了企业生态圈;


以小麦系列产品为主线,集面粉、面制品、特需人群专用粉于一体,打造出了产品生态圈;


以小麦品牌化、专用化、良种化组织生产,构建小麦产业生态圈



三泰公司董事长祝跃华说,联合体把粮食生产过程各环节分别委托给各类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农户、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之间交易联结、互助联结和资产融合,从而构建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


这种模式给种粮大户带来的效益是解决其仓储、资金、市场服务等问题,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益。给龙头企业带来的效益是解决了粮源、客源、收益等根本性问题。”祝跃华说。


“从现代农业发展来看,联合体的推进能达到多赢的效果。”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半月谈记者,联合体能够围绕需求整合产业链,使农业生产全流程更加高效。


目前,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已经吸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650家,示范面积达40万亩,实现了联合体内部耕种收管储加一体化经营。


这样的新型联合体,已经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极具潜力的发动机。


绿色农业:让农业永葆“健康态”

绿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更多是一种主动对接市场的创造,所以它显得特别活泼、丰富且有生命力。



药肥减了,效益增了


67岁的广东恩平市锦岗村村民甄柱新从十几岁就开始种田,如今他每亩稻田少用了60斤化肥,却多收了100斤稻谷。这一转变源自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探索。


“过去农民在插秧后20天内就下完了所有肥料。现在则是分阶段科学施肥。”恩平市农业局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办公室主任谭乾开说,项目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按照“4231”分段施肥:


以每亩90斤为平均标准,插秧时基肥用40%,插秧后15到17天时施肥20%,35到40天时施肥30%,60天时施肥10%。



“一次性施肥,很多肥都被雨水带走了,分段施肥能更好地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参与农户的用肥量已从平均每亩110斤降到90斤,效果明显。”谭乾开说。


“原来种植水果把外观放在第一位,化肥、农药全都要上,有时会多上,不仅品质没法保障,还会造成面源污染。”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三联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超纲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倒逼我们绿色转型,首要是从化肥、农药减量入手”。


这家合作社拥有3000多亩地,主要种植砀山酥梨。“这几年复合肥用量逐年减少,亩用量已从100多斤到几十斤,去年不用复合肥了,而用有机肥替代,花费并没有增加。”刘超纲说,农药方面,不仅杜绝使用剧毒农药,还注重绿色防控,采用粘虫板,逐年减少打药次数


绿色种植提高了内在品质,受到消费者青睐,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去年普通农户的酥梨一斤卖1元左右,我们合作社的酥梨均价达到2元,有的高档果子能卖到5元。”刘超纲说,合作社成员的收入、效益增加了,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形成了“少药肥-高品质-增效益”的良性循环。


链条长了,生态好了


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咸嘉垸村,村民曹迪明这几天正在稻田里忙着“起虾”。把20多米长的特制地笼沿着田埂铺好,田里的小龙虾就会顺着侧面的网口爬进笼中。等上个把钟头,一亩稻田就能收上满满一筐。


“以前单种水稻,一亩地纯收入只有两三百元,现在至少4000元。”曹迪明说。


与此同时,“稻虾共养”还大大降低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极大缓解了环境压力



南县明康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陈明亮说,为了保证小龙虾健康存活,剧毒农药已被农民主动抛弃,稻丛成为小龙虾的“食堂”和“宿舍”。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是最好的水稻肥料,基本不用再另外施肥。


“稻虾共养”也养出了一条产业链,当地企业加工的调味虾、虾仁等零食,远销日韩和欧美。出产的“稻虾米”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一两倍。


 农业产业链条长了,效益增了、生态好了。在不少地方,这种循环农业都成了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


“我们探索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以猪场为核心,发展猪-沼-菜,带动种植蔬菜、果树、绿色苗木等,同时林下又种植中草药、散养鸡鸭鹅等。”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慕京生说,这既带动了农业产业,也完善了生态循环链条。


亳州市农委副主任孙德平说,亳州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为基础,加快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


集成推广“猪-沼-菜(果、粮)”“牛-菌-肥”“秸秆-养牛羊-有机肥还田”等生态循环农业典型模式,已建成多个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


用途多了,品牌响了


初夏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灌区陆续开始夏播生产。银川市永宁县的种植户黄彪却已做起了秋收后的生意。他和客户不谈收粮、不谈收菜,专谈预购曾被当作垃圾的田间废弃物。


以前粮食、蔬菜收获后,我看着成堆的秸秆、蔬菜剩余物就犯愁,烧也烧不得,堆在地头又发臭,还给虫子当了窝。怎么处理曾是我的一块‘心病’。”黄彪说,秸秆从农业垃圾变成“农家宝”,是这两年才发生的事。

    

2015年,银川市开始推广循环农业项目,政府补贴企业和合作社购置机器,用田间废弃物制作有机肥,受到农民的欢迎。

    

绿色发展不仅包括资源的绿色利用,也包括打造响当当的品牌,逐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去年安徽省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落实“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政策,全省有效获证农产品409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40个,绿色食品1700个,有机农产品42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5个。

    

我们公司注重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采取绿色生态方式种植水稻,提高产品品质,并注册了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黄山市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波说,该公司生产出的大米在200多家超市门店销售,每斤市场价达6元左右,而一般大米才卖2元多。

    

“我们把住了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生态关口,保证了品质,做响了品牌,绿色农业大有前途。”徐海波说。


*来源:《半月谈》第13期专题,原标题《大变局,新蓝海:扣启农业3.0时代》,本文有删减,欲阅读完整报道,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记者:宋晓东 郭强 姜刚 叶含勇 叶婧 吴涛 张展鹏 朱翃 潘林青




半月谈福利


  半月谈的赠书活动开始啦!化工社悦读名品为半月谈读者提供40余本曾国藩的《家风》赠予热心读者。


  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末留言区评论,小编会在评论区回复幸运获赠读者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小编会进行把控的。祝好运!




主编:孙爱东

编辑:郑雪婧


合作洽谈请联系微信:17346588574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