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良仓
良仓 - 随身的生活美学指南。良仓每天解读世界最新鲜资讯;一键购买全球有趣有品的生活产品;达人分享的心水之物更会让你灵感爆棚。 官网:www.iliangcang.com APP/微信/微博:良仓
51好读  ›  专栏  ›  良仓

心灵充电站:3本书、3部电影和3个近期展览

良仓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2-07 10:01

正文


莫扎特说,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二字磨灭我的努力。 每天坚持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你推荐3本书、3部电影和3个近期的展览,有空的时候给心灵充电。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美  埃里克·卡普兰



“远当你读完这本书后,也许应该去看看医生,

卡普兰的话会钻进你的脑子里,

将过去的信条痛殴一顿,然后再一阵轰鸣中胜利立场。”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会告诉你,

之于这本书的奇葩之处绝不仅限于标题而已。




那么卡普兰是谁?如果你喜欢有情绪认知障碍,生活还必须要遵循一个模式的谢尔顿,或者对《生活大爆炸》里那一群怪里怪气的科学家们感兴趣,那么这位幕后制片人和编剧卡普兰可能也对你的胃口。就连史蒂芬·霍金也挺卖他面子,他非常乐意在里面扮演一个小气、幼稚的自己,乐于在一种网络拼字游戏中羞辱谢尔顿。



其实卡普兰本身这个又懂学术又懂喜剧的人,自己就是一个“人深深地沉迷于自己研究的东西,甚至会忘记穿裤子”的人。在生物老师和律师组合的家庭出身,中学午餐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武器和盔甲,玩“龙与地下城”的游戏,参加漫画大会,从很小就开始阅读哲学。


所以这本书也是一个哲学读本,虽然打着“逗你玩儿”的旗号,不过实际上又格外严肃,就如开篇以讨论圣诞老人到底存不存在开场,竟然从“蒙人”和“发疯”两种论调发声,又以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神经生物学进行论证。


完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好手。




《京都手艺人》

日  樱花编辑事务所


一本书让你认识50种京都传统手艺



这个世界是怎么而来?它不是从一些定义,一些框架,一些规矩中而来,相反,它从一片混浊,一团雾霭,一丝游离中而来。


每当我们谈到生活,最容易提到的不外乎都是在安宁之外的事物,因为速度,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我们为此不得不放下生活。读着这本书的每一刻,我都在想着一件事,美到底是什么?跟我们自己有着怎样的关系?



京绣|小松二三三


书中作者拜访的每一个人,他们在为美而工作,为物件的美,为工艺的美,为人生的美,为世界的美。但他们的出发点,只是当下。他们尊重此刻,尊重造物原本的灵动,没有蓄意,没有执念,只是让它发生,随着它自然的形态与流动。


回想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恐惧是因顺其自然这几个字呢?我们害怕我们原本的样子,担心时间原本的样子,所以,我们涌动的灵魂最终难以寻到安身之处。



有的人可以在这世界万物中消失,但他依然是不能被忽视的存在,只因他们一心一意面对自我,不枉造物主的这份盛情。




《心是孤独的猎手》

美  卡森·麦卡勒斯



“这也很奇怪,在拥挤的房子里,

一个人会如此的孤独。”




“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是在一起。”这个是一个关于同性爱情的故事,若有若无,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但还是在说孤独。辛格有一双温和的眼睛,他善良又善于体察,具有耐心且乐于倾听,因为聋哑,每一个与他相遇的人总是更安心地与他诉说,然后希望从他这里得到安慰。


在小镇人的心里,他是基督,他的沉默和眼神代表着理解和救赎。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也没有人真的去理解他的内心,直到最后他把枪口对向了自己,他的自杀似乎在诉说,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麦卡勒斯二十二岁时候的作品,在她15岁时候有了一台专属的打字机后,文字就成了她表达自我的途径。


“到了那个冬天,家里的房间,整个城市,似乎都在挤压和刺痛我那青春期的心脏。我渴望流浪。我尤其向往纽约。胡桃木折叠门上映出的火光,还有那架老式的天鹅钟发出的沉闷声音,都会让我悲伤不已。我梦想着远方城市的摩天大楼和盈盈白雪,而纽约,早在我15岁时写的第一篇小说中已是快乐的故事的场景了…… 那一年我在疯狂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契柯夫和托尔斯泰——与纽约、古老的俄罗斯和我们佐治亚的房间等距离的地方,有一个无人知道的精彩而孤独的区域,这就是我的内心世界和那些单纯的故事。”


但是不幸的是,如此渴望自由的少女一生被病痛折磨,15岁时候第一次中风并伴有严重的风湿,29岁的时候彻底瘫痪,抑郁症紧紧跟随着她,麦卡勒斯无数次地试图自杀,身体和精神经常在悬崖的边缘行走着。


弗里达把这样的痛苦画在画里,麦卡勒斯则把它们通通写了下来。


关于它们,有一个统一的情绪叫做,孤独、孤立与疏离。







《比海更深》

导演  是枝裕和


你能够做到爱一个人比海更深呢?


《比海更深》的港台、日本、美国版海报


细心一点会发现,《比海更深》的港台版海报标题取自邓丽君的日文歌曲《別れの予感》(离别的预感)中的一句歌词,诉入了绵绵的情怀又保留了文艺片的腔调,但美版的片名After The Storm似乎更一语双光,是枝裕和曾经说过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2001年父亲的去世,他母亲不得不孤身一人生活。


一个破碎的,失去父爱的家庭故事很难说不是一场平静日子里的巨大风暴。


电影里的男主角曾是一个出名作家,失意后无奈成为一名私家侦探,他空有一腔理想,满腹牢骚又自视清高,总是无力支付前妻与儿子的抚养费,处处为钱发愁,贪恋父亲遗物、借钱、当东西甚至敲诈中学生,但是这些收获又转眼间被他扔进了赌场。


单是一个人活着也并不无望,一个可怜的中年危机故事罢了,但是一切的转机发生在他发觉前妻有了新的恋人之后。这种竞争关系让他唤醒了自己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存在感。


但一切还来得及吗?




为什么说论把握日常,审视生活只服是枝裕和?


这部电影里融入了是枝裕和大量的童年生活记忆,拍摄地点就在他曾经生活过20年的东京清濑市“旭之丘团地”,电影里的孩子冷静、说话声音很小,并为大声吆喝的大人感到羞愧,热爱棒球,以four ball代打为目标,这些“人物的属性”与是枝裕和本人如出一辙。


关于父亲的形象设定也有缘由,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曾带他到池袋站东口附近的某个地方买过彩票,选彩票时心脏砰砰直跳的感觉一直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而更让他难以忘记的是,当他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母亲时,母亲却发了怒,从小在兄长们关爱下长大的母亲一直打心眼儿里厌恶着父亲爱赌博的习惯。


这些关于家庭关系的日常碎片的记忆组合成全了这部电影。



要说《比海更深》比《步履不停》厚在哪儿,八年之间,导演是枝和主演阿部宽都有了孩子成为了父亲,所以在他的电影里不仅能看到儿子对于父母的描述,还能体会到父亲如何看待儿子这样反向而更具温度的视角。



《她》

导演  保罗·范霍文


“我到来的消息就杀死了你 ”




有人这样说,在法国地铁里你可以找到许多比她漂亮的女人,在另一派法国实力女星中,她依然不算是能够俘获文青热爱的女演员也从未被冠以“大众情人”的头衔,但是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她的暗黑她的欲望她的冷冽,总是能够让电影在狗血和经典间的摇曳间毫不犹豫地带有后者的属性,故事因她而成立。


这部由于佩尔主演的《她》,已经获得了10项法国电影恺撒奖提名。


当初电影投资在美国几近难产,一连几个妮可基德曼级别的女星都拒绝了角色。电影尴尬收场后转战法国,没想竟如此水乳交融,导演范霍文遇到了于佩尔。


很多年前,当新浪潮大师克劳德·夏布洛尔拿着准备好的角色联系她时说,我这边有一个令人害怕的人物,你有兴趣吗?自此于佩尔开始了她粘稠阴暗的“变态之旅”,1978年她在《维奥莱特·诺齐埃尔》里扮演一个毒死父亲的少女。



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于佩尔在《业余爱好者》里当起来了性瘾修女,在《亡情朱古力》中是一个缓慢杀死丈夫的妻子,《钢琴教师》里那个冷峻外表下潜藏着极严重变态性心理的女老师恐怕也让你印象深刻吧。



哈内克曾经一再强调,如果没有于佩尔,他的《钢琴教师》连拍都不会去拍。这部也是,导演范霍文承认这是他拍过的电影中最主角导向的一部,对她的自信甚至超过了自己对电影把控的自信。


所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故事精彩,不剧透。




《寻找薇薇安·迈尔》

导演  查理·西斯科尔




本世纪最著名的保姆。


被她照顾过的孩子说她会突然走进一个巷子扔下他们只为了扫街,雇主说她房间的报纸堆到了天花板,如果你拿去刷墙用,她会跟你翻脸的。


一个不折不扣的梵高式的怪咖,说过最燃的一句话大抵是在人们怀疑她来路的时候,轻蔑的说的那句,你怎么知道我不是间谍?


这个拍了10万多张芝加哥街景和街头人像底片却完全不想将之公布于世的人,过世后她的作品却被一个年轻人在拍卖现场发现,好奇心使然,他一路摸索照片的痕迹如同侦探般地将故事还原到尽量完整。这个不想出名的女人,出名了。



她是一个绝不讨人喜欢的女人,一个以保姆工作支撑拍摄支出的女性,她对城市里的人们报以完全地兴趣,却又与之保持绝对的距离,孤僻、神经质、甚至警惕地完成了自己在城市母体里一次次的游离。



但是有趣的是,从现在流传在网上的照片来看,她还是蛮爱自拍的。总之,也是一个有着很强可爱面的人物。







Vivienne Westwood:复兴生活 & 桃花源·迹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100元




敢用时尚调戏英女王,开坦克碾压首相,拍杂志恶搞撒切尔,时尚界恐怕没有人比西太后更生猛了。


出生于英国工人家庭,二婚嫁给一个才华横溢的无政府主义者+朋克青年Malcolm McLaren,两人在英国经济大萧条人们最颓靡的时候开了一家叫做SEX的店,着手设计充斥着别针、拉链、撕口和紧身裤的朋克STYLE,S&M色彩的捆绑和恋物癖风格的时装也是他们的招牌。


这样的组合没少让英国父母牙疼。


但是更酷的是,她不是一个只把心思放在出名和虚荣里的人,她对人权更感兴趣,对于自己的意见主张从未羞于表达。


比如讨厌撒切尔,她就在时尚封面上假扮她的样子;觉得英女王虚伪,就在接受她勋章的时候故意没穿内裤地在她面前旋起裙子;抗议卡梅伦在英国使用有毒化学物质来开采页岩气,就直接把坦克开去他家;世界上垃圾太多了,她就剪掉头发找来60个明星穿上特别设计的T恤,抗议环境污染。



关于Vivienne Westwood的这场展览,除了能看到她的数张手稿、照片和部分设计作品,还能看到她与安德烈亚斯访问秘鲁、与绿色和平组织前往北极、以及拯救北极名人活动等项目所拍摄的照片系列,还有一部纪录片呈现她对自己和自己从事的工作的看法。


这样的女人着实很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