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孟岩
有关读书、创业、投资以及其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公共DV现场  ·  “嚯!70万……”高铁上行李箱无人认领,最新情况 ·  4 小时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突然恶化!再次高烧超40℃,已不肯进食 ·  昨天  
百晓讲新闻  ·  节后刮油护眼、健脾通便,南瓜堪称 ... ·  2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太帅了!张伟丽卫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孟岩

投资实证 #43 - 一分耕耘就会一分收获吗?

孟岩  · 公众号  ·  · 2018-07-29 10:01

正文

题图:生日 | 摄影师:张思晨

实盘投资周报第 43 期,最新净值 0.9603 ,本周增长 0.63 %

今天继续写优秀投资人的思维模式,聊聊 “非线性思维”

在开始之前,先简单解释下概念。

“线性思维”是一种单向的、均匀的、直线的思维方式,就像 y = A * x + B 这个函数一样,y 随着 输入 x 的变化而 可预期的、均匀的 变化。

“线性思维”假定相互作用的物质非常纯粹,相互作用的关系也非常简单,并不会有额外的反应。

但现实世界并不是这样。现实世界的大部分系统是由各种各样、复杂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之间有相互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整体不再是简单地全部等于部分之和,而可能出现不同于“线性叠加”的增加或者减少。

由于人类长期的进化结果,我们更倾向于用“线性”思维的方式理解世界。比如我们从小被教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如我们经常用单一的因素去断定某个结果会发生。然而,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坚持 “一分耕耘必须一分收获”的人只会看到眼前,长期看会丧失很多机会,而非线性思维的人则可能把当下的一分耕耘,变成未来的十分收获。

非线性思维方式的人 眼中的世界如下图。

人和人不同的区别是, 非线性思维方式的人 知道什么会引发转折,这个在复杂系统中 “量变带来质变”的点,通常被称之为临界点。 他们有能力等到这个点的来临。

他们或是能够缩短积累期的时间、加速这个临界点的到来,或是能够克服自己的懒惰和即时满足,让自己不在临界点来临之前放弃。

随着时间的拉长,非线性思维方式的人,一直会在非线性的成长曲线中,而线性思维的人,始终跟随缓慢上升的曲线,最终形成巨大的差距。

今天的文章,我会从几个例子来看看非线性思维方式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P2P vs 权益类投资

从收益获取的角度看,P2P是“线性”的。而基金,则呈现典型的“非线性”特征。

我在 《7个月收益为0,还不如余额宝》 中列过数据,资本市场长期收益的80%,是在20%的时间获得的,但你永远不知道那20%的时间什么时候到来。

这里说的80%的时间,就是积累期,而20%的时间,则是质变期。引发质变的临界点,就是牛市来临的时间。

“当闪电劈下来的时候,你必须在场”。 这句经典股谚说的并不是让你经历闪电,而是告诉你不要因为躲避闪电而错过那20%获取暴利的时间。

非线性思维的人理解股市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知道牛市只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他们知道 牛市是一个经济、情绪、资金面等因素共振的结果 这些因素自我发展并且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市场参与人士对这个系统的预测行为本身,还会继续引发对系统的反应。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寻找精确的临界点,是一个神仙或者骗子才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也知道 经济长期在向上发展,群众情绪周期性会有贪婪和恐惧,资金面根据信贷周期也会周而复始。所以由这些因素的共振而产生的牛市会平均 5 - 7 年发生一次

非线性思维的人,不会自作聪明的去猜测牛市什么时候来,也无法人为的缩短积累期的时间。但他们 可以做的,是在熊市以较低的成本买入到足够多的仓位,这样可以在牛市到来的质变期获取足够高的收益。

拉长时间,非线性思维的人通过权益类投资可以获取远超过线性思维的人通过 P2P 带来的收益。

最后加一句,在 P2P 频繁暴雷的今天,其实你会明白很多 P2P 的所谓线性,是伪线性。如果结合上周所讲的 概率思维 来看,线性收益的另一面,是一个巨大的坑。

脆弱系统中的投资机会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认为,脆弱的东西都是非线性的。 如果我们盲目简化非线性事物,使之呈现出线性,这种扭曲事实的简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其中的典型。银行所谓的压力测试是最愚蠢的,因为 超过某临界点时,事物会呈现急剧变化的非线性特征 。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都经受住了压力测试,但危机一来,一起完蛋。

非线性思维的人,特别擅长寻找这些 被人们盲目简化为线性的、而实际是“非线性”的、脆弱的系统, 他们知道这个系统的临界点,会带来巨大的质变期。

人们盲目简化为线性 ,带来了很深的误解,让等待这个临界点的代价变的便宜。而临界点一旦到来,又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这就是我在 《找到一个怎样掷都赢的骰子》 中讲的,那些 付出的成本可控,但获得的回报可能不成比例 的根本来源

个人成长

非线性思维也让人的成长变的格外不同。

且慢有一个成长非常快的小姑娘,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说过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在我工作的前三年内,我不会谈薪水”。我问她为什么,她的回答是:“我知道几年后我的薪水会是现在的很多倍,我现在更希望专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段简单的对话包含了我非常喜欢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的三种特质:

  • 专注提升内在价值,价格是价值的外在体现

  • 非线性思维

  • 延迟享受思维

在《刷新》里,微软的 CEO 纳德拉这样回答有关薪酬的问题:

人力资源体系从长期看是高效的,从短期看是低效的 。换句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出色工作终会得到回报和认可,但这种回报和认可并不总是即时的。

我很喜欢看《财经》杂志记者宋玮(笔名“小晚”)的人物大稿。有一次她在公众号里招记者,也说了类似的话:

我想要的记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记者职业的优势,和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价值。如果金钱真可以衡量一切,他也应该明白, 我们40到50岁赚到的钱通常会是30到40岁间赚到钱总数的10倍,以及20到30岁的100倍 。那么,既然22到30岁你本来也赚不到太多钱,为什么不去从事一个能让你有更多见识、更广人脉、更好的分析表达能力和超越一般人心态的工作呢?这对你未来的帮助,可能远超过任何其他工作。

他们三个人说的其实是一件事情:

  • 与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能赚多少钱,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系统。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赚钱是我们的内在价值的外部定价,我们应该专注在内在价值的提升上,外部定价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 内在价值是我们的能力、认知、格局等。我们应该 放弃短期利益, 专注在长期可以提升这些内在价值因素的地方。然后静待 “质变点” 或 “临界点” 的来临。

企业家的长期视角

拼多多的 CEO 黄峥深受商业和投资大师段永平的影响,他身上有 特别典型的“非线性思维”和“延迟享受”的特质。 今天不提拼多多的价值观、文化以及假货,我们从一段有关营销费用的访谈中,看看他如何理解 “非线性思维”和长期视角。

如果你去看所谓的流量成本的话,财报里面我们marketing(市场营销)的开销是突然爆增的。假设用户获取能力变弱,成本应该是平缓上升,不是突然跳上去的。跳上去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我们广告收入增加,广告收入增加后,在增长期还是要把这个钱用好,总不能现在就开始分红。那就要去 寻找长期来讲对公司内生价值有帮助的东西 。当下来讲,可能品牌广告对当下的拼多多是有利的。因为拼多多相对于老牌电商,在用户心中,信任度、知名度都弱一些,从朋友这里听到拼多多和在CCTV上看到拼多多,还是有点不一样。所以 我们花很多钱做品牌广告,管理层觉得这是一个长期投资

如果 持续花这个钱两三年 以后,拼多多在消费者心目当中会变成一个信誉度比较高的一个品牌。 相当于你买一块无形资产,但是在财务报表上,它只能作为营销费用 。如果你平常心去想这个事情。比如你看到世界杯的广告,世界杯它的场景是在大屏幕前面喝着啤酒,吃着鸡翅,哪有什么闲工夫去下载APP,这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这个场景里面有拼多多出现了,在他脑子里面是增加印象了,而且他会看到你和世界杯联系在一起,他对你的信任度会提高, 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之前介绍过的 纳德拉对微软变革的操刀 ,也是从长期着手。“价值观”和“文化”的重塑,并不会带来短期一城一池的得失,但获得的,是长期的收益。企业文化,变成固化在企业内部的行为习惯,是企业这个非线性系统中重要的变量,长期看会产生各种美妙的化学反应。

无论是黄峥所说的品牌,还是纳德拉所说的文化,都是典型的非线性思维视角。他们知道这样的投资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在长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产生质变的效果,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不过,一个信仰延迟享受和长期的力量,坚信要先做正确的事情、再把事情做正确的人为什么会做出现在的拼多多呢?段永平说可以给黄峥10年,我也隐约记着刚出生的淘宝。但真的可以先收割再做正确吗?也许吧,我还是不太能理解。

一个勤奋的商务同学

最后举个有趣的例子。我的公众号后台有一个某 P2P 企业的商务同学,特别有耐心,每周来问我发不发广告,他告诉我,他从书上学到:“当你尝试到第100次的时候,对方就会被感动了”。我想,这本书或者他没有理解“非线性”思维的核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