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MD大厂研究
顶尖商业思想与管理实战交流平台——传授前沿商业思想,荟萃实战管理方案、聚焦一流商业模式、透析瞬息万变商业世界,帮助商业精英锻造决策能力、优化决策资源、提升领导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我的男友是NPD,但我离不开他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京师心理大学堂  ·  用更广阔的时间观拥抱更幸福的人生 ·  3 天前  
陈忻儿童心理  ·  爱能治愈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MD大厂研究

“讨好型人格”不可怜,无利可图才可怜

TMD大厂研究  · 公众号  ·  · 2019-11-28 17:55

正文

作者 l 思小妞

来源 l LinkedIn (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领英是全球知名的职业社交网站,每个《财富》500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讨好”是谋利的选择、更是立于世的智慧,当我们使用它时,真的不该感到委屈和疲惫。

先来做个小测试,以下几项你中了几条:
  • 你不懂得拒绝别人,帮别人做很多事,所以经常没有自己的时间。

  • 你不愿意、不敢,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最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 你总是害怕会给别人添麻烦,不到万不得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请别人帮忙,也会想尽办法去补偿、感谢对方。

  • 你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内心的矛始终指向自己。

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很不幸,你具有讨好型人格特征。
为解救你于水火中,咱们需要把触角伸向原生家庭,从小时候的经历去寻找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委屈自己、为他人付出、怒不敢言……这是很多文章里出现过的“讨好型人格”形象,实在太惨了。
可是,世上真有那么多“傻到”人畜可欺的“小白兔”么?
更多时候, “讨好”不是性格使然,只是有利可图的交易而已。
01

讨好型人格

人的本能和生存智慧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可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家长、领导、朋友,你更喜欢哭哭啼啼的人、还是那个会用笑容和漂亮话去回应你的人?
即便林黛玉是你心里的白月光,现实里我们更需要那个会察言观色、奉承讨好的薛宝钗去合作.
因为省心、效率高。
我们要生存、在这个社会立足,不得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依赖于别人的认可、仰仗于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即便它会让我们有时觉得委屈。
如果这种行为模式算是“讨好”,它实在太有必要了。
《老友记》里钱德勒的老板喜欢拍下属的屁股。
某次钱德勒被拍后觉得很不舒服,回去和几位老友抱怨,本打算默默忍下去的他,在几位好友的劝说下向老板挑明,不希望要这样的“treat”。
钱德勒勇敢地说了,可某次开完会后老板开玩笑——
打了所有下属的屁股,就剩钱德勒。
最后, 屈服于大环境,他不得不“讨好”老板说自己也想来一下。
不仅忍受被老板打屁股,钱德勒还曾大笑迎合不搞笑的老板、自己陪老板去看脱衣舞,差点把结婚戒指也扔进大海……
你可以说他是讨好型人格。
但换个角度想,也是为了保住工作、讨老板欢心换升职加薪,才有了这些“讨好”,它更像一种生存智慧。
讨好别人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知道讨好是一场交易,自己有利要谋。
02

讨得好叫交易

讨不好是委屈

讨好也有不同分类:
  • 主动投机型讨好

以想要嫁入豪门/娶豪门千金的群体为典型代表。
他们自愿、主动讨好准公婆、七姑八姨,因为自己有大利可图。
  • 被动避险型讨好

通常这是一种弱者遇到强者时,身不由己的谦卑和示弱,类似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好汉不吃眼前亏。
就像钱德勒的老板,你再不爽他,除非辞职,否则为了前途也只能忍着(尤其是集体默许时)。
无论是主动投机还是被动避险,这两种被讨好的群体都比我们自身“位高权重”:
  • 讨好父母——要钱买东西、希望他们开心、爱自己多一点。
  • 讨好上司——升职加薪。
  • 讨好同事——留下好印象。
  • 讨好权威——出于害怕、希望能“借力”。
我们很少去讨好陌生人、或者像乞讨者、流浪汉这样的“弱势群体”,因为没必要。
生存让我们学会了讨好,而能站在食物链顶端,我们太知道如何“看人下菜”。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讨好就是一桩交易: 讨——支付代价; 好——获得回报。
当你把讨好视作一桩交易来看待时,你就能发现,让我们觉得受累、委屈的从来都不是讨好别人,而是自己的委曲求全、违背心意没能换来想要的东西。
每天花式夸赞上司的服饰,可升职加薪的时候轮到的是和我KPI 差不多的同事,自己没份。
总是对父母察言观色、言听计从,希望他们开心、爱自己多一点,但他们还总是抱怨我不够照顾弟弟。
为了能融入,每天午饭时间陪着同事尬聊,可他们还是拉了小群,在群里对你评头论足。
讨好不累,累的是出力不讨好、热脸贴着冷屁股 ——讨好了别人,却没有得到回报。
03

讨好是一种选择

学会找到舒适点

如果从利益得失(可控)而非性格、病症(不可控)这些角度去看“讨好”,更容易找到让自己平衡的舒适点,减少委屈感。
首先,调整心态,做个成熟的社会人。
《红楼梦》里刘姥姥为了讨好贾母等一众大观园的主人,插花扮丑、装傻充愣、笑话、鸡汤、野史传说,一样没少。
她会觉得委屈心酸么?当然不会。
为了那二十两活命用的银子这些讨好算什么。
能站着把钱赚了当然很好,但不得不讨好时也不必觉得低自尊,讨好可以是一种成熟的象征。
就像脱口秀演员王建国说的,工作中客户发飙了可不是得陪笑道歉么,不然怎么办?
你陪笑道歉忍下来,然后把事情做好交差,这不叫讨好,这叫成熟、敬业;
你为了所谓的尊严暴走、撂挑子,这不叫真性情,这叫不负责。
如果你拖着疲惫身躯的额外付出确实会赢得同事的赞誉;
如果你费尽心思的夸奖确实让老板开心;
如果你装出来的乖巧确实能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
如果它们是你想得到的东西、爱的人,讨好一点又有何妨?
我觉得这样的讨好很有智慧。
又想吃螃蟹但又对螃蟹过敏,要么就别吃螃蟹、要么就多挠挠。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选择给我们,我们要做得就是选择前少纠结、选择后不后悔。
其次,别想太多、别想太远,专注当下。
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讨好”别人是希望给自己的未来铺路。
比如:碰到行业大牛,搜肠刮肚想好听的话去取悦对方,因为心里有个小算盘,万一以后用得上呢、万一他对我青睐有加呢?
与其为“万一”费思量,不如做好当下的本职,总有人会对你“自难忘”。
讨好老板也是一样,如果你觉得这不是自己的style,那就把心思放在对当下工作的钻研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通向罗马的路从来不只有一条。
最后,用更理解和温柔的角度看待讨好。
我喜欢的美剧《喜新不厌旧》(Black-ish)有一集讲女性为男性盛饭的故事。
妈妈看到自己的双胞胎儿女,姐姐为弟弟盛饭,非常诧异。
而姐姐却说她一直都为弟弟盛饭,没什么,挺好的。况且你也经常为爸爸盛饭啊。
妈妈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女儿。
这与自己一直追求的女性独立、平权有违,赶紧叫停,规定以后家里每个人自己盛饭。
后来在全家聚餐的饭桌上,家里最大的长者奶奶突然讲述了对女性为男性盛饭这个话题的看法。
她的看法很单纯,才不管什么“主义”呢,我只想为自己心爱的人盛一碗饭,让他知道即使这个世界不爱他,也有人爱着他。
有时候,“讨好”也可能会被过分解读,那原本不过是你对在乎的人、在乎的事的一种示好。
如果总是执着于把讨好和尊严放在一起谈,那么我们的赞美和夸奖都有可能被解读偏颇。
我向来不喜欢把“讨好型人格”看作是一种楚楚可怜的行为模式,这种解读低估了很多人的双商。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我们进化了这么久让这项本能日臻完善,不是为了博他人可怜同情、更不是为了找原生家庭说事。
“讨好”是谋利的选择、更是立于世的智慧,当我们使用它时,真的不该感到委屈和疲惫。

-  end  -

近期好文推荐

1. 35岁高以翔猝死,原计划今年结婚:成年人的体面,只有120秒!

2. 38岁主持人华少血管破裂,暴瘦30斤:废掉一个人,就让他忙到透支

3. 层次高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80%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

4. 月薪1万,消费600块:省钱上瘾,比消费更可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