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10000000辆!全球第一!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华为宣布再降价! ·  3 天前  
大猫财经  ·  一个兽医,套现30亿的操作……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这一概念,多股涨停! ·  4 天前  
国资报告  ·  两类公司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思考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重磅】安邦内部研判2017中国经济:亟需打破闷局(信息量很大,建议收藏)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2-26 18:52

正文

转自:正和岛(ID:zhenghedao);作者:陈功,安邦咨询创始人  


2017年的经济形势依旧不明朗,这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判断。什么叫形势,形势是形与势,前面是情况,后面就是判断,有了判断,才有战略。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的时候讲过一段很有名的话说,意思是“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方向路线对了头,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如果方向路线错误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失败”。真的是实践出真知,搞形势判断的目的,实际也就是为了搞清楚方向和路线。


对于2016年的经济增长,很多人悲观的一塌糊涂,唉声叹气,我说别看情况似乎糟糕,但经济增长应该与2015年“差不多”,这个判断在一整年中,我从来没有修订过,实际结果估计也就是“差不多”。我不搞投行那一套,一年当中几次修订预测,那还预测干嘛?这样做,太没有出息,错了就错了呗,谦虚点承认就是,谁也不是神,总有机会犯错的。关键不是一个数字,关键是你的判断能否可以解释问题。


那么2017年我们会面临什么情况呢?

 

01.中国在世界的短板比较多


现在流行讲“短板”这个词汇,放到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来看,到处都是短板,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以持续发展与特朗普的关系,最近还在夸奖特朗普“聪明”,但中国就不行。台湾蔡英文也站出来作梗,她也给特朗普打了一个电话,特朗普还真接了,并且称蔡英文是“总统”,破了中美关系40年的“规矩”,让中国反应也不是,不反应也不好,很难办。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台湾就是一个短板。现在的中国,到处都是短板。小辫子比较多,就像是一个新疆姑娘。


随便再讲讲中国的短板,缅甸是一个,人家往中国境内扔炸弹的同时,我们还卖武器给对方;朝鲜是一个,不停的在你边境旁边放原子弹,管你中国怎样想;印度是一个,它老想当亚洲的老大,也善于抓中国的小辫子;台湾是一个,游走在统独之间;日本是一个,不但有领土争端,还有谁当亚洲老大的争端;越南是一个,主要是领土争端;新加坡是一个,这是一个挟洋自重、心怀叵测的小矮人;委内瑞拉是一个,弄了中国不少钱,将来翻脸是早晚的事情;还有澳大利亚,其实俄罗斯也是一个,甚至回归后的香港,居然现在也成短板了。



我去年说过,现在到处都是想借中国的火,点美国烟卷的人。


短板一多起来,就不好办,这个按下去了,那个又起来了,甚至大家都已经熟练了,用这个短板来交换那个短板,在某个问题上,我们表态支持一下中国的“重大利益”,但中国一定要满足我们的实质收益。敲中国竹杠,变成了人人熟知的外交游戏。甚至像菲律宾那样,让我骂老美都没问题,反正骂谁也是骂,只要给钱、给利益就成,反正“以后”再说以后的。


出现这种情况,实际是老问题了,中国一直是按照“冲击-反应”模式来做的,不是按照“预测-战略”模式来做的,所以我们没有套路,没有规矩,只有临机应对。非得等事情发生了,再临时琢磨办法,叫做“有事外交”。外交上缺战略,就让我们不敢划地为界,把话讲在前面。生怕即便划了,人家过界还是没招,更被动,甚至有招也不敢用。这就不是实力的问题了,而是习惯的问题,是改革的问题。


当然,短板比较多,外部债务就会比较多,发展空间比较有限,只能闷头想办法,自我画地为牢,资源有限,可想的办法也会非常有限。说是要改革,但所有的改革都是着眼于效率,自我压榨效率,如果外部空间问题不解决,仅靠效率的提高,这终归是有限的提高。

 


02.超饱和的世界市场


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从经济增长数字上看,现在恐怕只有三个国家的数字还比较好看,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印度。虽然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数字还比较好看,但印度的形势又不明朗了,它经常吹牛,要超过中国。


欧美的一些研究机构也愿意看到这一点,所以也在吹印度,但印度并不太争气,临近年底了,又搞出来一个“钞票事件”,说是为“反腐败”,一夜之间,废除了原有的大额钞票,这些钞票占到使用总数的 80%,一下子金融体系全乱了,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废除几张钞票就能“反腐败”,这要是真能管用,中纪委估计早就干了,想法也太简单了,不但一下子把印度经济体腐败严重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而且对印度投资环境的成本评估,估计大家也要修订,肯定一下子都高了不少。


这样一搞,印度的经济增长会受到冲击,有人说今年只能到 4%左右,我最后估计也就是 7%上下,不见得比中国高。估计这个结果会晒了很多人的眼球,当然部分脸皮厚的西方人除外。

 

欧洲的经济反弹,预计只会在少数国家比较明显,大部分地区还是陷入在不死不活的泥潭当中。 现在困扰欧洲的事情,过去主要是南欧,现在南欧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主要的困扰是三件事情,一个是脱欧的问题,一个是民粹主义抬头,一个是土耳其。 


脱欧,英国人开了头,后面还有意大利,伦齐总理的败选,实际只是与脱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修宪,他为什么要修宪?因为伦齐也想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奇葩的意大利国会不支持,据说有关改革,两院共进行了 4500 次讨论和 5600 次投票,并对改革的修正案文本进行了 8300 万处修改,才最终形成了包含 122 条内容的修正案最终文本。



这搁谁也忍无可忍,我们这个世界,有人最多是不想干事,意大利人不但不干事,还一定要想干事的人陪着玩好,所以伦齐要修宪。结果呢?伦齐回家了!民粹,这个事情也在麻烦欧洲政客,民粹说白了就是草根,草根平时没事,该吃吃,该喝喝,就是别让草根抓着把柄。偏偏欧洲出了难民问题,难民不容易,应该同情,但欧洲人的政治同情心超越了他们的社会治理能力。男性难民的荷尔蒙一泛滥,立马动了欧洲男人的敏感神经,群起呼应,民粹大抬头。


天才而狡猾的英国人一看不妙,首先撤了,其他玩心重的欧洲人就遭殃了,不容易抽身了。说好的投名状呢?英国人回答说,对不住,兄弟先走一步。这种情况没有出乎意料,但也足够冲击,后面还有奥地利等一堆国家在瞧着。


土耳其,这是第三个难题。土耳其本来是欧洲年轻劳动力的大本营,老欧洲经济增长的小发动机。但总理埃尔多安可是有大志的人,他要恢复奥斯曼帝国的光荣,镇压国内政变时,大肆围捕反对派,而且都是社会精英,法官抓了,校长抓了,军官抓了,行政官员也抓了,而且动不动都是成千上万的抓和撤职。


这是搞运动啊,欧洲人一看,这种人要是混进欧盟,那欧盟会变成什么样子,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啊,但又不好直接拒绝,所以就挖空心思来想办法拖延。埃尔多安一看动怒了,政策更加具有侵略性,不但插手中东事务,而且对美俄也不给好脸色,俨然成为了欧洲人身旁的老虎。


欧洲人现在最着急的是,要寻找到一些有风度的方法摆脱掉这三件事。在经济方面,欧洲其实也略有起色,希腊在欧盟的支持下似有好转迹象,爱尔兰和西班牙的经济增长非常理想,制造业正在转往低成本的欧洲国家,如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等国,有望回稳。



爱尔兰的经济增长有时候能达到惊人的 26%,但整个欧洲的经济增长率还是看低至 1.6%。 至于日本经济,不死,不活,不好,不坏,不增,不减,日本几乎就是一个常量,虽然日本政客们活动频繁,日本产品影响很大,但从增长的角度看,日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2015 年经济增长是 0.4%,2016 年可能是 0.9%,甚至更低,总之到不了 1 个整数。一个严重的老龄化国家,内需能有什么样的前途?主要看的就是外部了,所以日本政客折腾的厉害,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全球经济增长率方面,2015 年是 3.0%,原来预计2016 年的经济增长能有 3.4%,结果预测错误,现在估计 2016 年的经济增长大约在2.6%左右,总体看还是走低的。这里面让人警惕的是,世界市场的规模,在缩小,而不是在扩大。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世界市场的“超饱和”。过去是传统的欧美市场走进了现代化,进入了消费社会。后来是亚洲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还有亚洲四小龙等。这一轮过后,一个东方巨头也进入到了生产社会,这就是中国,更可怕的是这个东方巨头的生产能力还十分庞大而惊人,很快就在很多生产领域跃升为世界第一了。


于是,我们这个世界就更是彻头彻尾的进入到一个买方市场状态。有人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生产的东西多,而缺乏购买者,中国一当购买者,OK,终于有人来买东西了,立刻价格就上去了!而需求端那边,实际一直变化不大,能够有钱消费的国家,市场规模加在一起就这么多,生产的东西多,再加上能生产的东西更多,这个世界的市场早就处于超饱和的状态了,这就是一个超饱和的世界。


长期以来,我们是以一种意识形态的立场在看这个问题,面对各种反倾销,面对各种贸易挑战,我们从心里就觉得人家欺负我们。我们的经济学家虽然数量众多,但管用的也不多,都是在“出主意”,怎么才能“战胜别人”,让中国产品更多的占有市场,而别人退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有人会冷静地低头看看实际的世界,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改变?! 



我们都知道,假定条件错误的情况下讨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从上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经济学,都在拼命告诉大家如何投资搞生产,没什么人真正关心市场空间和真正的需求,甚至根本就是以卖出去的东西来衡量真正的市场需求,至于这是否反映了真实购买力,实际根本没人关心。所以,我们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赛跑,而且中国也的确赢了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世界市场的需求处于超饱和状态,那么这件事情与咱们中国的关系最大。我看 2017 年,世界贸易会处于一种大家“彼此玩命”的状态,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欧美市场就这么大,实在也是装不进去了。所以,我相信 2017 年的贸易纷争,将会十分剧烈,彼此是一种“不行就鱼死网破”的状态,渐渐的没什么理性了。


未来的中国,只能是一方面尽量去争取,比如充分利用 WTO 的机制来获取贸易空间;另一方面是应该采取理性态度,务实地寻求全球合作来解决世界市场超饱和的问题。我可以这样说,未来世界中,谁最先看清楚这种“超饱和”的状态,谁就可以当这个世界的引领者。


当然,如果中国能更加理性的话,那么去年我讲过的“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就应该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今后的世界,不“扶贫”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扶贫”来扩大市场,“扶贫”可以致富,对于国家之间来说,也是如此。世界发达国家市场实在已经挤得风雨不透了,再拼下去,一块都死。

总体从世界形势来看,2017 年绝对不会是平静的一年。



03.美国经济逐渐走向孤立,甚至不排除变成又一个日本


川普上台当总统后,很多人关心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会怎样。当选总统后,川普最近连着开了几个“战略午餐会”,就是一堆人吃顿午饭,会上有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简单直接地来介绍战略思想,这是国外常见的推销战略思想的作法。我是搞战略研究的,我也有战略思想,但老请客吃饭,我受不了。


最近,川普在“战略午餐会”上就再次重复讲,今后美国不但要对中国商品课以重税,,凡是把生产线迁往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企业,也要课以重税。他在吃另一顿午饭的是还讲,美国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分歧根本不可能调和。如果中国感到不安呢?一位川普的顾问回答说,“去他们的”。川普想当里根,像瓦解苏联那样,瓦解中国。


我不是川普的粉丝,从来不是,所以我不喜欢讨论他的言论,但是来问的人多了,我还是在很久前给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大格局均衡”,“小格局博弈”。这就是说,从总的地缘战略来看,美国是步步退缩的,现在快缩到二战前的状态了,基本就是太平洋一线了。


但在具体的问题上,无论是南海,还是两岸,或是中港,还是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等问题上,川普都会与中国进行非常激烈的讨价还价,只会比奥巴马时代更厉害,绝对不会更容易。



所以,今后中美之间打打闹闹的事情会非常多,但至少不会像奥巴马时代那样冷冰冰的,双方的沟通只是表面上的畅通。奥巴马最大的问题就是傲慢,他看不起中国,从心里就看不起中国,这是最大的问题。两国之间表面上的礼貌,很难掩盖这种骨子里的傲慢。这就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实际只能保持礼尚往来的程度,无法深入解决问题。


当然,美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大,而川普继承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开局,奥巴马实际是移交了一盘好棋给川普。如果川普不乱搞,继续专注于强调美国事务,鼓励制造业回流,则有利于美国经济增长率。很明显,即便美国制造业不会真有很大幅度的回流,至少准备流出的美国制造业也会放缓步伐。所以,美国经济能搞好,美元会继续强势,目前还没有道理怀疑这一点。


2015年,美国全年实际GDP增长率为2.4%。IMF原本预测认为美国经济2016年增长率仍为2.4%,这也是一种“差不多”的表达式。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和美国国会预算局都认为2016年实际GDP增长率将加速至2.7%,比蓝筹经济学家一致预测的2.6%增长率略高。美国今年经济增长是受上半年的拖累,第一季度只有0.5%的增长,二季度为1.2%,但从三季度和四季度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在逐季明显提升。


我想以后就看川普怎么玩下去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2017 年的美股可能发生大风险、大危机、大重组。现在的美股太贵了,连比尔·盖茨都这样说。一位经济学教授这样对我讲,现在所谓的创新这么多,吸纳了大量的资本,这是有钱没事干的节奏。什么 uber 之类的,少了一个、两个对经济有何影响?几大航空公司合并了又怎样?这么高的股价利润回报如何产生呢?如何支持呢?



很显然,美国在 2017 年的加息,会影响资本流向,资本更有活力,所以美股和上市公司方面会出大问题,再加上“川普非常不靠谱”的大嘴,动辄就可能让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上市公司丢掉几十亿市值,所以 2017 年的美国股市就更不太平了,要么有惊人的大危机,要么有惊人的大重组,大家必须要小心关注。


04.全球化要走回头路吗?


肯定不是。


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一种全球性的大分工格局,这是世界各国一步步走过来的,而且各国都有好处,特朗普在竞选中虽然一直大唱反调,以反全球化的领袖为号召,但实际美国是无法以一国之力来反全球化的,产业组织根本不支持,现在的世界,谁还真能自给自足啊?所以现在的世界,只有一、两个,几个国家走反全球化的道路,根本没用的,即便右翼政客们上台了,也不要被他吓住了。当然,真懂经济的人,也不会被他吓住。


美国的问题在于,全球化的结果和利益没有分享到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美国市场经济太彻底了,本来是应该再进一步的,是应该增加社会福利供给的,但实际它没有做到,一个奥巴马医疗保险还没做到位。老百姓一看,全球化企业家们赚了,华尔街赚了,根本没人管美国中产和工人的事情,那谁还不怒啊?



像这种问题,不是如特朗普想的那样,美国的再工业化,很多中国学者也是犯了大错的,这根本不是再工业化的问题,没有再工业化这回事,美国本来应该做的是,提供更加优厚的福利,至少不比欧洲差,从而让中产阶级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等于变相增加了中产阶级的收入,这样就没事了,特朗普也不会冒出来了。


美国民主党最大的失误就是讲不清楚这一点,让特朗普抓住了小辫子,拼命玩,结果把本就脆弱的希拉里给玩坏了。美国在特朗普的带领下,真要再工业化,美国制造业都返回美国本土生产,可能吗?生产出来东西怎么卖啊,那么贵,卖给谁啊?只卖给美国人自己吗?这是特朗普大忽悠搞的鬼,可惜相信的人还真不少。


我看现在的世界,也只有苹果公司的库克看的比较清楚。当年麦卡锡也就趁热玩了四年,从1950-1954年,我看特朗普也差不多,几年时间而已,美国还得回归正途。

 


05.欧元体系的瓦解风险


欧元会瓦解吗?欧元体系会瓦解吗?


我的答案是欧元体系会有瓦解风险,欧元不会瓦解。其实,我还是过去几年的观点,欧元可能萎缩成为德语区货币,这样的欧元最坚实有力。在区域货币问题上,欧洲人走的太快了,缺乏一个领导核心来支持,没人真的愿意承担欧元货币的领导责任,维持纪律和秩序,而欧盟集体领导又有意见分歧,所以欧元体系出现种种问题不令人意外。但要说欧元会瓦解,我也不能同意。区域货币是一种趋势,有助于稳定世界经济,如果说现在只有川普领导下的美元,我反倒要担心了,所以欧洲人为稳定世界经济还是做出贡献的。


06.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


今年12月7日,央行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外汇储备30515.98亿美元,这个数字较前一月下降690.57亿美元,降幅2.2%,距离3万亿大关仅剩下一步之遥了。这表明,自从今年7月份以来,外汇储备已经是连续5个月缩水,同时也创下了今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咱们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坐拥全球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但这个外汇储备的下降速度之快也让人瞠目结舌。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消耗了5130亿美元,但还有3.33万亿美元。


到了今年年初,彭博在一份调查中预计,到2016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跌至3万亿美元或以下;而到2017年年底,很可能将进一步下降至2.66万亿美元,成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实际上,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缺钱,穷怕了,所以对外汇的手特别紧。有心人曾经计算过,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只涨不跌,就怕没钱,但显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实事求是的说,以我的观察来看,中国外汇储备里面的问题,比表面上的更多,关键还有“内保外贷”等内外联通的资本渠道,这就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很不好估计,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外汇储备并非如表面数字那么简单明白。一旦有风吹草动,这个数字原形毕露之后,可能会吓很多人一跳的。


外汇储备是这样了,那么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更加悲观,就像彭博预测的那样,汇率一直贬下去?


现在看,今后一、两年里面,人民币汇率可以有条件的稳定在7左右。为什么说“有条件”,就是该采取的政策要采取,否则还是不行。从中国未来一、两年经济增长的情形来看,人民币兑美元1:7的这条线是差不多的,最多偶尔破7,走向7.5,但还是会均值回归的。这样说的原因是,最主要的支撑点在中国内部,中国经济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稳定维持在6%至7%。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却进入一个不明朗阶段,相形之下,现在维持在这样的一个水平之上,比上不足,比下绝对有余。


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一个贬值水平,其实对中国制造业是非常关键的,他们的出口利润相应增加,从而让中国制造业有了再投资的可能性。而今后最大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以往中国有一个CFETS的货币篮子,其中美元、欧元、日元比重最高,分别为26.4%、21.39%和14.6%。此外,港币、英镑和澳元分别占6.5%、3.8%以及6.2%。其中,美元的比重最高,再加上受美元影响的其他货币,实际还是直接、间接的与美元挂钩。所以,美元强则人民币弱。


改变的方法是全面自由浮动,这是适当的选择。原有的一套渐渐过时了。最起码,继续紧盯美元或是相对紧盯美元的办法,越来越吃力,无法继续。现在表面上看,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货币篮子,但因货币篮子的货币多受美元波动的影响,所以可以说,只是从“直接紧盯”变成了“间接紧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既然走出了自由浮动的这一步,符合逻辑的做法是,继续走下去,从今后的形势看,恐怕人民币要改变策略,另起炉灶,重订清晰的货币篮子,继续降低美元的比重,进行全面自由浮动,放手让人民币成为自由的货币,这是在所必然的。

 


07.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证券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过去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事不断。2015年,A股从3000点上冲到5178点,然后18个交易日暴跌超30%,十几次出现千股跌停,经历了一场令人心悸的“A股保卫战”。在这动荡飘摇的一年中,公安部副部长率队进场“查内鬼”,一批投资大佬撞在枪口上应声倒下,甚至还有证监会内部一批官员被查。新股发行的节奏全乱套,市场丧失了基本价值与活力,而一场拉抽屉式的熔断机制改革创新闹剧,更是令全国投资者瞠目结舌。


这种情况下,说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是临危受命,估计反对的人不多。他在“两会”前三周上任,使得原来证监会主席肖刚避免了“两会”上的尴尬。而他上任后立即连说了“三个不”:不搞注册制、不再推熔断机制、不让中证金退出,让翻腾冒泡的中国股市大局总算稳定了下来,显示了稳健派风格。


我本人就是著名的稳健派,我也不讳言自己喜欢稳健派。


我想,刘士余主席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为市场“立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市场秩序。长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起起伏伏,动荡不安的一个原因,就是秩序混乱。这里面有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有投机者的兴风作浪,还有资金进出造成的起伏,问题很多,不是一个、两个原因那么简单。现在看这第一阶段的目标只能说是初步实现,稳中向好,但还远未完成。


2017年的中国股市,我认为还是应该看好的。从宏观角度看,国家政策会进一步激励市场指数上行,因为这明显有助于资本流入中国市场,稳定汇率。险资的问题,实际只是一个特例,它们挑战了规矩,险资去投资,还是去控股,这是明摆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你的钱再多,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把中国股市全变成自家的。


从微观上看,制造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正在复苏,人民币的贬值也让“中国制造”更加便宜,久旱逢甘雨,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利润回报上升。所以,要说2017年的股市好于2016年,我不吃惊。

 


08.供给侧改革的前途在哪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实际启动的只是一个“去产能”,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就这个还步履艰难,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中央高层再三推动,但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坦率的说,能够落地的东西很少,步履艰难,甚至可以说,前途未卜。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大的方向是有了,但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澄清。


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里谈点自己的认识。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目标是消费社会的建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有效供给不足;我们现在也知道了,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像总书记讲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那么,这一切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何方?我认为是消费社会!所以说,消费社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目标。过去,这个总目标没有明确,今后可能会明确。


有了这个总目标,我们就可以回答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出的挑战:澳大利亚有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 “什么时候”: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真的现在就是我们的软肋,这是中国最不行,也是最不幸的地方。搞了这么多年的经济,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还不如某些第三世界国家,那这个搞法就值得反思了。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也只有这种性质的改革,才能让中国给出真正圆满而非大肆喧哗的客观答案。


再解释一句,千万别把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搞混了。我看不少学者在讲中国人的消费永远拉动不了经济,所以意思是还得靠投资。这里面的问题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那是消费经济,消费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福利供给,收入和福利保障水平,也就是习主席几次讲的“人民的福祉”。我看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还糊涂着呢。

 


09.中国的改革仍需顶层设计


十八大以来,真正的改革是在军队领域进行的,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进步,至少从改革的角度来看,这种进步意义是明显的。至于结果和战略意义,还需要用实战来检验。而军队的改革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这种改革是不停顿的,结构性的改革完成之后,根据地缘和实战的需要,也可能会做改革,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苏联在二战前和二战进行中,也不断进行改革。


经济领域的改革,目前看来要么在进行中,要么只是在少数领域展开了改革,与军队改革的大力推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甚至可以说,七零八落就是一个特点。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要看十九大了。只有在十九大之后,这方面的改革才会有实质进展。


前一个阶段,不少人对“顶层设计”产生了怀疑,我认为“顶层设计”还是需要的,这与基层改革创新并不矛盾,你愿意摸着过河没关系,但规划好路线是不是更好?没有顶层设计,哪里来的政策路线图。没有路线图,改革不就变成随意性的改革,想起来什么改什么,这就可能进一步退两步,很容易形成互相打架的局面。所以,今后的关键,恐怕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这一关躲不过去的。

 


10.国有企业是一个可加杠杆的“局”


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这件事情。国有企业在中国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和组织,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国有企业在宏观体系当中,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从控制力的角度看,它实际已经被精心设计成了一个“局”,通过这个“局”,可以控制大量社会资源,不仅仅是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要素,可以说应有尽有,都被这个“局”所控制。有了这个“局”,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办一些“大事情”。


这是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这个“局”本身不是坏事情。如果失去监管,那么这个“局”就可以为任何有权力的人所利用,就成为一个更大的“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变成了一种可加杠杆的社会资源控制工具。


想想看,一个不受控的吸金系统就够可怕的了,更可怕的是,它还可以随意加杠杆,最后你都难以搞清楚,这个“局”究竟有多大了!从社会学角度看,很可能中国最后撕裂成两大单元,一个商业科举制,过去是当官,现在是到央企,进去了,就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利益阶层。再一个是民营企业,辛辛苦苦的干,危险大大的,但好事基本没有,一“去产能”,就只去你的。比如河北“去钢铁产能”,百分之九十几都是民营企业的。



前些时候,审计署公布了10家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10家央企都有问题,违规决策损失浪费了126亿元;发现47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设计295.02亿,其中16起涉及金额均超过亿元,94名责任人中有26名为企业负责人。抽查的93项境外业务中,其中有10起重大违纪违法问题,造成国有权益损失风险142.7亿。


其中,中海油境外投资损失巨大,设立的85家境外精英公司中,有16家公司在2014年亏损,亏损金额8.89亿,其中4家连续3年以上亏损,累计亏损16.74亿。南航引进了5架A380客机,一直在亏损。


中石化的分公司违规采购29万吨成品油,港中旅高价买地低价置换给地方政府,中国铝业的决策失误导致损失数十亿。难怪国务院领导讲话说,“今天找你们,其实心情是沉重的,你们自问下,享受国家高薪俸禄,带着中央委托担任高级管理层,掌握着千亿、数千亿、万亿资产,但你们交上的考卷实在令人失望。”


明白了国有企业的地位和性质,就知道国有企业改革该改什么,一个是改监管,一个是改结构。两个都必须改,否则还是不行。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不到位,他们就成为了提款机了。黑洞和问题,大家早就烂熟于心了,什么资产管理,什么滥用职权,什么招标采购,还有境外的问题,私设家属公司、账目混乱等等,大家都很清楚,多少年了也没有改多少。


这就是该改的监管问题,靠政府管企业,实际等于没管,这就是我过去一直说要交给共同基金来管国有企业的原因之一。再一个是结构问题,国有企业覆盖面太大了,只要是好的、肥的社会生产领域,你准能看到国有企业在当老大。土地是这样,矿山是这样,钢铁是这样,制造业是这样,房地产也是这样,民营企业反倒真成了“共和国的脊梁”了,最艰难的,最艰苦的,没人干的,都交给他们了。所以,这种结构性调整是必须做的。

 

11.国企改革须厘清边界条件,不能让全社会倒贴给一个前景不明朗的群体


对于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想想怎么改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太大,占有的社会资源太多。如果全都是国有那倒好了,无非是计划经济重来,大家继续吃公家。现在只允许部分人“吃公家”,“吃公家”成为一种特权,这就成大问题了。


所以我说,如果全都是国有,那就是计划经济,很好!或是全都是民营企业,那也好了,那就是纯粹市场经济到来。最可怕的就是一小部分国有,但占据的却是大比例的社会资源,这样就很麻烦,说不是计划经济,实际比计划经济还厉害;说是市场经济,实际市场里没多少油水,旱的见底了。这样社会就撕裂了,矛盾就冒出来了。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我一直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国企要与中央想办的“大事”挂钩考虑,不是“大事”,市场里面的企业能解决的,就用市场来办了,何必搞这么多国企?所以,中央首先要想清楚,“究竟想办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可以建国企。比如航天事业,这个可以建国企,大家没意见。


但要说行行业业都想“办大事”,恐怕就难服众了,也用不着吧。即便偶尔需要或临时出现的“大事”,比如某一重大工程,那也可以用设立基金的方式,成立国有项目公司,干完了就解散。这样国有企业的数量就会减少很多,解决了结构性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中国很重要,这个我非常相信,我一直鼓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这么大的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没有一点国字头的企业,几乎不可能。美国说是纯民营,实际很多巨型民营企业扮演的也是国有企业的角色,他们讲究社会担当和责任。


所以,国有企业的价值和地位用不着争论,要争论的是如何搞好,必须要有一点边界条件,要有点数量限制的办法,这些都没有设定好,那国有企业的改革只能是越改对社会发展越不利,等于全社会倒贴给一个前景不明朗的群体,让一个不明不白的“局”,从社会上到处吸金。


12.中国已非常接近“低生育陷阱”


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大,从现在的情况看,很不乐观了。根据人社部的权威统计,到2030年,劳动人口会下降到8.3亿;到了2050年会下降到7亿以下。如果我们假定经济增长与人口正相关,那么在规模比较上,现在9.1亿的劳动人口,6.7%的经济增长,我们可以看到2030年,中国恐怕只剩下6%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了。



所以,人口问题是一个大事,无论是消费,无论是投资,都与人口规模有关,否则谁买东西,卖出去的东西又给谁啊?这都是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中国改革开放人口政策,全面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同时有条件的开放移民,就是必不可少的解决办法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一般的历史经验表明,所有落入这一“陷阱”的国家,都没能再重新达到人口更替水平,掉进去就出不来了。因此,计划生育政策越早调整,产生的效果就越明显,再晚就来不及了。

 

13.房地产是地方财政的鸦片


中国的地方财政还是与土地绑的太紧,过去是土地财政,现在还是土地财政,不是地方政府不知道其中的危害,而是已经“吸毒上瘾”,难以戒断了。我在上世纪末就看到了其中危害,开始研究后土地经济的问题,现在看还是低估了其中的危害。土地对地方政府来讲,就像是鸦片,吸的越多,瘾头越大,越是难以戒断。


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大家想一想,土地卖钱多了,地方政府要干的事情与能干的事情就多,地价传导到房价,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个事情,要拿地搞开发,政府呢,事情很多都需要钱,再以更高的价格收地,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地,拿更多的钱,但同时也要投更多的钱,这样没完没了。一旦中断,正在做的事情立即就没钱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土地导致的财政收入,这个窟窿太大了,一般的措施是难以补齐的。所以,土地财政就是地方政府的鸦片,上瘾容易戒断难!



从今年11月份到12月份,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都在限购,即便是限购,“地王”还是照样出现。


武汉5宗地块正式挂牌,其中位于汉正街东片的一块住宅及商服用地,126亿元人民币的起拍价高的令人咂舌。因为这个起拍价还未经竞价,便已超越了武汉迄今为止土地拍卖中最高的成交价。


同是在11月末,广州卖地吸金309亿元,房地产开发商龙湖、首开以32亿竞得的白云新城宅地,刷新了广州单价地王纪录。11月21日,福州市的土地拍卖异常激烈,当天就有9宗住宅类土地出让,其中8宗都达到了最高限价。还有早些时候,天津的单价地王、南京的江北单价地王,都在这些时候刷新了纪录。


未来房地产价格会怎么样?现在这个问题根本没法说,因为凡是扭曲的市场,价格就并非是市场因素可以决定的,明年房价高还是低,关键取决于明年的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低了,那么房地产还是要“去库存”,也就是会以某种形式放松管制;如果明年经济增长形势好,那么房地产限购政策将会依旧“从严”,价格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预测房地产价格是最容易的,什么人都可以来预测,都可以来随便讲上几句,而且保证不会错的离谱,这没什么奇怪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政府的那个鸦片瘾到底能不能戒掉,反正我看现在是很难,要看高层的决心吧。


还有就是房地产商人,从大的形势上看,房地产商几乎是我们这一代商界英雄中必然破产的一代人,他们是悲剧人物,这不是宿命,这是形势,形势比人强,再玩下去,真的意思不大了,已经到了“开步走”的时候了。房地产不干了,那能干什么,去干保险啊,这不明摆着吗?资本过剩的时代,去干那些收集大家散钱的事情,然后再琢磨着替大家花钱,没有比这个更棒、更有趣的事情了。


14.房地产税是改革的杠杆


房地产税自从“剧透”出来之后,就争议不断,我要说的有两点:一是房地产税“最后一分钟”的手段取决于经济增长,而不是房地产市场本身。这个事情很麻烦,不到最后一分钟,谁也不愿意正视它,真的启动它。二是房地产税的意义,不仅仅是地方财政问题,关键它与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密切相关。供给测结构性改革要想成功,要让地方财政对土地“脱敏”,就得动用房地产税的改革来撬动,这是撬动地球的杠杆,再找不到其他的杠杆了!


不过,房地产税的改革可不是增加一项税那么简单,房地产税是一个系统,涉及到很多的税种,包括房地产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这么多的税,互有关联,要改必须一起改,所以房地产税的改革,是一个体系性的重大税收改革。



15.房地产引发的改革冲突


我这里只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开发房地产,有什么毛病吗?继续做下去不是挺好?这是很多人经常在问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看到,房地产再搞下去,已经难以维持了,它在宏观上造成越来越大的债务负担,在微观上造成社会各种动荡和冲突。这两个问题是并存的。债务问题现在已经很严重了,所以中央和财政部门一再采取措施减债,拖延时间,让债务展期,避免债务危机爆发。这个债务危机一旦爆发,结果就很严重,影响到利率和汇率,也影响到大家存在银行中的钱,非同小可。


至于动荡和冲突,那现象就更多了,可不仅仅是老百姓拆迁那点事情,这个也很麻烦,而且到处是麻烦,但更多的麻烦来自于成本,来自于产业冲突,来自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管理和保障方方面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盖房子要有土地,发展产业也要有土地,现在也没什么人种地了,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土地的问题,讲话的人很多,观点很乱,听着似乎都有道理,但往往是在某一个点的看法,所以我们这里试试用解构的方法看看土地改革的几个相关方:一是政府,二是农民,三是集体,四是产业部门。政府这一块有宪法锁定,很难动;农民是农村土地的实际控制人,按说也是所有人,现在是最大的、说了不算的利益相关者;集体,这一块有点不明不白,就算是利益化的管理主体吧;还有就是产业部门,农村土地能否产生最大的效益和价值,主要看产业部门,但产业部门使之发挥作用,也是有前提的,否则成本太高。


所以,我们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问题,关键的关键,现在就是只能动那一块能够动的地方,也就是要“去集体化”。相对来说,这个难度小一点,实际只是将村集体,也就是这个基层管理部门,完全行政化,吃财政饭。至于村干部,你愿意发财也可以,凭本事发财,不要再动什么集体土地的脑筋。

 


16.中国的阶层分化


谈经济问题,很少有人谈阶层分化问题,但实际上不能不谈。当一个国家人口很年轻,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水平普普通通的时候,这个阶层问题可以不谈,因为意义不大,可以将就着过去。一旦城市化率达到较高的水平,比如现在城市化率正在奔60%了,同时劳动力供应又紧张,这个阶层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了。说白了,日子不好过的时候,意见也就挑明了。


社会本来就是分阶层的,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阶层之间的不同倾向性就大大的表现出来了。你觉得玻璃盒子算是现代气派,有人就不这么认为;你看重金钱和收入,有人就认为情怀才重要;你觉得跳槽是理所当然的,想跳就跳,有人就会以“不培养”来回应;你认为到了大城市就应该以“公平”来要求一切,有人就会讲,那你还是回去吧,你原来的地方更公平;你觉得城市不应该限制户口,有人就认为早该限制了;你觉得当土豪是一种本事和运气,有人觉得你就是一个二逼;你觉得看手机就够“知识”了,有人觉得只有读书才算文明;你认为开车横冲直撞没啥了不起,有人就觉得你就是个流氓……



凡此种种,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不仅仅是因人而异,而是阶层差异的表现。在未来,这种阶层分化和差异,会表现的更为激烈,矛盾的对撞更为明显。进入城市容易,融入城市困难,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成本的大幅上升,管理难度大增,舆论环境复杂,既会影响到企业,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可以说,今后的中国根本就不会再有“得到大家一致拥护”的政策了,那种时代,因为中国的城市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没有想清楚就乱搞的后果,人和人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

 

17.中国的产业前途究竟怎么样?


2016年我跑了几个地方去搞调研,感谢各地的领导,他们让我看到了好多没有想到的事情。我看到的情况是,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是,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佳处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姥姥不痛,舅舅不爱,都快要到自生自灭的阶段了,官员们都是一股劲的腾笼换鸟。


第二点是,中国制造业分化基本完成,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制造业已经彻底死掉了;还有三分之一,半死不活;剩下的差不多三分之一强的样子,他们的技术升级接近完成,市场方向已经重新界定完成,变得更有竞争力了。


所以大体看现在的中国制造业,也不用太悲观,事实上,经过了几年的低谷,他们正在重新复苏,重新振作,我尤其指的是民营制造业。而且一个更为可喜的现象是,“富二代”们正在接制造业的班,而且有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接班接的很好,很上路子,超过我的想象,让我感觉很振奋。一提起现在的“富二代”,我们这一代人就皱眉头,因为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富二代”,似乎都是那种只知道泡妞、玩车、在网络上扯闲篇的人,也就是一堆垃圾吧。


可现实告诉我们,“富二代”也不都是这样的,我就见过很多跟在父亲身边的年轻人,他们不卑不吭,头上戴着安全帽,穿着普普通通,年纪很轻,态度沉稳,讲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富二代”,他们与父辈那种只知下苦力的“泥腿子”不同,他们往往都过西方良好的教育,现在回来接班了,而且看样子都还干的很不错。


如果说过去的中国制造业里面都是商人,碰运气发了点财,那么随着现在这批新人的加入,中国的制造业开始涌现出大批的真正企业家。他们当然也会成功,也会失败,但毕竟中国的制造业有了见识不凡的一批新鲜血液,很有希望。


在这里我还是别谈数据了,现在手机啦,IPAD这么发达,你真要数据,自己去查吧。我还是谈谈趋势,重点讲讲产业的趋势。我是搞战略研究,我关心的就是趋势。



现在的中国产业和市场,大家一定要明白,制造业是往外走的,服务业是往里走的!什么意思?往外走,意思是产品和市场是要满足外部需求的,眼睛一定要盯着世界市场,这与过去很不一样了,过去你一句英语不会讲,没啥大关系,会走路子、搞关系就成。现在不行了,你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对接世界,你得有世界眼光和视野,要有一个更高的标准来搞制造业,但基本上都是看的产品的品相、出口和投资的功力。服务业往里走,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是,当中国制造业往外走的时候,国外的服务业是往里走的,现在国外的制造业在中国会面临很大的竞争,中国人多聪明啊,什么东西一学会就会,不就差着点英语吗,现在孩子们都起来,一口英语不比谁差,这样外国制造业要在中国跟本土产业竞争就难了,但是不是外国制造业在中国没希望了,我们的绿地投资就只会越来越差?资本都是外流,不会向内流了?我估计国务院领导也为这事儿在伤脑筋呢!


实际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国外的制造业是在搬家,但同时搬家的还有服务业,国外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他们需要人口,需要消费市场,放眼看看这个世界吧,那个新兴国家市场,又有人口,又有购买力的,掰着手指头来数来数去,恐怕也只有中国吧。印度要想到这一天,恐怕还需要点时间呢。而中国现在也正恰好缺的就是高品质的服务业,服务业看着简单,实际最麻烦,里面的管理学问水很深,我们差的也就是管理。


一个迪斯尼,在中国可以占到多大便宜,我想地方领导们心中有数,无论是香港还是上海,基本要什么给什么,只要能来就可以。为什么会这样?没辙,人家有的,我们没有。其实,迪斯尼这样的服务业,在国外正是强弩之末,他们正在急不可耐的找市场呢!


今后的中国市场,实际是一种产业交换阶段,就像是踢足球的中场换人,有进有出,制造业出去了,服务业进来了。对于今后的中国来说,最危险的不是制造业搬家,最危险的是麦当劳这样的公司搬走!这是最危险的信号!正该要来的服务业怎么反倒走了?我们的领导一定要看清楚趋势,不放松管制是不行的,不坚持开放是不行的,否则国外的服务业进不来啊,究竟那个该管,那个不要管,我们的领导要有一本帐才好。


现在不是大力提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我看还是先把这些个做到“清单”里面。有了这些,今后的中国,依旧会是世界的投资乐土,我们也用不着吃不着葡萄就说“不来也好”。


现在,川普不是到处叫唤制造业回归吗?让他叫唤去吧,美国制造业就算回归了,美国服务业进来了,中国一点也不吃亏,川普自己就有过4次破产经历,他不是一个好商人,但却是一个能讲故事的好卖手。他不明白市场空间和消费人口对服务业有多么的重要,中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有的是时间和空间可以与他讨价还价。

 


18.2017年经济处于平台期


对于2017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从经济学人杂志到高盛公司,西方的预测都不高。一般多数人,预测都是6.2%至6.5%的样子。中国的经济学家,看法差别很大,经济学家个体户的看法通常都煽情,表现得非常悲观,但机构的预测与国外的差不多,如中金和民生的预测都是6.5%至6.7%左右。


我对2016年经济增长的估计是与2015年“差不多”,我基本上已经习惯了这种表达式了,但2016年第四季度搞的好,也可能让2016年的经济增长接近6.8%。数据细节,我就不讲了。对于2017年的经济增长,我预计还是这个水平,表达式还是“差不多”,说的稍微细致一点,大约是在6.8%左右,这个数字与中国机构的预测也相差无几。无非是0到1之间,差的都是百分点,有什么可说的。


我为什么这样看?


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增长会有一个5-10年左右的“平台期”,这个平台期的事情我说了好几年了,从2013年我就开始讲了。后来“权威人士”特地发表文章也讲了,上上下下都在讲,怎么就有这么多人不明白呢?这事有什么难明白的吗?没有,就是大家死活不愿意相信。


我可以告诉大家,在这5到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率都会处于6%至7%之间,有的时候会稍微低一点,但大致就是稳定的,这就是“新常态”L型下面的那一杠,这是平的,在横向延展的,是有下降趋势的,是要有几年时间的。在这个期间,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得会比较稳定,波动的上下幅度往往在0到1之间,通常就是百分点的事情。


我觉的值得注意的事情在于,过去吹牛吹得习惯了,问题是世界上的老外也同时习惯了,好像中国经济增长就只能高,低了就不正常,人民币就得贬值。实际在这个平台期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优”、“劣”评价,根本不取决于中国,更多的取决于世界经济,这是比较而言的事情。



假如美国经济总能过4%,日本经济翻盘来到2%以上,开始有通胀了,印度经济不但突破9%,通胀还低于双位数,那中国这个平台期的经济增长数据,肯定就是“劣”,如果他们都是在吹牛,比川普还能吹,那么大家回头一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相比还算是高的,那得分就是“优”了,所以对这种“好与不好”的问题,不能太认真。


中国现在已经连续2年处于平台期了,算上2016年,大致上那就是3年时间了,如果今后一、两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还是能够稳定在这个水平上,我看这个成绩单完全也可以说的过去了。


我是不是有些太乐观了?现在看,几乎就是最乐观的。原因主要有:


1、世界经济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紧缩,现在基本都是“刚需”了,该有的都有,该要的还要,所以反而变化不大了,除非人为整出来各种“黑天鹅”,如川普那类人做的事情;


2、中国的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均有上涨的势头,表明需求稳定,而大宗商品交易的价格也接近生产国的底限,它们会付出代价而抬升价格;


3、中国制造业经过近三到五年多的调整,有了初步的复苏迹象;


4、现在人民币已经贬值了挺大的一个比例,这有助于出口制造业和企业利润的回报。当然,也有一个未知数,这就是房地产税是否会在2017年出台?如果房地产税在2017年出台的话,预计中国的经济环境会有一个适应阶段,大致上经济增长率在数字上会向下到6.3%左右,也就是说影响在0.5个百分点,也许还要高一点。要说黑天鹅,这就是最大的一只黑天鹅了。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应该不应该追求经济增长率呢?


我看中国对于经济增长还是应该注重的,这样的一个大国,怎能不注重经济增长呢?怎能不提经济增长呢?你不提世界也不提了吗?那怎么来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呢?其实,经济就是经济,最好不搞物极必反的那一套,应该提的是,中国要追求“稳健而健康的经济增长”。


我是中国的稳健派,我不忌讳这样讲,我喜欢“稳健而健康”这样的定义。现在和未来的中国经济,就我来看,稳健是稳健,只是还缺了一点健康。

 

最后,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现在渐渐走进了一个闷局,这一点,去年我就讲过了,没有在空间上想办法,熟悉的路走长了,就容易偏向一边。现在要想打破这样的闷局,并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主要是内部因素,政策还是缺乏系统性。


观察近几年的经济政策导向,大家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提出一个高大上的目标或概念很容易,听上去也的确合情合理,往往也切中要害,然后在具体执行层面,大家会发现有一大堆跟那个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也就是说,把前后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人做的,这样的情况其实就是政策错配,这种政策错配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甚至让大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现在有太多的事情,有方向,无对策;有概念,无路线图,而更多重要的事情还来不及做,被置于一旁。实际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哪个“成熟了”做哪个。这样下去,很明显无法产生合力,各方面的增长因素不容易表现和反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面。


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

推荐文章
第一财经  ·  10000000辆!全球第一!
3 天前
第一财经  ·  华为宣布再降价!
3 天前
大猫财经  ·  一个兽医,套现30亿的操作……
3 天前
第一财经  ·  这一概念,多股涨停!
4 天前
风青杨  ·  你做爱吧,不用回我了。
7 年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10件事
7 年前
实验与分析  ·  实验室有毒试剂一览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