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ns优选
更多有趣有价值的资讯分享,带你发现更酷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  音频节目:戴维斯家族富过三代的传奇(原名儿童 ... ·  昨天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昨天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昨天  
健康中国  ·  身边的暖医瞬间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ns优选

“收到北方朋友送的半扇羊,我全家人都傻了”

lns优选  · 公众号  ·  · 2020-11-02 22:54

正文

本文授权转自: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你能想象吗?

在如今这个人人都喊着送礼物好难的时代,有人却在为怎么处理收到的礼物挠秃了脑袋。

不是那种女生收到会流泪,男生收到会崩溃的扎心礼物。

而是一本正经,用了心的高端礼物。



比如我敢打赌,在最近俩月,一定有不少网友正因为自家收到的螃蟹愁到头秃。


这种在一些人眼里能把秋天的幸福指数提高800度的食物,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简直味同嚼瓜子壳——
还是那种几乎没有滋味的原味瓜子壳


由于吃的过程过于费劲,还有网友调侃,螃蟹怕不是朋友派来捉弄自己的卧底。


这种“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送礼大戏,通常以节假日为周期在中国家庭内部循环上演。

有位网友就曾经亲戚送来的一箱海鲜面前败北。

当他撸起袖子准备露一手的时候,却发现其中他能出来的海鲜数量为零。


每个人在年少无知时,都曾经心安理得地品尝过由亲朋好友们送来的奇怪食材烹煮出的 实验性菜肴

但那时他们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背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

在这个人类已经冲出地球种菜的时代,很难有人相信,居然还有那么多陌生名词,尚未被记录在自己的食谱里。

但中国人的深刻在基因里的“吃货”天赋,又绝不允许他们因为认不出食材就对美食望而却步。

可直到他们在从亲戚的口中听到一个 宛如咒语般的全新名词 ,才终于领悟了“从入门到放弃”的精髓。

谁能明白,这种长相酷似乌龟脚趾的生物为什么要叫鹅颈藤壶↓↓↓

@游小猎

谁又能想通,这种跟蛤蜊相差无几的东西,为什么名字却跟蛤蜊八杆子打不到一起↓↓↓

魁蚶/@渔村老桑

系统互联网时代的大厨们,其实早已学会用网上精确到酱油需要几毫升的赛博菜谱来掩盖自己厨艺不精的事实。

每每流连超市和菜场,他们也习惯了一面购物,一面打开浏览器搜索“XX可以怎么做”。

然而面对连是什么都不知道的高端食材,烹饪的战线往往要向后推移。

做菜第一步,先从上网搜搜这是个什么东西开始。


全国有多少人热衷于给亲戚朋友送妈都不认识的食材 (是真·妈不认) ,就有多少家庭一面等着米下锅,一面眼巴巴等着万能的网友来为自己指点迷津。

然而这个过程可长可短。

幸运的人能赶上你妈收桌洗碗,开始为明天的晚饭盘算;

不幸的人……倒也不会一无所获,至少能顺带收获几个跟自己一样嗷嗷待解惑的过路网友——

“大家可能会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呢。但事实就是这样,网友也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


所幸网友的力量始终是强大的,即便是回应的时间久了点,但人们终归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是 适合以逸待劳的关键一步

对于那些因为苦等不到答案就擅自出手的人们,生活已经毫不留情地给了他们惨痛的教训。

农村亲戚送的,她也没有告诉我怎么吃/@微雨青莲月
不会吧不会吧,我也看不出这是刷锅的呀

但搞清楚是什么,只是吃到这个食材的漫长持久战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由于收到的东西过于珍贵,大多数人总是希望能让它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所以征服高级食材的第二步,仍然不能草率地迈出实操的脚步。

对于一名光荣的打工人来说,自信,来源于数百个日夜兢兢业业地埋头作业;

而对于一名合格的高级食材烹饪者来说,自信,则是来源于数十个小时勤勤恳恳地潜心钻研。

在看完几十位大厨的隔空教学,记下了十几个版本的技术总结之后, 国家一级初厨师预备役们纷纷化身研究新菜的李大嘴 ,终于敢对冰箱里高贵食物下手了。


这可能是最容易让人怀疑自己动手能力的一步。

因为不管是视频里大厨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处理手法,还是最终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成品,往往都会和现实里网友们实操时的一片狼藉形成鲜明对比。

有位本着节约是最大美德的网友,曾经为了处理朋友送来的一堆奇形怪状的海鲜,足足恶补了一个晚上的刺身料理视频。

信心满满的他在切开一个名为 海鞘 的食材之后,被一道长达半米的水柱吓到手足无措。

“奇了怪了,茄子怎么会喷水呢?”

面对仿佛遭遇洪水洗劫一般的料理台,他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

脑子就算再怎么叫嚣着自己会了,手还是会理智地打醒你,不会就是不会。

所以,那些终于看清这鸡肋的一步未必会给他们的煮菜大业带来任何助力的朋友,干脆连临时抱佛脚这一步都省了。

至于如何处理这些奇怪的食物,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入乡随俗。


于是你会看到,浙江的奇怪蔬菜要是被运到了陕西,八成逃不过被切成臊子码在面上的命运;

云南的菌菇被北调到了东北,那大概率会跟东北的小鸡相会;

至于山东的绿叶菜,如果恰好流动到了广东人的餐桌,那么不必说,基本上都会被白灼。

@富贵娘亲/这种贴心的送礼模范要是再多点就好了

很多人深信,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不管怎么做,味道应该都不错。


抱着这样的想法,有人把 刺身级别的挪威三文鱼直接清蒸 ,末了还不忘撒上一把“锦上添花”的葱花;

也有人把用来放在汤里吊鲜的 金华火腿当成普通的酱肉切薄片上桌 ,丝毫不在意被这样处理的火腿其实咸到齁;

还有一位网友,把朋友从韩国空运回来的 深海鱿鱼当成虾干煮了汤 ,发现味道不尽人意,还若无其事地自我安慰——

“没关系,加点老干妈应该会好喝很多。”


或许,这才是最容易引发地域战争的导火索。

当采摘自有机农场的紫色羽衣甘蓝被像大白菜一样煮成一锅;

当高贵到每一个都有生产编码的无菌蛋被混合到四块钱一斤的面粉里摊成了鸡蛋饼;

当上千一只的响螺被当成它的远房亲戚香螺,继而被随意丢到清水里煮成了橡皮筋 (响螺久煮就会嚼不动) ……


全国不知道有多少热心的送礼人会在得知真相后心梗倒地。

但平心而论,也不能全怪这届网友暴殄天物。

毕竟只要窥探几回时下最流行的送礼清单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食材,已经不只是“少见”这么简单。

尤其是那些因为价格昂贵、送礼有面儿而 成为 逢年过节必备之社交硬通货的海鲜 ,更是凭借奇形怪状的外表,常年高居各类“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榜的榜首。

这居然是个螃蟹

即使是那些并不少见的海鲜,也常常会让收到的人面露三分惊喜,三分为难,四分茫然无措。

有人纯粹是因为懒。

抛开制作方式不说,在家吃海鲜的最大门槛,其实是在清理这一环。

怎么洗,怎么杀,哪儿能吃,哪儿必须丢弃……

光是琢磨洗干净一只波士顿龙虾,就得 动用 一个三口之家全数的劳动力


还有人仅仅是因为吃不习惯。

比如Vista新垣结衣家就曾经收到过一批江苏特产——醉蟹。

这种打开包装就能吃的食物,原本极大地缩减了他们一家花在烹饪上的时间成本。

然而身为一个纯正的北方家庭,她姥姥却以吃不惯生的为由, 把醉蟹蒸熟上桌 ,看得送螃蟹的男友一家痛心疾首。

温知识:呛蟹和醉蟹一样,都应该生吃

不过好在,尽管走了弯路,这些食物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使命,顺利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胃。

其实相比于不会吃的痛苦,还有一种痛苦,要来得更为迟缓、隐蔽——

吃不完。

就像过年期间你最期待的那个饭桌硬菜一样。

第一遍吃,激动的心;第二遍吃,颤抖的手;第三遍吃,翻腾的胃。


而送礼的朋友,为了传达自己似火的热情,往往会在对数量的感知上短暂失灵。

就像前段时间热搜上引发北方网友柠檬成精的名场面一样。

是说在南方菜市场,肉可以买几两,还能心安理得地让老板切丝搅碎;


然而在北方,不买上一整扇肉,老板甚至不屑于在你身上浪费目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