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来说,最近又获得了三个大的利好:
1
、虽然从国内、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上看,北京和深圳是中国最活跃的科创中心,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把上海和北京定位为中国两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今年以来,中央各部委纷纷前来跟上海签署协议,“联合共建”。
2
、国资委跟上海达成协议,共同推进
20
个央企重大项目落户上海,总投资额约为
2200
亿元。
3
、“中国信托登记公司”在上海成立,将负责对全国
23
万亿的信托产品落实登记制度。由此,上海确立了全国信托中心的地位。
这就是上海。它跟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利好,都是中央送上门来的,基本上不用自己去争取。
享受同样待遇的,还有北京。当然,现在加上了雄安新区。
除此之外,其他城市的发展机遇和利好,都要自己去争取。另外一个例子是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总理亲自送上门的,此后的第二批、第三批等等,都是打破了头争抢来的。
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市分为两种:一是北京、上海、雄安新区,二是其他城市。
其他城市如果细分,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类是:深圳、天津、重庆;
第二类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第三类是: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非计划单列市。
也就是说,深圳、天津和重庆也是可以直接获得中央的政策红利的,只是层级不如北京和上海,但超过了其他城市。至于省会城市,则被所在省市区政府所关照,获得超过其他地级市的更多的发展机遇。
我说了半天,只想表达一个意思:由于上述格局多年基本不变,中国城市开始出现了“阶层固化”,城市阶层的“流动性”越来越弱,能逆袭的城市越来越少。
最近几年,有媒体热炒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又在加快落实中心城市的建设,新增了武汉和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于是,很多人又在做“城市逆袭的大梦”。其实,这种情况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我的看法是:未来
10
年,中国城市的“座次”将基本稳定,即便是雄安新区,想在
10
年里杀入“顶级城市”的行列都非常困难,可能需要
20
年到
30
年的努力才行。
考察城市排名,可以搞得非常复杂(比如搞几百个指标),也可以搞得非常简单。说实话,把问题复杂化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就需要深刻的洞察力。
我认为,如果用一项指标来观察城市竞争力、发展潜力的变迁,当属“资金总量”莫属。
所谓“资金总量”,学名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统计权限在各地央行。央行系统(有超过12.7万人)是垂直管理,所以这个数字摆脱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资金总量是城市竞争的综合结果,也是未来竞争的重要动能,所以极具指标价值。
近年来,我率先提出了用“小学生人数”和“资金总量”的变动,来研究城市竞争力,特别是楼市、房价的变化。
现在,这两个指标的有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一些知名专家在谈楼市的时候,已经到了“言必称小学生人数”的程度。但“资金总量”的重要性,似乎仍然没有被充分认识。
下面让我们从资金变化的角度,回顾一下
2000
年到
2016
年中国城市“座次”的变迁。
排名
|
2000
年末
|
2016
年末
|
城市
|
资金总量
|
城市
|
资金总量
|
1
|
香港
|
3.7
|
北京
|
13.8
|
2
|
北京
|
0.97
|
上海
|
11.1
|
3
|
上海
|
0.78
|
香港
|
10.0
|
4
|
广州
|
0.62
|
深圳
|
6.44
|
5
|
深圳
|
0.32
|
广州
|
4.75
|
6
|
天津
|
0.23
|
杭州
|
3.34
|
7
|
杭州
|
0.21
|
重庆
|
3.22
|
8
|
南京
|
0.20
|
成都
|
3.14
|
9
|
佛山
|
0.19
|
天津
|
3.01
|
10
|
重庆
|
0.19
|
南京
|
2.84
|
11
|
成都
|
0.19
|
苏州
|
2.59
|
12
|
沈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