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狼”引进国内,必然加剧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那么,国内创新药的出路在哪?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从5月1日起,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也将获大幅度降低,此外,政府还将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把“狼”引进国内,必然加剧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那么,国内创新药的出路在哪?
在2018 CHC 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华岭资本董事长刘涛认为,中国主动把进口药关税降下来,对本土企业多少有一些冲击,但是并不会造成阻碍,压力之下要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最根本是在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做更多投入。
据统计,截至4月19日,A股生物医药行业共披露了153家上市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数据。其中51家企业研发费用超亿元,其中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去年研发费用超十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可以使企业不断保持新品立项和上市销售,有助于企业的业绩稳步增长和良性发展,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守好这条“护城河”非常必要。很多生物医药公司,在科研上“砸钱”是毫不吝啬的。
钱往哪“砸”?刘涛指出,从与西方药企的差距来看,中国在靶点基础研究方面是相对欠缺的。我们更加偏好把钱用在基础研究当中,保证自己的产品在研发赛道上能够有持续推进的引擎。随着国家鼓励新药等政策红利的到来,基础研究的投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决定了中国今后能否在全球新药研发中占有一席之地。
原乐土投资集团跨境投资董事总经理张志民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讲,如果把创新药研发比作400米跑道,中国还在第一个100米的直道上。国内的新药研发要更多借鉴西方药企走过的弯路,才能更有效的往前走。
创新药大量涌入后,正面“交锋”少不了,但机遇也是有的,“你无我有”通常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国内很多产品虽然不是First-in-Class,但是临床上有比较好的表现,因此,Me-too不是没有原创思维,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很多大公司大多愿意与之合作。例如做Me-too、Me-Better起家的百济神州,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新基医药达成战略合作,以BGB-A317这款“中国智造”的新药冲出国门,也创造了国内药企单品种权益转让的新纪录。
所以,“狼”来了先不用慌,或许可以“与狼共舞”。
很多人经常问哪个制药企业有成为国际巨头的潜力。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谁最能找准未来健康需求的方向。
华领医药CEO陈力认为,在选择一个药进入临床的时候,就相当于选了一颗种子,能不能发芽、长大、成林,关键在选的对不对。因此,对疾病的理解、对需求的把握、对健康管理的逻辑必须非常清晰。企业创新的基因,是敢于冲向有未满足需求的领域。做一个药,要提前考虑10年之后上市可能遇到的问题,医疗问题是否得到了被解决?市场是否可能已经拥挤?审批是否会收到阻碍?
前沿生物CEO王昌进指出,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要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临床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即使今天还没有一个人人都看得见的市场。”他说。
中国新药创新起步晚,但增速更高。正如国投创新董事总经理尹正说的,我们的生物小分子药,与人家差了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但生物大分子药,尤其是抗体药,差距不过二三十年。未来怎样呢?只要有需求在门口敲,就要相信有中国特色的药品研发速度与成绩。
近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