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占位病变性质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因此,麻醉管理要根据病变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
作者 |刘 彬
来源 |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患者,女,24 岁。主因:停经、发现鞍区占位两年,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嗜睡 2 周,以“颅内占位性病变”于 2016-08-11 入院。
2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停经,伴头部不适,无泌乳,在外院检查发现鞍区占位,约 1 cm,泌乳素增高,曾口服溴隐亭治疗,月经逐渐恢复正常。半年前患者自行停药后再次出现停经。2 周前患者出现双眼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嗜睡、伴食欲减退,活动减少,偶有恶心,无呕吐。
复查头部 MRI 示鞍区占位较前明显增大(图 1)。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无寒战、高热,无胸闷、气短,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图1
心电图:大致正常;
胸片:未见明显异常;
血尿便常规化验均正常。
术前电解质和激素水平如下图:
图2 术前电解质和激素水平
● 初步诊断
颅内占位性病变(鞍区) 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
● 拟行手术
右额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鞍上占位切除术。
2016-08-16患者入室,意识朦胧,血压 84/59 mmHg。静脉给予甲强龙 80 mg,地塞米松 10 mg后麻醉诱导。诱导后血压为 74/52 mmHg,持续泵注多巴胺 2~5 μg/kg/min,维持血压在 80~90/50~60 mmHg。
手术切除肿瘤后期发现尿量明显增多,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血钠增高(NA+163 mmol/L)。为纠正高钠血症将输注平衡液更换为 5 %葡萄糖 500 ml+胰岛素 20 单位+氯化钾 10 ml,同时密切监测内环境变化。血钠水平缓慢下降,同时血钾水平下降,血糖升高,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钾离子,垂体后叶素 5 单位皮下注射,各项指标好转。
手术约 6 小时,共输注晶体液 4500 ml,胶体液 500 ml,出血约 400 ml,尿量2800 ml。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但意识仍朦胧,保留气管导管安返 ICU 。
● 病理报告
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混有卵黄囊瘤(内胚窦道)成分和生殖细胞瘤成分,可见合体滋养细胞。
● 术后转归
术后患者神志浅昏迷至嗜睡状态,保留气管插管,在ICU监护治疗10天,持续给予补充激素和甲状腺素、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抗癫痫治疗。
9月2日出院,神志清楚,遵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3片(15mg)bid,优甲乐1.5片(75μg)qd。
● 讨 论
鞍区是蝶鞍及周围解剖区域的总称,蝶鞍为颅中窝正中部、蝶骨体上部的马鞍状结构。主管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下丘脑和垂体就位于鞍区,它们控制着全身内分泌器官或组织如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的结构和功能,形成所谓的“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器官)轴”激素分泌的轴心调控模式。
下丘脑的小细胞神经元组成下丘脑促垂体区,主要通过分泌“促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来调节腺垂体相关细胞的内分泌活动;而下丘脑的大细胞神经元分泌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并经过长轴突运输至神经垂体末梢储存,当机体需要时,在适当的刺激下,经由神经垂体释放入血发挥作用。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下丘脑胶质瘤等均是鞍区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由于神经内分泌中枢、水盐代谢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密集于此,所以病变侵袭和手术操作造成下丘脑或垂体功能不同程度损害时,患者在围术期表现出多种体内激素水平及水盐代谢异常(见图3)。
图3
由于鞍区占位病变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麻醉管理要根据病变所致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
1. 术前评估
重点关注相应的激素水平及水盐代谢变化,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及电解质纠正。
2. 麻醉诱导
注意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麻醉耐受性降低,需要选择对心血管抑制作用小的静脉全麻药物及适当的药量。
3. 麻醉手术中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血糖,尿量,纠正高钠血症,必要时药物处理尿崩症。
4. 术后继续补充激素,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结合本例患者临床表现:术前意识淡漠,糖皮质激素水平低下,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低下、高钠血症等。主要原因是巨大的鞍区肿瘤造成下丘脑和垂体损伤,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垂体中枢性的体内激素水平异常。且患者在术中出现严重的尿崩,经过对症处理,缓解了内环境的恶化,保证了患者的康复。
(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