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1980年出生的张邦鑫,出身农民家庭。通过努力读书,考上北大硕博,之后创业成功,30岁时就去纽交所敲钟了。
如果你有800万,会愿意带娃走遍世界,还是买套学区房?每隔一段时间,类似的问题总会击中互联网上很多人的心,引起广泛的讨论。在这些争论背后,是国人对教育的重视和焦虑。正如,贝塔斯曼亚洲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龙宇观察的那样,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之一是,中国梦有教育的比重很大。
国人对教育是不是重视过头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毫无质疑,这种群体性重视,让教育产业多年盘旋在风口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其中最有中国梦色彩的,是一个寒门子弟,通过努力读书,考上北大硕博,之后创业成功,30岁时就去纽交所敲钟了。这个人就是好未来董事长张邦鑫。
10月12日,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胡润百富榜2017》显示,37岁的张邦鑫以400亿财富首次成为“80后”白手起家首富,位列百富榜第48位。较2016年排名213位的130亿财富,涨幅达208%。而在该榜单中,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另一家民办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以160亿财富位列第199位。
张邦鑫为人十分低调,也极少面对媒体,人们往往需要借助碎片化信息来丰满他的形象。俞敏洪曾在公开演讲中直言,“我也挺喜欢张邦鑫,他也挺喜欢我。”在俞敏洪看来,排除新东方、好未来两个是竞争性的概念不说,排除两家是有微弱的差别不说,自己是偏向于文科,张邦鑫偏向于理科。但其实这两种思维都各有特长。
俞敏洪甚至认为,张邦鑫走在他前面。因为张首先是以互联网思维来做地面教育的,而自己是做了地面教育发现再不做互联网教育不行了,现在紧赶慢赶,把互联网教育嫁接到地面教育上去。
一个从校外兼职开始的帝国
你或许没有听说过好未来,但你一定听说过学而思。
学而思是好未来集团旗下K12教育(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中小学教育,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的一个品牌,以小学理科教育见长。现在的学而思,已经到了一张课桌难求的地步。
1980年出生的张邦鑫,出身农民家庭。2002年,四川大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像许多在校大学生一样,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张邦鑫开始做兼职赚点生活费。他一口气接了7份兼职,其中3份是家教,两份是带辅导班,还有一个是做网站,另外一个是在网校答题。
在张邦鑫的辅导下,一个孩子从中等成绩变成“连续三次数学考试都得100分”,家长很满意,就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很多同事。通过家长的口碑传播,张邦鑫的学生数量增加至20人。
“当初做家教时,我就将那20名学生分成了两个班来教。钱还是同样的钱,但我的工作量翻了一倍,不过这样我才能保证可以教好他们。这完全是出自做人要实在的初衷。这就是小班化教学的由来。”张邦鑫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这样说。
2003年8月28日,张邦鑫拉上同学一起办辅导班,东拼西凑10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他们租了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花了350元买下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铁皮密码柜、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以及坐下去就陷一个坑的沙发。“学而思”就此诞生。
因为没有获取办学资格所需的50万元资金,也不满足数千平方米办公场所、法人代表(校长)要有多年教龄等条件,他们只能采取挂靠朋友学校的办法办学。
第一次办辅导班时,共收到学费一万多元,看着这么多钱,张邦鑫忽然有点紧张,对报名的家长说:“您可以旁听,觉得不满意就退钱。”今后,这种家长旁听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学校成立后,第一期秋季班就开了四个教学点专教小学奥数。第二次开课时,由于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张邦鑫果断关掉两个教学点,并加大力度完善管理制度以保证教学质量,对教师严格考核。
基于同样的考虑,学而思曾在2005年将英语和语文辅导都砍掉,只留下了数学产品。此后,英语和语文分别是在2006年和2008年才重启。“那时候,因为资源有限,学而思在语文、英语方面,并不能做得和数学一样专业,三科同时研发不能实现,所以索性将英语和语文课程停掉了。”张邦鑫接受采访时说。
“我们不能盲目根据市场需要扩招,而是在保证自身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班,这是非常谨慎的。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张邦鑫补充道。
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张邦鑫感到越来越难同时兼顾工作与学习。2007年,张邦鑫正在读博士,导师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把公司关掉好好读书,要么退学。张邦鑫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在这一年,一家刚融资两千万元的培训机构,一天内从学而思的队伍里挖走了5个老师。原本并没有想一定要把学而思做到上市的张邦鑫等人开始认识到:企业运营中不缺钱和融资是两回事。与投资人合作能够帮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能让员工对企业有更大的信心。
半年后,资金并不紧张的学而思获得了它的第一笔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9年9月,获得了老虎环球和KTB4000万美元投资,完成了第二轮融资。
2010年,继新东方之后,学而思成为第二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30岁的张邦鑫、31岁的曹允东、29岁的白云峰、29岁的刘亚超,成为美国纽交所最年轻的敲钟人。
和很多交易所里的“新人”一样,学而思也一度因为有了钱,迷失在“速度和激情”里。2011年是学而思“冒进”扩张的一年。张邦鑫承认,当竞争对手以百分之二百的增长速度抢占市场的时候,“控制扩张欲望是很难的事”。之后,张邦鑫提出“管理增长”的要求并将重点放在改善运营质量上。
2012年学而思重回过去轨道,慢速增长,全年只进入一个新的城市,“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有需求潜力才会进入布点。
在教育行业有个说法:这个产业蛋糕很大,但是吃的都是蚂蚁,连个蟑螂都没有。整个教育行业表现出来的特点是非常细分、垂直的。教育市场可能很大,却是千千万万的机构去分的。
对此,张邦鑫曾在演讲中表示:“我们要务实、专注,做强比做大更重要。我们掂量掂量自己也没这个能力,我们就想,老老实实把我们自己的事情,K12主战场再做好一点。K12我们想了想,我们也做不完。它的表现形式也很多,还可以继续再细分。几百个城市,几千个县,我们就在少数城市把它做透就好了。后来我们说别着急扩张,再加上我们的商业模式。这个事情做多大不是我们最追求的。而是希望每做一个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好,把学生家长服务满意了。这是我们大概的策略。”
“我们不管是在城市上、学科上、品类上,我们都表现的比较克制,这还是基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我们不是能做很多事情的团队。”张邦鑫在公开场合表示。
培训班还是教育机构?
虽然好未来主营业务和主要盈利来源一直是中小学培训,但是张邦鑫野心绝不在此,从好未来对外的姿态和投资组合不难看出张邦鑫想要的是教育生态,是要布局教育产业链。
2013年8月19日,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定位为“一家用科技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正式吹响了转型在线教育的号角。
张邦鑫在给好未来员工的信中说,“我们能否放下已经视为正确的认知,是否具备自我否定的勇气和决心,是否能够放下原有领域的既得利益,是否具备面向世界的和面向未来的眼光......无一不考验着我们。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需要用科技来推动教育进步,把科技元素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引入到课堂,实现线下学习与在线学习的融合,与时俱进的做好高品质教学和服务。”
从2014年开始好未来频繁出现在投资并购的新闻中,大家熟知的有投资果壳网、Knewton、宝宝树、Minerva大学、轻轻家教等。这些投资只是好未来投资的冰山一角。
“你可以看到,我们在投资方面比在业务扩张方面激进一些。”张邦鑫对媒体表示,“因为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可逆的,学生没教育好是一种罪过。但是在投资方面最多是亏一点钱。”
按照张邦鑫的思路,好未来的投资逻辑是拥抱科技,进而实现向行业的输出。好未来希望从一个培训机构变成一个教育机构,从一个运营驱动的公司成长为一个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从一个中国公司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公司。
对于投资方向,张邦鑫在演讲中曾言:“我看好一切用技术来改变教育行业的团队和产品。基本上这个行业的技术,为在线教育行业提供技术支撑的机构,我们都比较感兴趣。”
据了解,好未来主要围绕K12上下游延伸产业链,主要聚集几条赛道:
幼儿教育,像宝宝树、小伴龙、嘿哈科技、鲨鱼公园。
涉及K12的产品,比如学科网、作业盒子、轻轻家教。
外语类公司,顺顺留学、励步英语。
国外前沿教育科技公司,像Minerva大学、备考平台LTG、游戏化学习产品Enuma。
好未来希望把自己的主战场做深做透,而剩下的领域则通过投资、并购、连接和学习的方式,实现行业内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