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局财经
大格局下的经济和商业创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然大批涌现!有人几天收入超5万元,事关De ... ·  昨天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陕西新增7个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果然爆了!网友:强到可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局财经

马未都,人设崩塌

解局财经  · 公众号  ·  · 2024-07-13 16:00

正文

来源:投稿指南(ID:tougao777)

作者:翟晨旭

谁也没想到,临老顶着一头白发,眼瞅着要“盖棺”的马未都,还没迎来定论,先混上了热搜。
6月初的时候,一位网友在网上爆料,自称是“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的员工,开头第一句就是 “马先生,你讲过那么多大道理,你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啊。”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观复”两个字打出来,基本上就等于报出了马未都的名字了。
在后续的陈述中,发微博的人控诉了马未都的观复公司无故解约的事情。
人们不禁开始惊讶,看上去卓尔不凡的马老英雄,怎么也能在“钱”上翻车了呢?
多年以后,当面对热搜,马未都先生总会想起王朔到编辑部找他的那个下午。
那个时候马未都还很年轻,刚从航天部下属国企的普通工人,靠着《今夜月儿圆》混进了《青年文学》当编辑。
每天的任务,是扫地烧水,顺带着把各种信件拆开码好,然后开始做初审的活。
于是王朔来了,当时有人告诉马未都“来了个小男孩”,马未都一看,小男孩脸圆圆的,在那里探头探脑。这就是王朔这位“爷”给马未都留下的最初印象。
同为大院子弟的身份经历和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让俩人一见如故。
王朔在《空中小姐》之后最重要的那篇《橡皮人》,就是马未都力排众议推荐上去的,为了这篇稿子,马未都还特意拉上王朔,和主编喝了顿酒才摆平。
事实证明,马未都看文章的眼光,很可能比他鉴宝更有几分水平。
王朔这篇小说成为了《小说选刊》的爆款,也让1988年的中国文坛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王朔时代”。
也是在这个时间点,王朔、马未都拉上刘震云、莫言和海岩等几个好友,开办起了“海马影视创作室”,算是文学界的集体“下海”了。
这个工作室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几年之后,假如提起他们拍的《编辑部的故事》,在当时的中国堪称家喻户晓。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与此同时,马未都也不忘了淘换古玩,早在1978年回京开始,工资不高的马未都就经常拿着五毛或一块去北京玉渊潭公园东门的古董摊子上买瓷器。
等当了编辑以后,工资稍涨,更加乐此不疲了,常常攒个一二百,就去掏把椅子回来。
那时候很多黄花梨家具都出自通州,因为古运河在这卸货,所以有很多好的明清家具流落在民间。
一到双休日,马未都就骑上自行车,跟着收破烂的跑到通州“下乡”,淘到了大量的好东西。
那是属于马未都的黄金时代,文艺圈里有名气有兄弟,古玩市场上遍地都是白菜价。
只是老马不曾想过,时代都是会变的。
马未都公司非法解约的消息虽然是六月初出的 ,但很显然当时在网上并没有引起风浪。
以马未都作为词语去搜索微博或者公众号,除了那条孤零零的当事人微博之外,完全没有任何的消息,以至于当时人们都怀疑,这哥们不会是造谣吧。
毕竟树的影,人的名,公众对马未都财力的自信,远高于对其人品的自信。
打开互联网,人们很容易看到各种各样关于马未都藏品丰富和财力惊人的各种信息。

马未都旗下的观复文化有限公司
因此,当“中国第一节私人博物馆 、“汝窑收藏者”、“京圈大佬”……这些标签加起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马未都干点什么都有可能,唯独在钱上犯错误,有点天方夜谭。
然而到了六月底,越来越多的细节得到披露,人们才意识到,马爷“有钱”的人设,貌似真有点扛不住了。
根据观复公司员工的爆料,今年5月31号,大概80个员工几乎在同时收到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且这份通知书甚至没有加盖公司的公章。
其中不乏跟着观复干了多年的老员工。
惊怒交加的员工们正准备找马爷讨个说法,结果没成想很快接到了公司给的回复,这次是盖了公章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当事人微博发文

没有违约金,也没有提前通知,甚至许多人的工资都被拖欠。
部分员工尝试着去互联网渠道维权,但马未都强大的“京圈”能量在传媒圈里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虽然微博上信息摆在那里,但有头有脸的自媒体前期没有一家敢去报道或者讨论这件事 。
六月底,事情再度迎来变化,部分员工再次发声,表示公司已经在很突然的情况下更换了法人,马未都一招壮士断腕,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此时,很多自媒体也开始琢磨过味了,合着一个月了老马也没辟谣,这事不像是假的呀,开始纷纷跟进,这才让80人离职事件逐渐浮出水面。

2022年,董宇辉和东方甄选的爆火,让整个互联网感受到了“文化+直播”变现的能力。
这让马未都坐不住了,毕竟俞敏洪一个干教培的人能做的事,没道理深耕传统文化的自己干不来。
想当年马爷威震四九城的时候,他俞敏洪还在和工商局斗智斗勇呢。
本着“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心态,马未都组建团队开始了直播带货以及短视频的道路。
随后就是一连串的鼻青脸肿。
众所周知,当主播本质上干服务业,强如董老师好为人师,也得按时出现在直播间,也得把选品的事做好,稍不留神就会翻车。
而马未都的直播主打一个粉丝见面会,一年直播次数不到十位数,进去之后又当又立。
销量的问题主要交给团队去做足前期工作来铺垫,马老师只负责露面,给观众们指点一下人生经验,永远喊不出“321上车”这样的话语。
选品的问题更难解决,卖的东西也很尴尬,国家级文物想卖不敢卖,各种文玩以次充好,很难保证质量,同时受众也很小。
好不容易靠着几场直播销售额上了亿,结果马未都大手一挥,原本承诺好的年底分红一分钱也没给下面人。
公司给的说法是:“总公司的其他业务出现了问题。”


相关报道

这下算是把马大爷底裤都给露出来了,合着马未都不是直播翻车,是主流业务古董拍卖翻车了。
马未都虽然自己脑门上顶着“古董第一人”的称号,并被媒体大肆报道什么“马未都没见过的文物尚不存在”,可自家的古玩拍卖行业却不见得这么乐观了。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的寒气已经传递到每一个人。
古玩行业其实有时候是一个争议性贼大的东西,强如王刚,在公众面前几十年摸爬滚打的形象,从《夜幕下的哈尔滨》到“和大人”,最后也没抗住鉴宝节目一锤子下去引发的争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