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聊起日本的小酒馆时,就有朋友好奇,问我日语是不是很好。其实说来惭愧,我日语大概就只会说十句左右,比如“来一杯”、“再来一杯”和“结账”……
最近的一次,还跟一位店老板学了句“我醉了”。
除此之外,就不会了。
跟酒馆的店老板聊天,基本上都是说英语。
的确会有些遗憾,因为我去的那些地方,很多店老板都是岁数大些的老先生或是老奶奶,大多时候,他们英语都不太好,但也有例外。
我曾去过一家叫GARIGARI的酒馆,那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店里满是B级片海报、模型、录像……
老板叫Tony,他的英语就很好,人也热情。我在那家店,Tony跟我说得最多的就是:
“Come on! let me show you something~”
他会领我去看马桶盖里的大卫·林奇,库斯图里卡女儿的签名海报,鸟笼里的一只断手,和熊猫摔跤的筋肉人,等等……
我后来好奇Tony的英语为什么这么好,就问他是怎么学的。
Tony捋捋胡子,幽幽地告诉了我原因。他说自己之所以拼命学好英语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客人。
Tony刚开这家店时,有一天来了个老外。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看样子对他店里的东西很感兴趣。
Tony很开心有这样的人来店里,于是就很想跟这位客人聊聊天。他那会儿英语不好,只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和单词。他想问这位客人是不是一个人来旅游的,结果想了半天,走到客人身边,微笑着来了一句——
“Hi, are you lonely?”
客人一怔,讪讪地笑笑,摆摆手,一大口喝完手里剩下的酒。
就走了。
那次之后,Tony就再也没见到过这位客人。
Tony现在知道了,他其实想问的是
“are you alone?”
Tony学英语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学英语的经历。
大概跟很多人一样,我起初学英语也只是应付考试,至于后来想学好它,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我想学好英语,起初是因为我中学时的英语老师。
我那英语老师其实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刚从师范学校没几年。长得好看,但脾气不大好。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她是不想让学生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局面,所以才整天对我们一副凶巴巴的样子。
对调皮的学生来说,老师越是这样,效果越适得其反,所以但凡英语老师上课,我就喜欢折腾点幺蛾子:
比如把扑克牌用订书机订起来,她一转身,我就站起身玩起“赌神”那一套……
或者,拿出5块钱,用鱼线拴在橡皮上,从二楼窗户扔出去,“钓鱼”,楼下的班级也很给面子,一阵阵的哄堂大笑……
事情后来败露了,楼下班级的老师上楼告状,一排查,就锁定了我所在的位置,加上我的同桌立场不够坚定,我就被卖了。
自那之后,玩乐时光就没了。每节英语课,我都会被叫起来抽查单词、语法……等等。
我那时候把这当作了一种挑战,觉得英语老师就是想让我出洋相,于是每次为了应付抽查,我都会在课外多花点时间,以便上课了可以继续跟老师“对抗”……
我和这位英语老师后来的关系缓和了很多,转折事件是有次上课时她让我下课后去办公室一趟,我以为又有什么惩罚,结果去了后她给我泡了杯板蓝根冲剂。
她说听我上课时在咳嗽,让我要注意休息。
作为一个从小学就开始在外寄宿的人,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师,以及这样的事,说实话,即便现在想起来,依然觉得是个挺温暖的事。
那次时候,我就开始更加努力地学英语,久而久之,这门课也就理所当然成了我几门科目里学得最好的了。
总之,我当初是因为这位英语老师才打算把英语学好的。
后来听音乐,喜欢摇滚乐什么的,又很想知道歌曲背后的故事,于是开始买些原版书,翻着字典看。
这个爱好就一直到了现在。
我这个乱糟糟的书架上,放的大多是这些年来买的音乐类书和画册
之所以想学好英语,我想,对有些人而言,大概是为了考试、为了交流、为了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内容和信息。但对有些人,比如我,更多是为了乐趣,是走进另一个世界的契机,也是为了少点遗憾。
至于怎么样才能学好,我觉得也没什么捷径,无非是多看多记多说吧——总之别相信那种“48小时学会英语”什么的鬼话。“多看多记”好办,自己一个人能搞定。“多说”这一点,如果有个语言环境的话,会更好些。
所以在今天推送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下这个
Hitalk
外教1V1生活口语课程,汤唯代言的
。
我试了一下,
这个课程特别之处在于,并不像其他的英语教学那样,只是将知识点做成了ppt,有些枯燥。这个课程是跟外教进行1对1的练习,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对话,在同一场景,你还可以扮演不同的身份。
比方说点餐相关的口语,你不光可以扮演客人的身份,还可以扮演店员或者厨师的角色,
场景感很强。
而这样的场景演练,在Hitalk里,有上千个,都是些很实用的场景。
演练完后,外教还会给你一个反馈,以便你对自己的弱项进一步学习。
想练好口语的,每节课下来,都会有不少收获。你也可以去测一测,看看自己现在的水平怎么样。
点击
阅读原文或扫描识别下方的二维码
,就可以免费领取Hitalk399元外教1V1口语课,登记之后
会有工作人员联系你
体验免费试学。快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