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延吉市解放路(延边州档案馆供图)
上世纪30年代延吉市解放路(延边州档案馆供图)
她叫杨丽珍,今年72岁,是一名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出生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解放路上。她从小是听着舅舅们的抗战故事长大的,舅舅们的光辉业绩和革命贡献也对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为抗联后代的她,一直在解放路上宣讲红色抗战故事。
年轻时的杨丽珍(右)
2019年4月3号,杨丽珍受山东省平度市张舍小学的邀请,为全校师生以及1000多名家长,讲述《我的舅舅李延禄、李延平的抗战故事》,获得一致好评,学校聘请杨丽珍为红色教育校外辅导员。
杨丽珍被聘请为红色教育校外辅导员
杨丽珍于1948年出生在延吉市解放路老干部局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延吉市进学街3居36组,这栋房子原属于杨丽珍舅舅——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创建者李延禄。深受舅舅的影响,从小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杨丽珍一直怀揣着感恩党、跟党走的理念。
李延禄
位于延吉市解放路的老房子 拍摄于1967年
杨丽珍:当知青的时候第一次宣讲,我的成长是党培养的,加上我的舅舅都是革命烈士,所以这种思想,年轻人的各种激情,我就是从实际出发,我没有了父亲,我学习的生活费都是党给的,我从内心深处就是感谢党、报恩党。
杨丽珍讲述舅舅的故事:
李延平写了两首诗留给她的妻子,第一首,“十冬腊月喝冷水、一点一滴结成冰,不把鬼子赶出咱东北,我死也不甘心。”第二首,他写给他的妻子,“爱人呐,你怎么还不回来,我从春望到夏,从夏望到秋,望到石骨刺烂,也不见你回来,把日本鬼子彻底赶出咱东北,我们才能再相聚。”李延平说:“我走了家里肯定困难,等全国都解放了,我们家和全国人民都过上有吃、有穿的幸福生活。”他说的幸福生活那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吗!
退休后的杨丽珍被延吉市进学街道推选,担任了当时的庆胜居委会主任,也就是现在的进学街道文新社区。社区工作期间,在她的倡导下,文新社区成立了延吉市第一家“三点半课堂”,为学生、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居民、驻街单位工作人员等宣讲爱国主义思想和优秀历史文化,现在三点半课堂还一直在延续着。此外,她先后在延吉、朝阳川、龙井、大连、廊坊、山东等地进行红色故事宣讲,和大家分享她的舅舅李延禄、李延平以及“红色家族”的抗日斗争史,截止目前有7万多人接受了红色教育。
杨丽珍
为居民宣讲舅舅李延禄的故事
杨丽珍:我给社区居民讲的时候,年纪大一些的,一个说话的也没有,很愿意听,听完以后都哭了。但是给年轻的人讲,20岁、30岁左右的人有的能听进去,有的听不进去;给学生讲效果非常好,就像山东,通过讲抗联故事,他们发起了一个不掉饭粒,以及宣讲红色故事的活动。
由于延吉市解放路辖区范围内,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在社区工作中,杨丽珍接触到了生活在社区里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为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012年,在延吉市进学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强的大力支持下,杨丽珍成立了“四叶草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50多岁的老人帮助60多岁的老人、60多岁的老人帮助70多岁的老人、70多岁的老人帮助80多岁的老人,服务不出楼。老人的需求、爱好,都详实具体地记录在本子里,对于哪位老人近期需要理发、哪位老人近期需要买哪些药,还有特殊的标记。
杨丽珍(左二)和居民们在一起
如今,进学街道“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服务范围已经从街道扩大到整个延吉市以及延边州,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龙井市三中校长李桂林表示,他就是受到杨丽珍的影响,成为了服务队的一员。李桂林:“在他们的带动之下,我们的爱心公益协会逐步的开展工作,慢慢地资助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一开始也是杨姨,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延吉市的贫困家庭信息,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之下,我们的爱心公益协会逐步壮大。”
东北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李延平是延吉人,是他们组建了抗联四军队伍,领导指挥着这支战斗的军队。李延禄曾对年幼时的杨丽珍讲过,“不允许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不能靠着舅舅,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幸福”,当时虽然年纪小,但这些话却铭记在心。
杨丽珍(左一)和家人参观延边革命烈士陵园
李丽珍:我现在做到了,不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要荣誉,但组织上给了我很多的荣誉,这也是党和群众信任我、相信我,我要把这项工作继续做好,作为一个抗联后人,有责任、有义务宣传好红色思想,学习好这些抗战精神,永不忘本。
杨丽珍宣讲的抗联故事起点就是在延吉市解放路,抗战期间,这里是她舅舅们开会以及活动的地点之一,这里也是她生活了70多年的地方,经过多年的变化,解放路从一排排的平房,到现在的高楼大厦,解放路在发展,延吉市也在发展变化,杨丽珍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这片土地上,了解以前革命先烈发生的故事,努力讲好延边故事,弘扬传承下去,更好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八十年代延吉市解放路东段南侧旧房(延边州档案馆供图)
杨丽珍:从改革开放以后,延吉市变化很大,物质非常丰富,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所以老人、孩子都非常幸福,这也是改革开放后给我们带来的福音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