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撸大包
健身 极简 好物。这是非常个人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16 小时前  
赛博禅心  ·  超级硬广:输入 ikun,解锁 ... ·  16 小时前  
广告文案  ·  星巴克,重回一个定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撸大包

当我谈论「找回主体性」时,我谈些什么?

撸大包  · 公众号  ·  · 2024-10-08 14:18

正文

大多数人,尤其女性,从小就以「客体」的状态长大,几十年的客体化,你突然说找回主体性,这种主体的感觉就会存在吗?

咱压根就没体验过啊,肯定 不会因为看了几篇文章,这感受就长在自己身上了。

我说过,要经历,要体验,要落到行为上,某种感受才会属于你,长在你身上。

而作为客体的感受从小就产生,并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它已经是无意识的自动化存在,所以,「找回主体性」仅仅是开始,想要完全拥有主体性,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外人看不见」的刻意练习。

我今天会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在最后,因为我想先说清楚「主体性」和「客体化」的具体区别。

这俩词,看起来很专业,甚至说出来还有点小装的感觉哈哈哈哈,但理解到真正拥有,需要挺长时间。

内啥,声明一下,今天我写的所有, 仅是我个人创作 ,没有什么文献参考,不是科普,纯个人分享向哈,如果对你有用,那我很开心)。

主体性: 就是拥有第一视角,你的视线是从你的自己眼睛里发出,你是看不到自己的,有点像CS,你是持枪人,你只会看到眼前的世界。

如果生活是一本小说,你就是那个第一人称「我」, 你就是电影镜头本身,你就是坐在荧幕前看电影的人, 对你自己来说,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你嘎了,世界就不存在了(你把电影关了,电影就不存在了)。

就好像,你去参加聚会,你走进门,你会看到很多人,但你不会看到自己,因为你和你的视角是合一的,你脑子里的想法是「哇,好多人,好热闹,我好开心,好想参加呀」「他们在干嘛,好无聊,想回家」。

再想象一下,过斑马线时,有一排车在等红灯,斑马线上只有你一个人走过,你的视线从你的眼睛里发出,于是你看到一排车,以及对面的红绿灯。

主体性,就是你能关注到自己的感受,我想怎样,我饿不饿,我开不开心,我想不想去,我想哭,我想笑。

客体化: 你看世界,无法使用第一视角。你的世界里,总有一双看着自己的眼睛,你无法抛掉它,所以你能看见自己,因为你会自动把自己当成客体,从他人角度去审视、评价自己。

这种审视,支配着你的行为,你去衣柜里选衣服,不是「我想穿哪件」,而是「别人觉得我穿哪件好看」,所以你会选别人希望你穿的衣服(行为被审视支配了)。你与自己的真实感受,完全失去联系。

你去参加聚会,更多的不是看到聚会的人、整个环境,更多的是「他们觉得我美不美」「我仪态好不好」「他们应该喜欢爱笑的我」「我是不是看起来不受欢迎」「他们肯定觉得我美爆了」,诸如此类「标准在别人手里」的评价自己的想法。

同样,过斑马线,你的视线是从那一排车的司机发出(虽然这是你自己的想象),你从他们的视角,审视自己:他们觉得我走路好不好看呢,他们看到我驼背了,他们肯定觉得我走路很潇洒……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司机们大概率在刷手机。

我只是在说一种「把自己分裂出来,自己把自己当成一个可被评价的角色」的感受, 你看世界看自己的 视角来自他人,但又不是真实的他人,而是自己幻想出来的他人的想法( 真实情况就是没人看你好吗,大家都忙着刷手机 这只是一种感受,一种属于你自己的感受,它不代表正在客观发生的事实。

那双盯着你的眼睛是谁?那个从你体内分裂出来审视你自己的你,是谁?

就是曾经审视你、评价你的所有人的集合,早年他们对你审视评判,内化到了你的心里,造就了今日「你干什么都要把自己当成客体审视」的视角,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某个人,它成为了一种视角,成为了主宰你行为的审判长,它无时无刻不在凝视你的一举一动。

你不是电影镜头本身,你也并不是一个人 坐在屏幕前看电影 ,你旁边还坐着你妈你姨你大爷你二舅,你看着电影 ,他们看着你。

这就是客体化,他们觉得我怎样、我这样做他们觉得、他们怎么看我、他们会不会觉得我自私、他们会不会失望……

由于脑子里全是「他们他们」,已经关注不到自己的感受,你的视角跟你这个主体本人已经分开了。


累死,写了这么多,大家应该能get到了吧?

那我说说「怎么找回主体性」。

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是「回到身体」,而不是「回到脑子」。

因为脑子会骗人,脑子既然能够让你审视自己,还让你发现了「你在审视自己」,那它肯定会用更高一级的方式来让你继续无意识审视自己,你玩不过脑子的。

不要问自己「那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多数是搞不清楚的,因为信息茧房也好,舆论也好,认知局限也罢,你不想生孩子,是真实的不想,还是被舆论洗脑到不想?你能分清吗?

所以,放弃用脑子去找回主体性吧。

1、从身体出发,最简单。

我现在坐在咖啡馆码字,当我的注意力回到身体时,我发现我的身体歪了,重心又放到了左骨盆,我骨盆前倾,坐久了,腰有点酸,骶髂关节有点不舒服,头低久了有点累,有点想尿尿,肩膀有点紧。

看,我已经找回了主体性,为什么?

因为身心是一体的啊,它俩没法 分家( 分家就嘎了),双生子啊,所以,找回身体,就是找回主体,毕竟脑子不一定是自己的脑子(它太容易被洗,还爱套娃反刍,圈套层层叠叠的),但身体必然是自己的身体。

既然你玩不过 你的脑子,它就是无法活在当下,总想过去想未来,无法活在此时此刻,那从身体入手,更快更直接。

因为身体一定活在当下,当下它说病就病,说痛就痛,说嘎就嘎,没半点含糊。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推荐 《具身认知》 这个课了吧?坚持把注意力拉回身体,让自己与身体保持联结,你就能立刻找回主体感。长久下去,身体的感受,必将影响内心。

包括冥想、打坐、站桩等等,都是回到身体。

2、当然,你还能关注自己的感受。

感受不是关于某个事情的评判或选择,它无关于事件,就是一种直觉,纯感性的,可以完全抛开前因后果,抛开事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