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彼而知己  ·  Win10还有一年要收费了? ·  2 天前  
知彼而知己  ·  Win10还有一年要收费了?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审稿专家:English should ... ·  3 天前  
李楠或kkk  ·  #新款Macmini与iMac不支持USB-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爸爸”一词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吗|真问真答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4-20 20:58

正文

前几年,《爸爸去哪了》红遍南北,但是我们日常说顺嘴的“爸爸”一词来自哪里?似乎很少有人追究。


无可否认,直到 20 世纪初,“爸爸”一词还远不如“爹”、“父亲”这些词汇普及。以至语言学者还要为这个词正名。1933 年,黎锦熙专门在《国语周刊》发表《“爸爸”考》一文,称“近来小学国语课本大都依北京语改‘父亲’为‘爸爸’”,他要为“爸爸”辩护,强调“其实‘爸爸’比‘父亲’古雅得多”。


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


黎锦熙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国时张揖所著《广雅》即载:“爸,父也。”北宋《集韵》去声四十禡又载:“必驾切。吴人呼父曰爸。”同一时期辽人所著《龙龛手鉴·卷四》也写到:“爸,蒲可反,楚人呼父也。”六百年后明代《广东通志》则写到:“广州谓父曰爸,亦曰爹。”可见不论中原正音,还是吴楚粤之方言,均有称“父”为“爸”。


清代康熙十五年扬州使院刊本《集韵》


但“爸”字的读音一开始就是“ba”或“pa”吗?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世界范围内“baba”/“papa”的共通现象。


希腊语中,“父亲”是“πάπας /papast/”,拉丁语同样也是“papa”,往往用于正式场合。由此衍生出的意大利语、法语都继承了这个词,英语则从法语借到了这个词,直到 18 世纪末才进入到口语中。


亚洲语言同样也有“baba”这个读音。波斯语的“ بابا /baba/”,土耳其语的“baba”,梵语的“बाबा /papa/”。在这些语言中“baba”基本有着这么几种意思:父亲、祖父、智慧的老人、先生。例如,印度“巴巴”代表性灵大师,比如赛巴巴;苏菲派用“巴巴”作为宗教领袖以及圣人的尊称,明朝就有穆斯林学者胡登州巴巴;伊朗卡扎尔王朝和叶尔羌汗国还把“巴巴”用来称呼领袖与贵族。


阿里巴巴,即“伟大的领袖”的意思


但汉语的“爸”读作“ba”,并不需要由外语,包括上古印欧语影响。


黎锦熙在文章中提到:“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爸”实即“父”之本音。”查现代构拟的上古音,就能发现“父”、“爸”的读音都是:baʔ。所以“爸”和“父”本就是一个音派生出的两个字。上古汉语并没有被上古印欧语影响到。


另外,“baba”或“papa”并非唯一代表父亲的词汇。突厥语族中表示父辈的还有一个词:ata(原始突厥语:*ata, *Ata, *Ete);在印欧语系中同样也有这个词,如古希腊语:ἄττα(atta),拉丁语:atta,古英语:*ætta, *atta;以至于语言学家构拟出原始印欧语同样存在一个表示父亲的词: *átta。如果汉语真的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而改变了对父亲的称谓,那我们可能反而不会说“baba”。


然而,中国古人用词一向以单音节词汇为主,中国人什么时候用叠词“爸爸”的呢?与之类似的还有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有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叠词很大程度上是受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比如“妈妈”大量的应用是在元代。而“哥哥”这个称呼最早见于《元史·泰定帝本纪》:“已委付了的大营看守著,扶立了两个哥哥曲律皇帝、普颜笃皇帝,侄硕德八剌皇帝。”


左起:元武宗(曲律汉)、元仁宗(普颜笃汗)、元英宗(格坚汗)


更令人咋舌的是五胡乱华的南北朝。《北齐书·南阳王绰传》有载:“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这一家不仅把父母称为兄姊,还运用了叠词,让现代人难以接受。


然而“爸”并不如“兄”那样很早叠字化。实际上,直到 1903 年首刊的《老残游记》才出现“爸爸”一词。“爸爸”出现的如此之晚,以至于英语的影响可能比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大。


刘鹗与《老残游记》



▼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