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平说
罗昌平主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2300000000+! ·  昨天  
人民日报  ·  刘国梁最新表态 ·  4 天前  
新华社  ·  就在明天,一起期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平说

俞可平:没有法治的民主是残缺的民主

平说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0-16 10:42

正文


因《民主是个好东西》而震惊朝野的俞可平,如今由官场进入学界,现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 。《走向善治》这部文集,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善治就是好的治理,也可以理解为越来越好的治理。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理想状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活动和治理过程。 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来看,不断地从以“官员的权力本位”为表征的传统政治,走向以“公民的权利本位”为表征的现代政治,是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走向善治》一书中,俞可平用历史的眼光、哲学的分析、政治的远见条分缕析地阐明了统治与治理、善治与法治、善治与民主的关系,进而指出善治的丰富内涵以及实现方法。通过此书,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曲折、民主的细节、法治的思维、政治的蓝图。


在民主与法治关系上的偏见

俞可平|《走向善治》

一般认为,民主政治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距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大多数时间中,民主一直被当作是不好的制度。像古希腊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等,并不赞赏民主政体。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代议制民主政体才出现。但即使在那时,民主也更多地被认为是“街头政治”。


直到20世纪以后,民主才逐渐从非常规政体变为常规政体,成为世界历史的潮流和人类政治进步的方向。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法治的出现。民主植入了法治的基因后,才成为人类迄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


从此以后,民主便与法治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硬币的两面,相互不可分割。


对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来说,民主和法治缺一不可。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有诸多要素,其中法治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要素。


民主本身就包含法治的意义,打个比方说,民主就像是一张桌子,它必须要有腿柱,法治是其中的腿柱之一。桌子没有腿,就是一张残桌,就不能发挥桌子的正常作用。


没有法治的民主,就是残缺的民主,就难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相反,如果桌腿很粗壮,但桌面破烂不堪,那就更不像样,更不能发挥民主的积极作用。


所以,从根本上说,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法治;没有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


在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上,学术界和社会上有两种错误的偏见,尤其需要澄清。一种认为我们应当先推行法治,然后再推行民主;另一种认为,只要推行民主了,法治自然会发展起来。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就是都把民主与法治分割开来了。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则非常有害。民主与法治不可分割,必须整体推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