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搜猪
搜猪网_中国生猪预警网是养猪行业权威传媒,向生猪产业链提供生猪价格,最新猪价行情,全国猪价,猪价预测,生猪报价,生猪市场行情分析,生猪市场行情咨询,生猪调研,猪价行情,养猪技术,猪病防治,猪病问答,畜牧产品导购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招商食品饮料  ·  【招商食品|中秋白酒反馈】供给分化,精选龙头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搜猪

猪场免疫失败的“十大”关键点

搜猪  · 公众号  · 传统电商  · 2017-03-02 17:46

正文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疫苗免疫是依靠外源性生物物质的一部分刺激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是对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猪只免疫防护的一项最重要的补充措施。其关键控制点在于,根据猪场生物安全环境以及猪场现有疫病情况下,制定出相应经济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实践工作中,因免疫失败导致猪群爆发或散发某种疾病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分析原因,其因素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具体总结为以下“十大”免疫失败的关键点

关键点一: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低下,导致猪场免疫失败。

技术员是猪场的中坚力量,是部署和落实猪场免疫程序的主力军。因此,技术员素质的高低是落实猪场免疫程序的关键。一是思想素质的高低,是否认识到猪场免疫程序的重要性?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猪场免疫程序制定?是否能够积极主动落实猪场免疫程序?是否能够认真落实猪群免疫操作规程?如不漏打、不打飞针等等。二是业务素质的高低,属于专业技能方面。不懂业务知识,对疫苗的性状、储藏、稀释、剂量等相关业务知识认识不足,操作出现问题等等。

因猪场技术人员素质低下导致猪场免疫失败的现象经常出现,主要表现:无免疫计划导致猪群迟免、漏免;有免疫计划不认真执行免疫操作流程,导致部分猪群接种不到位;猪群应激(疾病、高温、寒冷、转群等)反应较大时,雪上加霜式的免疫,使猪群机体不能很好地产生免疫应答;无免疫记录时的免疫,容易产生猪群重免、漏免,导致猪群的抗体水平高低不一,离散度高,严重的还会出现猪群免疫后因抗体中和而无抗体现象。这种现象在猪场非常严重且很普遍,危害非常大,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大家都认为打了疫苗,就有保护率了,殊不知,一旦猪场感染某种疫病,这类猪群最容易,最先发病。另外,在免疫过程中随意增加或缩小疫苗的免疫剂量,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疫苗剂量过小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造成抗体滴度不均,疫苗剂量过大轻则引起免疫麻癖,如果是活苗,重则会引起所免疫疫病的猪群大面积爆发。因此,猪场加强技术员的思想和技能培训工作有多么的重要。

关键点二,疫苗类生物制品没有按要求进行储藏,使疫苗活性失去效价,导致免疫失败。

疫苗属于生物制品,它对强光、暴晒 、高温非常敏感。疫苗是由蛋白质或脂类、多糖组成的,免疫接种时,其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起到抗原的作用,它们多不稳定,收到光和热的作用可使蛋白质变性,使多糖抗原降解,这样不但失去应有的免疫原性,还有可能形成有害物质,从而发生不良反应。一般来说,温度愈高,疫苗活性抗原就越容易遭到破坏,所有疫苗必须要在一定温度中保存。一般为-15℃以下(冷冻)或2~8℃(冷藏)储藏。根据疫苗性状, 如若发生需要低温冷藏的疫苗用冷冻的方式保存或需要冷冻保存的疫苗却用冷藏的方式保存,这些错误的储藏方式,都会因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其效力不可逆地降低。

另外,活毒、活菌制成的冻干苗必须保存在冰箱中。在取出使用时,应该先放置在室温条件下进行适度的等温缓冲,若从冰箱中取出马上就融化使用,过大的温差必然会使微生物受到强烈刺激,导致抗原活性降低,免疫猪场后无法获得应有的免疫效果。

疫苗要避免阳光照射,要使用疫苗专用免疫包进行储存,有效保存疫苗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对疫苗效价影响,提高免疫。已开启的疫苗必须在4h内使用完毕,用不完的应立即处理,因开瓶过久,不但影响疫苗效果,而且还会因为疫苗没有防腐剂,导致细菌污染。

关键点三,首免灭活苗时,没有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导致免疫失败。

众所周知,猪群免疫过程中使用的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活疫苗免疫机制是病原以成活状态肌注机体后,在机体繁殖复制,它的突出优势是病原体复制后会产生抗原刺激。抗原数量、性质和位置均与天然病毒感染相似,等天然病毒感染机体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免疫原性一般很强,基本不需要加强免疫。

然而“灭活苗”的免疫机制是通过特殊手段让病原体灭活(死亡),产生一种毒力免疫蛋白。灭活疫苗的效果好与不好主要看疫苗的免疫蛋白含量的高低,毒力蛋白过少对猪群产生特异性免疫刺激越低,反之毒力蛋白含量高产生的刺激越大效果就越好。

在猪群首次免疫灭活苗时,由于灭活苗的毒力蛋白含量是固定的,它对机体产生不了明显的作用,但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预刺激’作用,并促使猪群产生特异性记忆细胞,但此时产生的抗体水平低且不持久,不能给猪群带来保护率。因此,在首免后间隔3-4周左右必须再次进行二次免疫,就会提高第一次预刺激后的免疫反应,此时机体产生的免疫抗体高且持久,对猪群具有较强的保护率。所以灭活苗在第一次首免后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从而使猪群稳定不受病毒干扰。

关键点四:猪群不健康的时注射疫苗,使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猪体内细胞在健康状态下,有对外来物质自我鉴别的能力,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后,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细胞与B细胞对抗原进入识别阶段,机体细胞正常进入免疫应答状态。当机体感染疾病或正在发生某些病毒性疾病时,就会造成机体细胞的这种正常自我识别发生紊乱,病毒感染机体时可对宿主组织或器官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从而致病,当机体的这种自我识别保护能力被干扰后,病毒或细菌便会趁机而入,破坏机体的正常环节,从而阻断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另外,猪群在不健康时注射疫苗,不但不能使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反而还会加重猪群爆发疾病的风险,无疑是雪上加霜。

关键点五: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导致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制定是根据流行病学、免疫学、和兽医学的相关要求,有针对性、合理地安排猪群免疫接种计划,它包括免疫时间、免疫对象、免疫剂量、免疫方式、免疫顺序、疫苗种类等方面的内容。

1、母源抗体的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不同的地区,传染病流行的特点不同,疫苗使用也有很大差异。

猪群适时疫苗免疫接种,主要是根据猪场疾病的流行趋势,母源抗体的干扰和机体是否能够产生免疫应答等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如断奶仔猪的猪瘟抗体因母源抗体的干扰,首免在什么日龄免疫较为合适?这就需要根据实验室的血清学诊断,充分了解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科学地制定免疫程序。在母源抗体较高时免疫(免疫过早),那么会产生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若在母源抗体消失时再免疫(免疫过晚),又会存在猪群没有抗体保护率(形成空窗期)而增加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只有在母源抗体下降到保护值的临界点时进行免疫,才能使机体产生较好的抗体水平。

2、苗之间相互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不同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过短,或同一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接种几种不同的疫苗。多种疫苗进入体内后,产生相互干扰,抑制或中和。都影响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使抗体产生的数量和抗体的活性无法满足抵御传染病的要求,导致免疫失败。选择疫苗一定要有针对性,尤其是毒力比较强的活毒苗、活菌苗,更不能轻易引进使用,不同的品系毒力差别很大。首次免疫时应选择毒力较弱的品系,这样给机体造成的刺激较为缓和,若首免就选择毒力较强的品系,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的作用,免疫后还会因为抗原毒力过强超过机体的耐受力而导致发病;如果在疫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应选择毒力较强的品系,才能较高的抗体抵御强毒的攻击,起到保护作用。

3、对猪群使用不对应的血清型或毒株进行免疫,导致免疫失败。

口蹄疫有:7个主型(A型、O型、C型、南非Ⅰ型、南非Ⅱ型、南非Ⅲ型、亚洲Ⅰ型),已知的亚型有65种以上;

蓝耳病毒有:欧洲株、美洲株、经典株、R98株、HuN4-F112株TJM-F92株、JXA1-R等7种以上毒株;

圆环病毒有:PCV1、PCV2两种毒株;

链球菌:35个血清型;

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

传染性胸膜肺炎:15个血清型。

以上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对猪群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是制约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疫苗的有效免疫是防控这些疫病的重要手段。因各种细菌、病毒的血清学和毒株较多,每个毒株之间的免疫还不能形成交叉保护,那么,在临床生产中一定要清楚明白猪群的病原处在什么位置,对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尤为重要。

关键点六:猪群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

1、疾病的影响

主要是指猪群存在某种疾病感染或潜伏期,群体又有较好的耐受力,此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猪群的免疫抑制已经产生。如猪群在感染猪瘟、蓝耳病、伪狂犬以及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等。当猪群感染猪瘟病毒后,猪瘟病毒主要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引起白细胞减少,导致猪体免疫抑制。蓝耳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是侵蚀肺泡巨噬细胞,使巨噬细胞破裂、溶解,导致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衰竭而发生猪体免疫抑制。伪狂犬病毒感染猪体后,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从而破坏其免疫功能。圆环病毒2型主要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机体正常免疫应答的缺失。

2、霉菌毒素和饲料营养缺乏的影响。

饲料发生霉变后,其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素类的烯T-2毒素、赭曲霉毒素A、麦角毒素以及增生镰孢霉毒素等。其中,黄曲霉毒素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之一,由于它是一种真菌毒素,对猪体会产生非常强的免疫抑制反应。当饲料中蛋白质缺乏或水平低下时,会导致猪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萎缩、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降低。维生素A缺乏时,会使机体T靶细胞的活性减弱、活化受阻。维生素E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佐剂,它既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又有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和清除异物作用。因此,若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则会直接影响到猪体的正常免疫力。以上机体造成免疫抑制后,导致免疫失败。

关键点七:违反兽医操作规程,导致免疫失败

1、疫苗稀释液不按照规定稀释液或倍数稀释。

要求使用专用稀释剂进行稀释的,若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疫苗的效价会降低,甚至可能完全失效。盲目扩大和缩小稀释倍数都不能达到正确使用疫苗的效果。

2、免疫期间错误的消毒。

疫苗接种前,器械应通过高温消毒,接种时针头“净”“污”区分,避免免疫过程中与化学消毒药物接触,做好疫苗免疫安全。相反,接种器具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将病原菌带入猪体内,导致猪群发病。

3、疫苗瓶开启方式不正确。

使用粗暴的方式直接把瓶塞打开,这样由于大气压的原因,直接造成大量疫苗的灭活。稀释疫苗,特别是活疫苗,应先使用针头将疫苗瓶内真空环境,输入空气,缓解强压,反复稀释。

5、疫苗接种时未进行充分混匀。

疫苗使用期间,因疫苗加工时佐剂的原因,特别是灭活疫苗,通常使用的油乳佐剂、吕胶佐剂、蜂胶佐剂等。容易出现沉淀,出现分层,疫苗抗原就在最底下,佐剂就漂浮在最上面,使用过程中,吸取的不均匀,出现免疫过量注射佐剂或抗原,导致免疫失败。

6、注射的器械不规范。

免疫和治疗器具混合使用清理不及时,针头选择不当,操作技术不过关。针头和注射器使用清理不及时,翻卷、带刺针头影响注射,针头使用不当猪只就会出现脓包,疫苗流出,出血等现象,导致免疫失败。针头的正确选择。

基础群种猪16x38mm

后备群种猪 16x 35-40mm;

哺乳仔猪群 9x 15mm;

保育猪群   12x25mm;

中猪阶段   12x25mm;

育肥阶段   6x25mm;

皮下注射: 12 x 20~25mm。

后海穴注射:12×38mm。

7、注射部位不准确

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位于猪耳后5.0-7.5厘米,靠近耳根部最高处 的松皮皱折部与紧皮交接处。或者耳根后3-4个手指(7厘米左右)与颈椎下5个手指处(耳根上下水平线之间)。实际操作中,在推注射器的时候感觉有一定的阻力但是推进顺畅,注射后猪只不会痛的尖叫,乱跑,注射位置不流液体。如果打到脂肪层中,注射器会感觉阻力很大,药物推进时,组织反映强烈,注射完后出现明显红肿,针口有药物和血液外流。如果非常顺畅,多为注射在了脂肪和肌肉中间,极易产生囊肿。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疫苗还是药物最好注射在颈部,颈部表皮松弛,肌肉丰富,利于药物吸收,抓住耳部易保定,易于注射。

关键点八:猪群免疫期间,使用了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导致免疫失败。

接种活菌苗期间,猪群应停止使用各种抗生(菌)素药物;接种病毒性疫苗期间,应禁止使用各种抗病毒药物。包括猪群禁止使用消毒剂饮水、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退烧药物(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这些药物的使用一方面会导致猪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另一方面直接使疫苗效价降低,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关键点九:外界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失败。

外界环境对猪群的影响非常大,天气的突变使猪群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疫苗免疫,给猪群带来严重的疫苗反应,如呼吸加快(困难)、发绀、抽搐、发烧、食欲废绝、甚至死亡等现象。实践证明,在炎热的夏季给妊娠母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会导致3%左右的妊娠母猪流产或早产。生产运转环节如,断奶、转群、合栏、运输、密度、噪音、贼风、恐吓、驱赶、突换饲料等都会使猪群产生应激,此时免疫不能使猪群机体较好地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关键点十:疫苗质量的问题,导致免疫失败。

猪场在选择疫苗产品时,由于没有严把质量关,将质量较差的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导致免疫失败。那么较差的疫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抗原含量过低,不达标;

2、佐剂难吸收应激反应大;

3、产生的抗体低且不持久;

4、灭活不彻底,杂质多,纯化度低;

5、存在外源病毒感染,如猪瘟苗中存在BVDV病毒;

6、操作不方便,如注射器抽取时容易产生气泡,排空气困难等。

综上所叙,免疫工作是猪场最重要、最频繁、最普通、最细致的工作之一,很容易引起猪场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的思想麻痹,造成在意识上轻视这项工作。导致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也许不仅仅只表现以上“十个”关键点,很可能还有其他导致猪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存在。猪场管理属于现场管理,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去发现、去了解、去规避、去纠正导致猪群免疫失败的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暴露,一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猪群免疫失败的几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金猪app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