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63人物》是A963设计网倾力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明星设计师栏目。内容囊括人物风采、微视频、人物访谈、精彩案例等。全方位展现设计大咖风采,打破以往传播形式,让设计与设计师更加立体。借助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力量,放大设计师的个人品牌价值。在感性与理性的对话中,将前沿的理念与思维传播大众。
想成为大师,就要有所放弃,因为专一才能走到极致。作为一个专注酒店设计20多年的设计师,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对于酒店设计,刘波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刘波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波
从1996年建立第一家设计公司开始,到如今员工近百人,香港和深圳都有相应的办事处。刘波的设计之路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成绩,也获得了业界内外的充分肯定。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SZAID)轮值会长、深圳市空间设计协会会长、中国建设部建筑装饰协会专家、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世界酒店联盟副理事长、IEED国际生态环境设计联盟(大中华区)轮值理事长,可谓是赞誉无数。
刘波在赢得超出常人的名气和财富的同时,不忘推动本土设计产业的发展和扶持青年设计师成长,作为深圳市政府建筑装饰行业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同时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毕业生导师、中国环境艺术设计联盟理事、《中国室内》编委,在2010年、2011年连续被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大院校聘为设计导师。光环之下,不忘初心,在时间的磨砺和对行业的坚持中成就了如今的刘波。
刘波微视频采访
在《设计总监风云趴》第二期活动现场,刘波结合自身的经历对青年设计师的成长和创业设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谈到:“十年,对一个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来说,都会是一个瓶颈。”他强调,一个设计师在除了对职业保持热情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会坚持。
刘波在活动现场
刘波现场案例分享
恰当的美学设计、收放自如的细节呈现,在他的设计作品中无一不彰显着他严谨的设计思维。从典雅的新东方风格与中式经典的时尚再造,将东方文化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不落俗套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独特风格。他不断从东西方文化中汲取足够的养分,拒绝生搬硬套,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去,由此诞生了一个独特而魅力的存在——刘波。
刘波与同事在工作中
作为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刘波始终关心着本土设计产业的发展和青年设计师成长,面对青年设计师职业的困惑,刘波表示“你可以研究国内外的大师的优秀作品,汲取不同的文化风格,但是如何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如何做出有灵魂的东西,这个是需要用心去思考的。”
A963
:
如今青年设计师往往为了追求效率直接照搬其它欧式、美式的风格,所以他们大部分作品要么是同质化非常严重,有其形、无其意。对你来说,你认为青年设计师前期应该如何借鉴国外的那些建筑设计呢?
刘波:
我认为一个年轻的设计师肯定有一个成长的阶段,从模仿,或者临摹,到创造有一个过程。我觉得年轻的设计师不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理解去抄袭,或者像你们说的那样。简单的抄袭当然是可以的,不管是任何设计行业,比如说工业设计,或者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都有一个过程,所有大师在刚开始成长的时候他都有一个借鉴的过程,或者在他成熟的时候做一个好的作品也需要借鉴很多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或者一些前辈,或者一些大师的作品。但是你要善于学习,或者重新去创造,这个过程要掌握好。
A963
:
我们国家也有很多杰出的建筑和设计,你是如何看待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在你的设计作品中你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刘波:
我觉得创新和传统是同时存在的,不应该把它们分开,说我们创新就忘了我们的传统,或者说我们守旧就忘记了我们的创新。所以我们社会也是这样去发展的。我们的作品有很多不同的作品,我们也有做得比较有传统文化的作品,也需要有完全比较现代、摩登、创新的作品。我觉得流入是一种自然的流入,不是我们很刻意的去追求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要平常的积累和沉淀。
A963
:作为著名设计师
,同时也是设计公司的管理者,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的轮值会长,你是如何协调这么多身份?
刘波:
其实,我觉得我一直是一个设计师,对于我做轮值会长,或者做协会的会长,或者作为学校的导师来说,我觉得这是我们工作之余对社会的一种奉献,或者一种贡献,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怎么样发展。所以我觉得很简单,我就是一个设计师,平常和一个普通设计师一样,学着忠于自己的工作和设计而已。你生活在一个社会里面,或者在一个群体里面,你的身份当然是多面化的。比如说你回家可能是父母,或者说你在你的父母面前你是儿子,你在公司你是老板,你在学校你是老师,我们在中国的大家庭里面是一个公民。所以我觉得做人其实是把自己工作、做人做好就OK,不管你的身份发生什么变化,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自然的转变。
A963
:
我们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国家也提倡创意经济,但是现在室内设计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你认为在解决室内设计人才缺口这个问题上国家、院校、企业应该是怎么样的协同合作关系?
刘波:
我觉得人才的缺口要看怎么样去理解,我觉得做的人非常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非常多,但是做得好的人并不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现在的高校、院校,和一些工作室,或者设计公司的互补,相互之间的交流比以前多了很多,这个对以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教育学生不光是工作技能,应该更多的是教他们怎么样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或者怎么样去做一个对自己成长能够从某种方面更加有用的教育。
打个比方你的小孩,他的文化成绩不一定要怎么、怎么好,所以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德智体全面发展,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的身体、他的体能都要发展。我觉得对于一个好的设计师的培养也是这样,不光局限于他要画多漂亮的一张图,应该更全面的在学校里面辅导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怎么样去做一个对公司、对社会、对自己有用的一个方式,这个更重要。
在刘波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既有远离尘世的逍遥意境,又有不失低调奢华的舒适感受,在如今酒店标准化设计的桎梏之下,刘波的酒店设计仍能做到如此细节稳健、风格百变。刘波的设计不仅是一个空间呈现、艺术构造,展现的更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
评价一个设计师,文字可能难以道尽其中真意,获得无数荣誉的酒店案例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