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状趾
(hammer toe)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疾病早期表现为近侧趾间关节(
PIP
)异常
屈曲
,这种屈曲畸形可为僵硬性或柔韧性
,
疾病晚期畸形严重者可表现为近侧趾间关节屈曲和跖趾关节(MTP)
背屈
(
过伸
)
。
锤状趾发生率在2%~20%,且畸形的发生率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发病率的高峰在50~70岁
。
锤状趾发病原因较多
,
常见病因包括
:
①多数与穿鞋有关,特别尖头高跟鞋,使足趾紧紧挤在一起,致跖趾关节过伸
;
②神经肌肉性疾病;
③第2跖趾序列过长时,第2趾前端超出足尖平面,如此时穿着较小的鞋,则第2趾受到鞋前端的推挤导致趾间关节屈曲、跖趾关节背伸,形成锤状趾。
④
踇
趾外翻畸形时,外翻的趾占据第2趾的位置,将第2趾向背侧顶起形成锤状趾;
⑤有的与外伤有关;
⑥结缔组织疾病;
⑦先天性锤状趾等。
1.
女性多见,可达患者群体的85%。
2.
锤状趾畸形
最常见于第
2趾
,其次是第3趾和第4趾,也可同时累及多个足趾
。
3.
局部疼痛
:
常见 3 个部位可出现疼痛。
最常见的部位
是近端趾间关节背侧,该处可出现由鞋尖或鞋面压力引起的硬胼胝;
远端趾间关节处于屈曲位置或趾尖负重位置时,则在足趾末端的跖侧面会出现痛性胼胝,即末梢胼胝;
如果近节趾骨向背侧半脱位,则最终会在跖骨头下方出现痛性胼胝。
4.可
伴有
踇
外翻畸形
。
锤状趾的临床评估比较简单,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评估锤状趾畸形的僵硬程度。为指导治疗应将锤壮趾畸形分为柔韧型与僵硬型两类。柔韧型锤状趾是指畸形尚未固定,可以主动或被动矫正者;锤状趾僵硬型指畸形固定,不能被动矫正者。
②评估跖趾关节(MTP)的位置和状态;
MTP关节不稳的抽展试验:A. 踇趾和第2趾之间握住足趾;B. 背向用力,尝试将 MTP关节半脱位。如MTP关节不稳定的,跖侧支撑结构引出疼痛;
③评估跟腱的紧张程度;
④评估所有足趾趾长屈肌腱的紧张程度;
⑤评估整体足趾排布及畸形趾的复原空间;
⑥如为术后患者,需评估早期手术的入路及疤痕情况;
⑦对于神经病变导致的畸形,还应检查足趾的感觉状态。
1.保守治疗
对于柔韧型畸形患者,尤其对年老且存在系统性疾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利用多种衬垫或固定带,即所谓支具治疗。
同时需要更换舒适宽松的鞋子,可以缓解症状,防止畸形进一步发展。但这些方法多数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畸形,停止使用后畸形和症状可能复发。
2.
手术治疗
保守
治疗无效或畸形严重者可行趾长屈肌转移至伸肌腱膜手术
。
对于僵硬性畸形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应根据畸形程度和累及范围综合评估制定。
锤状趾的矫形术式有多种,包括肌腱延长关节囊松解术、肌腱转位术、各种截骨术、关节成形术和关节固定(融合)术
、
关节置换
等,需要根据畸形程度灵活选择。
仅介绍以下几种术式:
(
1)伸肌腱延长及关节囊切开术
:
该手术适用于跖趾关节半脱位,畸形关节尚未完全僵硬,有一定柔韧性的患者,或用在不能耐受广泛重建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用夹板维持跖趾关节于屈曲位3周。
(2)屈趾肌腱转位术(Girdlestone-Taylor术):
将趾长屈肌腱在切断后向背侧转位至近节趾骨背侧面肌腱扩张部,而替代缺失的内在肌功能,下压近节趾骨,恢复跖趾关节的正常对位。手术后用绷带维持足趾及跖趾关节于矫正位置3周。
(3)用于矫正锤状趾畸形的关节成形术
包括近侧趾间关节成形术,跖趾关节成形术,需根据畸形程度、部位及术中评估进行选择。
近侧趾间关节成形术(
Duvries 术)
:
适应于僵硬型锤状趾的治疗。术后3~4周拔除钢针。
跖趾关节成形术
:
有些晚期或严重的跖趾关节脱位,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仅行伸肌腱延长及关节囊切开术畸形常常难以矫正,跖趾关节仍不能复位,此时需要实施跖趾关节成形术。
(4)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
如果跖趾关节已有明显的骨关节炎伴有脱位,则可行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