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
一个月以来,从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向全国火速蔓延,病毒感染确诊人数呈现急剧上升态势。
截至1月29日06:36时,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517例,累计死亡病例131例,疑似病例6972例,出院病例仅101例。
这几天突然蹿高的数据,备受公众关注。
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症状不明显的感染者,从传染病传播规律上来讲,也是有一定传播力的。新冠状病毒“诡异”的强传播方式,让人真是防不胜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对发热患者早排查早发现,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管好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
1月28日,钟南山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应对疫情要抓住两个要害,一个是早发现,一个是早隔离,这2条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管汉雄教授通过对新冠肺炎影像解读,除了让我们明白早发现的重要性,还能了解新冠状病毒对我们的肺到底做了什么。
当患者感染新冠状病毒后,出现持续不改善的发热、咳嗽、不明原因乏力时,CT常常会有阳性发现。早期肺部表现多样:
1、可能是肺部磨玻璃影(图1,2,3)。
图1
图2
图3
2、可能是肺部实变影和结节影(图4)。
图4
3、有可能是中央局部实变、周围呈磨玻璃样密度(图5)。
图5
根据病程不同,肺炎可以累及一两个肺叶,也可以同时累及多个肺叶(图1,3)。当患者病变累及单个或两个肺叶,对肺功能的影响不严重,患者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并不明显,多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诉,也就是传说中的“轻症”。
随着病情发展,肺实变区域开始吸收,肺密度减低,逐渐成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就像一颗糖融化了(图6)。
图6
这时,如果患者能接受有效的治疗或机体免疫力可以逐步战胜病毒,炎症会进一步吸收,范围逐步缩小(图7),病情得到好转,或许会留下肺纤维条索灶。这对于患者而言,可能真的和得了一场流感差不多。
图7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或自身免疫力不足以抵抗病毒时,到了危及生命的时候,肺部往往已经进展到“白肺“阶段(图8),不过这只见于极少数累及多个肺叶、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患者。进展到此时的患者,会严重影响肺换气功能,需要持续吸氧、呼吸机、甚至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进行治疗。
图8
管汉雄教授指出,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只要影像学出现阳性表现,患者早就成了传染源,所以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及时治疗,控制病变范围,使患者成为一个轻症者,等进展到“白肺”阶段,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另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能及时做到与周围易感人群及时隔离,毕竟跟我们接触最近的人往往是我们的亲人,及时隔离也是在保护亲人。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过的人,就算没有出现症状,也最好隔离14天,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无污染”的自然人。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疫情应该在一周或十天左右达到高峰。也就是说未来还会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感染病毒。
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加上严重的乏力,不想进食、呕吐时,需要尽快去定点门诊尽早排除是普通感染还是新冠肺炎。一旦诊断为新冠肺炎,尽早治疗的同时做好相关隔离是关键。
《试行第四版》对收治病例的情况进行总结: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也就是说感染新冠状病毒后,很多人可能出现类似于感冒一样的轻症,但都要一律提高警惕,不要认为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尽量不在公众场合到处走动。
依据WHO提出的有关居家自我隔离建议,当医疗资源不充分、症状轻微(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咽痛)且无慢性基础病(如肺病、心血管病、肾衰、免疫缺陷疾病)者,可考虑采取居家隔离的措施。
也就是说当发现自己只是低烧、咳嗽、鼻涕、无征兆咽痛的轻微症状,且无慢性基础病时,也不需要着急跑去医院。现在正好流感季节,很大一部分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的人可能只是流感,并非新型肺炎。
即使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轻微、或者疑似被传染的人仍然可以居家隔离观察。因为医院发热门诊汇集了可能感染的病例,在目前这个阶段,盲目跑去医院,反而增加了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
隔离并不是「与世隔绝」。居家隔离需要做到的,是除了看医生之外的时间,都留在家里,观察 14 天(2 周),尽量减少和其他人的接触。
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作用。居家隔离的患者可以在家打电话或通过微信,向社区医生寻求咨询和帮助,并接受治疗。社区医生也可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了解和观察隔离者的健康状况,并进行随访指导。同时采取防护措施的社区医生也可以到家里访视,来衡量是否需要去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本文来源:“新华网”公众号、人民日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唐洲平教授提供本文图片
新冠疫情、医护再上战场;
一方有难、全国人民支援!
欢迎一线的医生、护士、院长、官员、患者等,
有故事的人们联系小编,
讲述自己的故事。
请加微信:15811355643。
病毒传染力究竟有多强,牵动所有人的心。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疫情更新更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