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肯尼亚确诊了第一例Cov19患者,9天后的今天,确诊人数增至15例。
肯尼亚政府非常重视,也在能力范围内有节奏地采取了措施。
今天卫生部长宣布,肯尼亚将于下周三开始停止一切国际航空;
入境的本国居民即刻起需执行强制隔离(非居民不得入境)。
我身边的肯尼亚民众大多非常遵守秩序,大家都尽可能得待在家、勤洗手,做好清洁卫生。
路上很少车辆。
前两天我偶然看到一个在肯华人的微信状态写着“放宽心,适度紧张”,我觉得这几个字正是我们面临挑战时候应该有的状态。
关于在肯尼亚“防疫”的话题,清洁和隔离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想聊的是,在疫情之下,一些让我思考的社会现象。
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肯尼亚的华人群里时而会有人抱怨“除了华人别的人都不带口罩”这件事。我可以理解这种抱怨,毕竟“出门戴口罩”在咱们国家是通过广泛的社会讨论而产生的主流社会共识。在这种社会共识下,我们会认为,“出门不戴口罩”是可能对自己和社会造成风险的错误行为。
但有些国家不鼓励健康人群佩戴口罩,除了大部分的西方国家,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也不鼓励戴口罩。
肯尼亚政府呼吁健康的人不必带口罩,把口罩留给病人和医护。
既然大家的声音不一样,那么“该不该戴口罩”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呢?
“戴不戴口罩”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内的问题。从选择决策上来讲,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经过计算和权衡之后风险更小、或利益更大等各种不同组合的选择而已。
每个选择都有利弊两端。有些政府认为,只要所有生病的人都带了口罩,那不就基本相当于健康的人都不需要带口罩了吗?这种假设存在几个可能的风险,比如,你怎么保证所有生病的人都会自觉”暴露自己“佩戴口罩;再比如,有些潜伏期没有症状的人怎么办?如果选择不鼓励带口罩,那么你需要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测评和控制,比如你的人民素质是否可以做到生病后基本自觉带口罩;比如有没有基本有效的隔离措施来控制潜伏期传播的风险?如果某个社会对风险细致排查后认为不戴口罩的”利大于弊“,并且社会能够达成这种统一共识,那么这个”不戴口罩“的立场便也可以成立。
”戴口罩“的好处,这些日子通过社会的层层教育和传播,我们都很清楚。对于个人而言,正确佩戴口罩大多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对于一个社会系统而言,鼓励”戴口罩“有没有弊端呢?取决于社会的情况,也是可能有弊端的。最明显的一个可能的弊端是,哄抢口罩造成本就短缺的口罩资源不能最有效利用,最需要带口罩的病人可能因为抢不到或者买不起口罩反而无法佩戴口罩而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播。如果鼓励佩戴口罩,政府需要考虑,自己有没有能力保证口罩的供给。如果没有能力保障基本人人有口罩可用,那么如何面对缺少口罩而引起的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
我列举的都是一些最浅显的分析,目的不是在于评判”该不该带口罩“,而是为了说明,不论“鼓励戴口罩”还是“不鼓励戴口罩”都有各自的利弊。不同的社会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包括口罩的供给能力、公众对佩戴口罩行为的接受程度、民众素质、社会医疗结构,等等等等)而制定完全不同的措施。就像我们会看到每个国家“抗疫“会有根据自身国情出发的不同的战略,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唯一的解决方案“。
兜兜转转一大圈,
我的意图当然不是说“带口罩无用”,也不是呼吁大家“不带口罩”。
你和我,西方人或者肯尼亚人,都有主动选择佩戴口罩的自由。我真正想说的其实是,
请不要轻易对别人(特别是其他社会和种族背景的人)的”不带口罩“行为下道德评判
。咱们每一个在海外的华人,都暴露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明白”中国社会通行的社会规范并不一定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依然成立“的自觉
。
我希望我们可以不在道德层面批判他人不带口罩的行为,正如,我们希望别的民族可以包容我们华人主动带口罩的选择。
终究,佩戴口罩与否,是每个个人,在自己的“社会规范”背景下的选择。
肯尼亚刚确诊新冠病毒的时候,我的一个肯尼亚朋友跟我说起一个事儿。我这个朋友家的清洁阿姨同时还在为一个法国家庭工作。肯尼亚出现疫情后,法国家庭的女主人就开始要求清洁阿姨来家工作的时候带上口罩,而自己和家人却没有带口罩。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法国还是肯尼亚,社会的主流共识是,生病的人才需要带口罩。清洁阿姨认为法国女主人的要求不公平。这个要求似乎暗示着”清洁阿姨才是更可能传播病毒的人”。而明明,一周前,这家法国人才接待了从疫情国法国来的亲戚。
我认为在“生病的人才需要带口罩”的这种认知下,这个法国家庭让清洁阿姨带口罩而自己不带口罩,这种做法确实会让人非常不舒服。但当然,她这么做也可能是想既保护阿姨也保护家人,那么这需要做好充分的沟通,不要让阿姨认为这个做法就是把她当作了潜在的病毒传播者。
在流行病爆发的社会敏感时期,沟通和互相尊重比以往常更加重要。
除了这个法国家庭的事情,我也碰到了中国营业场所对不同人的区别对待。前几天我和家人、保姆一起去了某个中国人的营业场所。他们的”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好,我们消毒了双手甚至鞋底,然后他们给保姆测了体温,就让我们进去。我一时略有点尴尬,问,”我不用测体温吗?”。他们说“中国人,算了”。我虽然感激他们对我的信任,但这分分明明地区别对待,还是让我在保姆面前相当尴尬。好在后面马上来了个中国顾客,主动要求测体温,我才觉得稍微过得去些。
病毒面前,人人都有风险。我虽然理解,不论是那个法国家庭,还是大多数的在肯华人,可能都比部分工作不太稳定的肯尼亚百姓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财务能力来抵抗风险,但,这个时候,把人划成“你”和“我”来区分对待,并不是对抗风险的最好办法。很大程度上,在病毒面前,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
对于有一定风险抵抗能力的人,利己的做法,恰恰是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那位法国家庭的女主人,或许可以用更积极地态度对待她的清洁阿姨,比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乘坐私人交通而非公共交通;在能力范围内赠予口罩和消毒液,不仅是在她家使用,也给阿姨在外使用。毕竟,如果清洁阿姨真的生了病,这个小小的口罩,也不一定就能保护到这个法国家庭了。
随着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肯尼亚经济也经受了很大的打击,作为外汇支柱的旅游业和出口型农业遭受严重打击,也使得肯尼亚先令一个月来(尤其是近两周)一路从101水平跌到目前106水平,哪怕央行一再出手也暂时没能遏制下跌趋势。
前几天我在Naivasha,看到不少当地居民在湖里钓鱼,当地环保主义者告诉我最近增加了许多非法野生动物盗猎和非法捕鱼,其中很多人是附近花场的雇员,鲜花出口大受打击,花场没钱发工资,工人们也无以为继。
这样的环境下,本就失业率不低的肯尼亚,社会治安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隐患。我和家人都谈过了,对之前较为松懈的安全防范重新树起了圣诞节时的警惕。
我自己的tips比较适用于像我这样的小家庭,如果你是大集体生活在一起,就权当参考吧。
水、电、通讯,这些基础设施很难以个人之力预防,我能想到的不过是在家多囤几桶饮用水。有备用发电机和应急水箱的小区可以督促小区物业囤好油和检查应急设备。
如果要不出门的前提下,保障食品和生活物资供给,我们就要做好线上购买、配送等准备,当然前提是这些产业供应链不断裂。
关于线上购买、配送、支付,我准备了以下几个tips:
Foodplus、Naivas和zucchini等肯尼亚连锁超市都已开通网上购买平台,手机和电脑均可下单。另外还有专门的线上生鲜网站。有挺多平台都支持当天送达。
具体有哪些选择和生鲜日用网购体验,请参考一年半前的一篇推文:
肯尼亚生鲜百货网购指南
。
推文里大多数内容还是有效的,只是foodplus的网购平台转到了貌似第三
方平台Grocerypik。
群里有小伙伴曾反应,转Grocerypik后体验似乎
更好了。
不过,这些网站近来很可能线上订单大增,有可能配送及其他后台处理能力一下子跟不上。好在至少有挺多不同的购物网站选择。
二、培养几个自己信得过的摩托车骑手、留好你常光顾的商家的联系方式。
准备几个骑手总是挺有用的,这是我生完宝宝坐月子的时候开始意识到的。那时出门不方便,新手妈妈又总是缺这儿少那儿,肯尼亚的好友跟我分享经验,让我别自己乱跑,能交出去的事情就交出去,尤其是跑腿这件事儿。
后来我发现有人跑腿真的是太方便了,随时买个东西懒得出门、紧急的物件或者文件要送,他们都可以帮忙。而真正需要的时候,这些车资,其实花得也都挺值的。
当然你可以用uber/ bolt/ little rider/ Glovo的boda,它们的体验也都挺不错的。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建议还是有两个你认识的摩托车司机,以防在任何大众工具都不灵的情况下,你有这个跟你保持关系的人可以帮你。
另外,如果不放心使用uber等等这些工具,担心骑手的卫生问题,你还可以培养自己熟悉的骑手,给他们配好消毒液和口罩之类的。总之,有认识两个紧急时可用的骑手总是好的。
还有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支持线上购买,比如中国超市就没有线上的这个选择。建议留下你平时光顾的商家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的骑手或者你自己的熟悉的那几个骑手去拿货。
能下订单、有配送,最后还得能付钱才行。如果你还没开通Mpesa的话,请马上去Safaricom开通吧。Mpesa几乎可以让你在家支付一切费用,包括水、电、学费、电视费等等。
有些小伙伴开通了Mpesa,但是不知道如何充值,也有些小伙伴习惯去到Mpesa Agent那里现金充值。这里给的小tips是,如果你在肯尼亚有银行账户,大多数银行是可以做到跟mpesa互转的。具体方法可以咨询自己的银行。我个人使用的渣打银行可以通过个人网银里的“Payments - Pay bills”直接从银行账户转Mpesa账户,或者拨打*722#通过USSD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没有本地银行账户的小伙伴呢…就一次多存点吧…或者请有银行账户的小伙伴帮忙转钱至本人mpesa,然后再微信转回给对方?总之,以大家的聪明才智,总归有办法的。
先前说了肯尼亚鲜花出口受重创,鲜花农场大多损失惨重。玫瑰花娇嫩,花期短,卖不出去就凋了。品相贵重的花由于一直以来严重依赖出口,没有建立本地销售的渠道,出口一萎缩,就基本等于没了销路。
群里有位小姐姐,在联系帮一些花场本地销售鲜花。群里的几个小伙伴订了,反馈都挺不错的。
感兴趣的小伙伴直接加以下群联系吧。组织买花的小姐姐需要有足够的量才能够安排呢。(我只是一个“热心的观众”,跟我没有利益关系哈)
正好今天群里还有小伙伴问,哪里有卖玫瑰花茶,我想,要不用滞销的肯尼亚玫瑰自己晒个?哈哈。上网搜搜晒玫瑰花茶的方法吧。还可以找找有哪些玫瑰花甜品的配方呀。
另外,我也听说有一些其他华人朋友在组织类似的活动,有能力的小伙伴请一起支持吧 :)
肯尼亚马上也封国际航班了,留下来的小伙伴就要跟肯尼亚人民并肩站在一起了。
重磅!《非洲金融科技产业报告》发布!
报告共
300页
,正文超过
10万字
,并配有
219张图表
、
3831个数据
!
现在购买,还赠送覆盖
520家
非洲Fintech企业的清单!购买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