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笙笙不兮
爱故事的水瓶女。 你想倾诉,我来听。 你想记录,我来写。 你只想看看,我来为你织一场梦。 微信公众号:笙笙不兮 公众号ID:ssbx-alwaysgirl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转载请联系本人,3Q。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笙笙不兮

「电影+」【简书观影团】《不成问题的问题》| 一出人情浮世绘

笙笙不兮  · 简书  ·  · 2017-12-02 07:31

正文

苟且性命于乱世,能有这口气活着就好。

——丁务源


文 | 笙笙不兮


01 故事背景


好电影应是什么样子?

于我而言,观时有所感,观后有所悟,就可算作一部好电影。

《不成问题的问题》就是这么一部电影。

结构严谨,细节感人,演技高超,主题深刻。

它改编自老舍的一篇同名小说,篇幅不长,可以两相对照加深理解。

故事发生在1943的重庆——三十里外的半山腰。

那里绿竹矮树,安静清幽,是战火硝烟到不了的乱世桃源。

桃源与人世,由一道刚转过峡口的江水连在一起。

江边有个小小的渡口,紧挨着一条窄窄的小路。

路的那边,就是树华农场。

关于这里的景致,原文对此是这样描写的:

江上的小渡口,离农场大约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转头来,望一望这美丽的地方。
他们若上了那斜着的坡道,就必定向农场这里指指点点,因为树上半黄的橘柑,或已经红了的苹果,总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赞几声的。

在这片与世无争的风景深处,隐匿着一段值得推敲的人情世故。


02 左右逢源丁务源


一滴落进海洋里的水,有没有可能激起浪花?

树华农场主任丁务源,用实践告诉我们,能。

不但能,还能借力打力,翻手为云覆手雨。

这种技能在人世,往往被称作世故。



影片开场是清晨。

丁务源睁眼,漱口、更衣、对镜,举手投足从容不迫,隐有大家之风。

紧接着,他突然对镜作揖,满脸堆笑:

“三太太,您要的东西我给您带来了,请过目。”

从容眨眼变谄媚,大家瞬间变小兵。

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在丁务源身上融合得浑然天成。

再配上影片的黑白基调与零星几处的背景音,扑面而来两个字:

质感。


开场五分钟,定基调,立人物。

一场丁务源与几位太太小姐交谈的戏,让人惊叹于此人的八面玲珑,做事滴水不漏。

他为每位太太都分别带了礼物,给许小少爷办生日宴,权当做人情,人情不能要钱。

在太太们面前,丁主任从不多言,却又时时应和一声,让人觉得他好像说了许多话,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不过,三太太有个真假难辨的疑惑:

丁主任,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你说农场的果子结得这么好,怎么还赔钱呢?

为什么会赔钱?

因为他们用错了人。



丁务源,丁主任,管理这座农场已有半年。

农场赔钱就在这半年。

工人在农场偷鸡摸狗,他似乎看见了,又似乎没看见。

与此同时,丁主任还为工人指了条生财的明路:

卖猪菜的钱,你们自己留着,农场不能要。

——于是农场上好的白菜,总要缺斤少两。

他去城里转一圈,总要给工人带些想买的物件,然后在发工资时一手赠物,一手扣钱。

——价格虽然高一些,可质量终归是好的呀,丁主任的眼光错不了。

他在上工时间和工人一起搓麻将、推牌九,一脸亲切地表示:

牌场不分大小,赢了拿走,输了认命。

——当然,丁主任的牌技和牌品一流,十次总有八次是赢的。

对丁务源,小说里开篇一句话,概括得可谓精准:

他是一切人——中外无别——的乡亲。

他永远微笑,永远面面俱到,永远恰如其分。

所有人都觉得即使吃了他的亏,也是应当的。

除了佟老板。


因为农场亏损,作为合伙人之一的佟老板没有分到钱。

他看透了丁务源,一心想要换掉他。

于是才有了新任主任尤大兴,有了秦妙斋与尤大兴的针锋相对,两败俱伤。

当然,坐收渔利的那个人,永远是微笑的丁务源。

他不动声色窥全局,把物产丰富的树华农场搞得屡屡亏损,却从容稳坐农场主任的位子,群众基础极深。

——现实不现实?社会不社会?


03 信口开河秦妙斋


秦妙斋这个人物,是个十足十的伪文青+流氓+信用值为负的富二代。

他穿西装,说洋文,对文学书画侃侃而谈,却从未有人得见真迹。

他有满腹大道理,深谙少女心事,对佟老板家的千金稍一撩拨,就皱了一池春水,顺利骗吻。

他就像一个坑蒙拐骗的江湖骗子,打着艺术的旗号赖在农场,房租永远在路上。



在与尤大兴的争斗中,秦妙斋煽动工人造反,力保不催房租不赶人的丁务源。

他设计工人用偷来的鸡蛋贿赂尤夫人,为日后诬陷尤主任贪污埋下证据;

他一副吊儿郎当公子哥的阔绰派头,却在输钱时拿花生米打发工人;

他自己没出一分钱,四处筹款像模像样办画展,却没有一幅自己的画作。

他聪明却又肤浅至极,信口开河,言行迥异,想用人心而不得,尚处于丁务源的起步阶段。

佟小姐很快认清了他的真面目,留下一封诀别信,字字珠玑,愤慨之至:

你如此体面的一个人,竟然和工人们打牌时赌花生米。
你说自己是全能艺术家,可那些本事却没人见过。
前些天,你的朋友被当做汉奸抓走了,你却不闻不问。
……
我爱的人,必须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正人君子,而非一个满嘴狂言的小人。
你我的缘分就此为止,再会吧。

秦妙斋是丁务源的一枚棋子,由他赶走尤大兴,再被丁务源告发被捕,身败名裂,狼狈退场。

他处处想着愚弄世人,却终被世人所愚。

——现实不现实,社会不社会?


04 刚直不阿尤大兴


没有人会否认尤大兴的学术和业务能力。

留洋博士,精电路、擅园艺、通管理、懂账目,相比于丁务源,尤大兴就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脸上写满“真才实学”四个大字。

遗憾的是,也没有人会否认尤大兴不懂人情世故。

他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硬邦邦,冷冰冰,对一切不合理现象明察秋毫,并且事备躬亲,力争做一个兢兢业业的管理者。

他给长期懈怠的工人制定约法三章:按时出工、杜绝营私、严打偷盗,把不合适的人选一律清退,毫无回旋余地。

于是在秦妙斋的煽动之下,尤大兴这块石头,一时激起千层浪,把自己拍在沙滩上。



他的结局,是在一个不见天日的雨天清晨,拎着初来时的行李箱,带着委屈不甘的尤太太,离开了这片蒙昧的土地。

在与太太交谈中,尤大兴曾说了一番话,格外发人深思:

这个农场,自然风光倒是好,但是人太坏了。
他们就像是一群无知的虫子,是最最低等的生物。
我总在想,就算我们留下来,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有历史车轮无情地往前走,才能碾压出一个新的时代来。

他活在一路向前的当下,而农场的人们永远不会懂。他们被锁在时代的暗影里,对迂腐乱象甘之如饴。

——现实不现实?社会不社会?


05 说回电影


观影时,我一度怀疑,导演梅峰应是个重度强迫症患者。

论结构,影片是工整至极的三幕剧。

甚至用三个主人公的名字来划分章节,情节脉络清晰可见。

论构图,几乎全部采取中景定点拍摄。

人物端端正正活动在屏幕正中央,所有画面都有种近乎偏执的对称。

论音乐,几乎没有。

除了尤大兴带领农场工人热火朝天干活时,出现过短暂欢快的纯音乐,少有的几处背景音,也几乎全都是打雷下雨之类的自然音,极度考验演员演技和台词功底。

论细节,无可挑剔。

黑白电影,长袍马褂,旗袍西装,处处透着一股新旧交替的时代感,连字幕都采用复古字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