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7日,对东阳市人民医院来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
当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杭州举行仪式,公布了第四周期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三甲医院首批通过名单,东阳市人民医院成为省内县域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应争先,在同行的热烈掌声中,从省卫健委领导手中接过了那本沉甸甸的镌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银灿灿字样的证书。
县级医院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高低。近年来,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技术能力提升、承担社会责任、医共体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作为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和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共体建设和分级诊疗试点地区,获得了国务院的督查激励和浙江省政府的表彰。医院品质化、集团化办医优势充分显现,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最新公布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到了全省16位、县市医院第一。
今天我们带着一份期待深入东阳市人民医院,探秘浙江省县域首家三甲医院评审之路。为此,筑医台资讯记者对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吕忠进行了专访。
早在1993年,在东阳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董事会(现改称理事会)为主体的医院治理结构,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经验被吸收入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理想模式”,曾被《健康报》誉为“医疗领域的‘小岗村’”。
27年以来,医院以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为切入点,探索了现代医院制度建设,形成了符合公立医院运行目标的经济管理方式,构建了成熟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推出了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医院的运行品质处在行业前列,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提前完成了90%病人在县域内诊疗的医改目标。2019年,东阳市因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东阳市人民医院功不可没。
吕忠院长说:“医院实行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一步改革我们走得早,也很坚定,可以说是开拓了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在这样独特的管理体制框架下,该院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与众不同的机制改革:
第一
,
东阳市人民医院推行以医疗增加值为核心的经济运行管理,为自我发展创造了足够的条件,使得医院的能力提升速度飞快。近30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内部管理自主权,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来保持运营的最佳状态,实现了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良好的经济运行结果,为员工薪酬水平的提升与医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
第二,
医院推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核心的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与人才市场化相匹配的薪酬体系。2002年开始,医院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全院工资总额由理事会确定,医院业务收入减去变动成本提取相应基金后,76%用于职工薪酬,24%用于医院建设发展。2017年人员经费占医院业务收入达41%。合理的内部分配形式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目标,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
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大提升了医院运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医院建立了600多个内部管理制度、100多个标准化作业程序(SOP)、250多个临床路径,自主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RP),形成了一套实用可靠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医院先后获得金华市政府质量奖、浙江省卓越经营绩效奖。
第四,
推进“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训体系。医院参考国际先进的住院医师培训的经验和六大核心能力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培课程要求,建立了富有自己特色的“五位一体”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包含住院医师(3年)和专科医生(7年)的10年培训计划,使年轻医生的成长速度显著加快,并于2017年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县市级医院第一批)。全体住院医师都有机会到境外先进医院学习。
第五,
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标杆,不断提升学科能力和水平。近30年来,医院始终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作为公立医院改革最核心的工作来抓。2006年和2009年分别启动两轮借鉴国际先进医院管理经验,建设优质服务体系的工程。在内地,向全国顶尖学科学习,实施“一科一标杆、一科一计划、一科一特色”的学科发展战略,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心脏外科处在浙中西地区领先地位,肿瘤、普胸、心内、重症医学、骨科等专业都成为浙江省县级龙头和金华市重点学科。2019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了该院技术能力提升的成果,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
一家县级医院,从二甲到三乙,从三乙到三甲,从传统制度到院长负责制,吕忠院长一路见证东阳市人民医院一步步走向强大。谈及改制过程中的困难,吕忠院长打开了话匣子。
在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等级评审后,医院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实现进阶三甲医院的愿望,就需要全面提升科研与教学综合实力,搭建一个更加复合、水平更高的平台。当时,医院是温州医科大学(下称“温医大”)的教学医院,与温医大有20多年的教学合作基础。考虑到这层关系,医院决定与温医大建立紧密型协作体,申报成为温医大的非直管附属医院。“这一决定,是突破当时局面的利器。”吕忠院长感慨。
2009年1月医院通过温医大的评审,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
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往往需要一支优质的医疗专业团队与一定的医疗服务人口量作基础。
为了进一步打破发展空间和人口总量的局限,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合作方的请求下,全面托管了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这是一家位于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占地100亩、按照1600床规模和三甲医院标准建设的综合医院。
2016年3月11日,东阳市人民医院义乌院区开业运行,从管理团队到专家队伍,均由东阳派遣。四年多来,医院移植了东阳市人民医院的优秀文化和精细化管理经验,从零开始,运行快速而稳健。
医疗技术人才的不足,是阻碍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的一大难题。而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东阳市人民医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高医护人员薪资待遇并落实到位。在招聘中,公开薪资待遇信息;入职后,严格遵守承诺的薪资待遇标准并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尽力解决外来人才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全方位、多手段吸引人才。
在人才的培养上,制定公开透明的晋升管理制度。本科生进入临床领域后,可以凭考试成绩的次序选择自己中意的专业,公平选择临床专业;实行公开竞聘制度和晋升推荐制度;严格执行各级培训制度,尤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整体质量较高;为医生提供赴欧美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技术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制定完善的薪酬激励体系,落实岗位工资制度。
实施“一科一标杆,一科一计划,一科一特色”的“六个一”专科技术发展战略,创建6个省级龙头学科,建成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多发伤抢救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等六大急救网络,实现了心梗病人和脑卒中病人零外转。
推进“内科有创化,外科微创化”,每年完成心脏冠脉搭桥、主动脉置换等心外科手术200多例,肺癌、胃癌、肾癌、大肠癌等实现了常规腔镜下手术。心脏外科处在浙中西地区领先地位,肿瘤、普胸、心内、重症医学、骨科等专业都成为浙江省县级龙头和金华市重点学科。医院成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骨科、生殖)。去年11月份,又有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浙中分中心、浙中大血管心脏中心在该院成立。
在东阳市人民医院,精细化管理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格局,涵盖了医疗质量、经营管理、后勤保障、薪酬分配、人才培养、护理质量等各个方面,渗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科学的质量标准,改变粗放型经营模式,构建精细化质量管理和经济评价体系。引入平衡计分卡、品管圈、丰田生产方式等现代管理工具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平均住院日、药占比、临床路径入径率、危急值30分钟处置及时性等重要医疗质量指标居全省前列,质量评价数据被省卫生健康委质评办列为全省质量标杆性参照指标,同时获得金华市、东阳市政府颁发的质量奖。
今年开始,医院又启动推进内部管理制度3.0体系,在原来精细化制度、流程、标准作业书的基础上,以全面活化、细化、结构化为载体,并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实现精细化管理体系再升级。
2017年,各级政府推出了“县域医共体建设”这一重大决策。东阳市的目标是“建设有质量的医共体”。东阳市人民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承担起了东阳市医共体改革建设的重任,党委书记应争先担任了医共体管理中心主任,承担医共体建设“总执行人”的任务,依托东阳市人民医院二十多年来的改革经验,执行照统一的管理制度,由医共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经济管理,建设人才池,在薪酬分配、质量管理、全科医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医共体“东阳解法”,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招人难、留人难、发展难的发展难题。
全市6家公立医院和18家镇(乡)医疗机构组成了一个医共体,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在东阳市医共体建设中,东阳市人民医院的主要承担了以下工作内容:
第一,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东阳市医共体建设建立了32个管理制度,4个层面的会议制度,构建了“医共体实施意见”“医共体章程”等一系列涉及搭框架、建体系的运行性制度,重构了政府相关部门、医共体及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层面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确保人、财、物、事等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实行集团化、标准化运作。
第二,
精细化的质量管理理念。东阳的医共体建设成立了8个质控中心,从病历、药事、院感、护理、放射、超声、检验、后勤保障这8个方面把东阳市人民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延伸到医共体建设当中。
第三,
建立全市医共体经济管理体系。东阳市人民医院的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运行管理中,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制定26页11400多字的经济管理管理制度,全市医共体成员单位统一管理,做到体系完整、层级清楚、职权明确,运行高效、监管严密,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经济运行更安全、稳健,保障可持续发展。
第四,
建立动态薪酬分配体系。东阳市人民医院把岗位绩效工资动态管理延伸到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六位一体”的员工绩效工资制度,将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为城区、平原、半山区、山区4类,各区域经济分配系数各不相同。真正实现基层医生做不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有巨大差别,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第五,
创立模块化培训方式。东阳市人民医院凭借师资优势,设计了“模块化”专科培训,建立17个模块化,加速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的成长。另外,为解决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人才缺乏和山区缺人问题,建立了“人才池”的策略,对纳入“人才池”管理的新参加工作人员实行“8年轮转”工作制,其中有1年在东阳市人民医院进行培训,并从培养、晋升、待遇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如今,医共体建设呈现出群众满意,业务量增加,财务运行稳健,职工收入提升,医保费用可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医共体的“东阳解法”成为全省标杆。《人民日报》、《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东阳医共体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登上三甲综合医院平台,对于东阳市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在拥有600多家三甲医院这个大舞台上,我们还是一个新晋选手,医院各个方面工作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吕忠院长说,接下来,东阳市人民医院要做的,
首先
就是要不断磨炼自己,努力缩短和其他优秀三甲医院的距离,逐步赶超,一步步去刷新自己在三甲医院大舞台中的排位。
第二,
跟紧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的建设步伐。目前,东阳市人民医院正在积极推动东阳和校方合作开办的“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项目。温州医科大学东阳校区落地,将填补浙中地区没有医科大学的空白,也会成为东阳市人民医院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第三,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金华地区第二个三甲医院,今后会在金华市范围之内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规划,医院将本院区和巍山院区以及义乌天祥医疗东方医院共同构成一个医疗集团,把他们打造成浙江省中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医疗集团。“这是我们东医人今后30年的奋斗目标。”吕忠院长强调。
“前二十年,我们用‘十年磨一剑’的执着,跨进了三甲医院平台,这是上级领导正确领导与关怀、全院上下荜路蓝缕齐心携力的结果;接下来,东阳市人民医院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与健康服务上不会固步自封,在追求医院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会停滞不前。”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咬定新目标,扬帆新征程,通过下一个二十年、三十年的努力,把东阳市人民医院建设成具有省级医疗水平的高质量综合性三甲医院;要建成浙中地区高质量的三甲医疗集团;还要在东阳参与促成并协助办好一所高质量的医科大学校区。这就是东阳市人民医院的中远期发展目标。”
“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有东阳市人民医院体系三家医院3000多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新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