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摄影报
《中国摄影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是中国摄影界的权威动态信息刊物,是中国发行周期最短、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摄影类专业报纸。新浪官方微博地址:http://e.weibo.com/cppclub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日经济新闻  ·  优惠结束,DeepSeek涨价! ·  昨天  
木木说卡  ·  2025年申卡指南! ·  4 天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供參考】嬰兒奶粉非處方成藥3項專項物價調查 ·  3 天前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供參考】嬰兒奶粉非處方成藥3項專項物價調查 ·  3 天前  
常州日报  ·  -6℃,有严重冰冻!常州开启“速冻模式” ·  3 天前  
常州日报  ·  -6℃,有严重冰冻!常州开启“速冻模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摄影报

点评 | 树

中国摄影报  · 公众号  ·  · 2024-12-05 08:30

正文

秋风四起,层林尽染,一片诗意。摄影人镜头中的树木景观,可以独木成趣,也可三两相映,还可葱茏茂密。既可以深入其中,寻觅细微局部,又可超然物外,发现角度关系。拍摄树木时,重点可从色彩美感、最佳时机、整体与局部三个方面去切入表现。
色彩美感: 树木的色彩丰富多变,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元素。通过构图和用光凸显树木的色彩魅力,往往能获得精彩的画面。但树木本身结构复杂,容易产生杂乱之感,因此在构图中需要懂得取舍,以简洁的元素和构成效果来凸显和表现色彩。比如将蓝天作为背景,同时表现树木的高大和挺拔;或者运用树木自身或与环境间的色彩对比与协调,营造均衡的视觉效果。当然,光线也是有效的助力,比如顺光可以凸显色彩,逆光可以刻画枝叶的半透明质感,带来富有光感的色彩效果。
最佳时机: 日出和日落前后的时间段往往是拍摄树木的最佳时机。这两个时段的光线柔和、多变,充满了表现力,尤其是金色光线会让林木染上金黄色调。早晨时段往往还会有晨雾出现,能够增添神秘气氛,为拍摄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可能。对于树林而言,我们可以提前寻找好能够俯视的制高点,等待日出或日落,并使用广角镜头表现林木景观的宏大气场;也可以深入林中,寻找有趣的树木个体拍摄,只是林内光线明暗多变,对曝光要求较高,要熟练控制明暗反差,比如选择在阴影中拍摄,或者利用枝叶遮挡直射的阳光。
整体与局部: 不管是一棵树,还是一片林,整体与局部的取景角度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当镜头面对面积较大的树林时,取景可能更适合于寻找远距离或高位角度,比如使用无人机,或寻找一高地,对树林的色块、线面等特征进行分析,表现整体印象。当然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截取生动局部。当深入林中寻找趣味点时,比如树干上的红叶、富有排列趣味的树木、树木与其他景物的生动结合,像一条小溪、几块石头等,都可以作为拍摄目标。从内部去发现富有趣味的局部画面,也是常用的拍摄角度。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入手,在构图时,都要尤其注重线条的引导和分割作用,以及色彩的点缀和协调性。

柿子熟了  杨颖 摄 点评人:薛云麾(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摄影家协会主席)
点评:作者居高拍摄,生动展现柿子树上和树下的情景,人物的位置安排恰到好处,在画面中形成三角形结构,丰富了视觉形式,其动态捕捉和周边环境的真实描写,也带给观者身临其境之感。现场的侧光照明带来的明暗塑造效果,让各个元素更具立体感。

玉树琼枝  施青山 摄
点评:准确的曝光处理营造出高调的画面效果,恰当的主体构置保证了枝条形态的生动性,同时也给画面带来饱满和疏密有致的视觉效果。白雪与树枝形成的色调反差,如同画笔一般勾勒出树木的结构,可谓生动。

冬雪  张明 摄
点评:使用闪光灯将飘雪凝固于画面之中,明暗中渲染出了雪色的空间氛围,树木展现出远近层次和疏密排列之感,不同的结构以大小不一的明暗状态奠定了画面的形式特征。

沙漠胡杨  刘波 摄
点评:使用无人机从空中俯拍,巧妙利用了河道的曲线特征来分割画面,形成构图,带来富有动感的形式。点缀其间的胡杨在沙漠背景下格外凸显,并在河道两侧形成色彩和疏密上的呼应与对比效果,增强了趣味感。

夜宿秋林  莫千威 摄
点评:结构均衡,形式感鲜明,侧逆光对树木产生的刻画效果,较好地展现了枝叶的质感形态和色彩效果,明暗对比间营造出鲜明的光影氛围,帐篷与树木的依次过渡则增强了画面的秩序感。

生命礼赞  赵丹岗 摄
点评:清晨低矮的侧光带来生动的光影效果,沙漠起伏的纹理看上去轻柔细腻,被高光点亮的局部,则增强了画面的明暗层次,韵律感足,而处于沙漠之中的胡杨也在金色光线的映照下,展现出了生命的力度。

鹿非鹿  魏勇 摄
点评:作者取景角度巧妙,通过借位,将黄牛和其背后的树木作了幽默的结合,看上去如同“鹿”角一般,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彰显了主题趣味,为平凡的景观平添了吸引人心的要素。

宏村夜未央  牛维美 摄
点评:余晖使得景物产生金黄色彩,较低的地平线构置,确保了有足够的天空面积来容纳树枝,使其形态毕现。通过恰当的构图处理,合理安排了树枝、天空、山峦、村庄和湖面的位置,非常巧妙。

生命之树  高潮 摄
点评:空中俯拍是拍摄大型树林景观较常用的角度。摄影师将黄色调的树林安排在中心位置,在雪地衬托下,展现出生动的形态,吸引人心。巧妙之处在于一片树林在俯视角度下变为“一棵树”,凸显了蓬勃顽强之意。

红树林的孩子  田明章 摄
点评:作者在树林内部取景,采用平视的视角刻画人物的情态特征,营造出温和、亲近的视觉感受,环境的绿色氛围与人物的红色服饰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进一步强化纯真美好的形象。

冬韵  罗金姬 摄
点评:柔和的光线带来生动细腻的结构刻画,不管是银装素裹的山体树木,还是蒸腾的云雾,都展现出较强的细节层次,平直的地平线构置保证了画面的稳定性,并营造出较强的空间透视效果。

树到晚秋鸟为叶  刘昀溪 摄
点评:落满了枝头的小鸟像极了树木的枝叶,在有意而为的满画幅构置下,格外吸引人心。明亮的天空背景让繁复的画面元素更加凸显,强化了主题氛围,虚化的飞鸟带来动感,起到了对比之效。

南国雪色 邓毅 摄
点评:空中俯拍将蜿蜒的公路形态生动展现,被白雪覆盖的树木进一步衬托出了公路的样貌,同时也让树木保持了统一的色调和简化的效果,作为点元素的汽车被巧妙地构置于显要位置,起到了点缀的作用。

杉湖晨曦 周进池 摄
点评:景观中轻薄的雾气营造出浓淡虚实的意境,赋予画意氛围,林立的树木或疏或密,在倒影的映衬下,更具视觉的节奏感。飞进画面的白鹭为静谧的景观带来动感因子,是画龙点睛之笔。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4年·第 87期· 4版


文、点评:刘冰


声明:本文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取得授权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