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自:体验进阶(ID:
Advanced_UX
)
越是大厂知名产品,骂得越多;小厂不知名产品,反而容易幸免。
很多人的职业目标就是去大厂,按理说大厂里应该汇聚了全国顶尖的人才。这群人加班内卷搞出来的设计改版,不但得不到用户几句夸奖,反而是一片骂声?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你说,是因为国内整体设计水平不行,还是用户老爷们太难伺候了?
To-Do是微软耗资2亿美元买下Wunderlist后打造的,YouTube仅广告费就超过了B站总营收的十倍。二者在商业价值上都碾压国内的竞争对手,设计上却未必更受国内用户欢迎。
可见,大厂设计改版被用户骂,并不是因为国内整体设计水平不行。
这些大厂从用户身上赚得盆满钵满,被挑剔一下怎么了?可别得了好处还卖乖。
这么来看,用户可能确实不容易伺候,但这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做产品,就是要以人为本,用户再难伺候,可不还得伺候吗?
比如我最近发的「我的淘宝」改版:
再比如我之前发过的「网易云音乐」改版:
总结一下,用户对于设计改版的抱怨,基本集中在“
被迫改变习惯
”这件事。
作为一名前大厂设计师,让我回忆一下自己和同事在做改版设计时,是如何考虑老用户习惯的……
甚至我从PR团队的内部邮件里,也很少看到用户对于设计改版的吐槽,通常还表现出“一片大好,兴兴向荣”的舆论观察。
说真的,如果自己去网上搜,否则大厂设计师可能还真没啥机会看到这些负面反馈。
因为大部分用户该用还得用,该花钱还得花钱。只要业务数据上看不出大问题,公司就不会把那些“负面评论”太当回事,甚至还形成了“改版肯定会被骂”的认知——麻了。
但设计师的用户的思考总是过于“理想化”,很容易忽视用户的“学习成本”
。
设计师总喜欢这样想:“我的设计这么🐮🍺,用户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怎么了,很划算的啊~”
然而对于广大老用户来说,平时上班上学已经把脑子用完了,使用产品全全凭直觉和肌肉记忆。现在改版后突然要求自己带上脑子,你一个非刚需又赚自己钱的产品,何德何能……
这显然不能怪用户,因为用户体验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用户不带脑子地使用产品。
只能说,设计师面临较大的职场和业务压力时,分给用户的精力有限。再加上信息隔阂,就更理解用户的真实痛点了。
如果真有一个对用户负责的设计师,或者关心舆论的领导,希望自己负责的设计改版少被骂点,能实现吗?
但……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或者耍耍嘴皮子的话,我倒是不介意再多扯两句。
1.不要改变用户习惯
点击率较高的入口,能不变就不变。如果非要改,那也必须慢慢来。
例如「我的淘宝」的收藏功能点击率很高,对用户来说,已经习惯了去头像下找五角星。
然而,
「我的淘宝」
这次改版,把五角星去掉就算了,还把入口挪到了页面中心,跟用户习惯差别太大了。
还有权益
卡片
,之前放在购物信息的下方,对大部分用户来说,不感兴趣的话可以无视。
但是改版后把将其提高到头像下方,还把颜色做得这么鲜艳,相当于强迫用户必须看到这块信息了。尤其是用户在头像下方找收藏时,突然看到这么个东西,难免要皱一下眉头。
2.
回应用户的强烈抱怨
淘宝PC端今年也做了大改版
,但同样被骂翻了。
其中被反复提到的一点是,“强制用户转到手机端”被抱怨好多年了,大张旗鼓改版后却还是没解决。
如果淘宝的PC端起它都没改,只是允许用户不登录使用,也不强制扫码,那肯定不会得到这样的批判。
“避免改变用户习惯”:这可能导致产品改的太慢,可能满足了老用户却丢失了新用户。例如Word、Photoshop等,就面临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