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自然·通讯》: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浙大伍广朋教授课题组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东师大张利东等Angew:中空水凝胶管,一 ... ·  4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金发科技将出席2024年无人机创新技术产业链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陶冶教授团队和福州大学陈秋水教授 Nat. Commun:高效纯有机自由基闪烁体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09-26 12:53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有机X射线闪烁体(OXSTs由于具有原材料来源丰富、结构易修饰、易加工制备、成本低和可柔性等优点,在X射线成像、辐射检测和光动力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一直是材料化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人员所开发的OXSTs主要为闭壳型材料,根据其激子利用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室温磷光材料。它们在高能X射线激发下会产生25%可辐射发光的单线态激子和75%三线态激子三线态激子由于自旋禁阻和空气敏感等特性,在各种光物理过程中会被耗散掉,这降低了闭壳型OXSTs的激子利用率。另外,三线态激子固有的长寿命属性会导致闭壳型OXSTs的辐射发光寿命过长,限制它们在X射线成像中的应用。因此,如何避开三线态激子所引起的激子利用率低、稳定性差以及发光寿命长等问题,是OXSTs材料领域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


1 OXSTs材料的辐射发光机理及其自由基OXSTs分子结构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陶冶教授团队和福州大学陈秋水教授团队提出将开壳型有机发光自由基作为闪烁体,其在X射线激发下只形成跃迁允许的双线态激子(图1),能够避开长久以来OXSTs材料中三线态激子自旋禁阻带来的激子利用率低等问题。作者设计制备了两种卤代三苯甲基红光发光自由基,它们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溶液下荧光量子产率可达80%(图2并且,它们溶液下的发光寿命只有40 ns左右,比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和有机磷光材料短了几个数量级,这使得他们作为闪烁体应用时,可以避免鬼影的产生。两个自由基材料展现出优异的辐射发光性能,可以与经典无机和闭壳型OXSTs材料相媲美(图3)。良好的X射线辐射发光性能使得这类自由基闪烁体材料不仅可用于X射线照相术中对各种物体进行对比成像,还适用于医学高分辨率显微CT成像系统,对竹签的纤维脉络进行清晰成像(图4)。该研究工作不仅证实了纯有机发光自由基作为高效闪烁体的可能性,也为有机闪烁体材料在X射线成像中的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卤代发光自由基的基本光物理性质及理论计算


3 自由基OXSTs材料的X射线辐射发光性能


 4 自由基OXSTs材料的X射线成像应用

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Metal Free Organic Radical Scintillator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谢高瞻副教授、陈秋水教授、陶冶教授和黄维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生罗安晟为论文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罗守华教授在医用显微CT成像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该项研究成果同时得到了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国家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重主任基金,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课题及南京邮电大学“华礼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1482-8


相关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陈润锋、陶冶团队 JACS:共振结构动态诱导三线态激子的产生

南京邮电大学黄维院士、陈润锋、陶冶团队 Nat. Commun.:通过将孤立的手性发色团自限域实现蓝色圆偏振有机长余辉

南邮黄维院士团队陶冶教授和陈润锋教授课题组 JACS:单组份刺激响应聚合物长余辉

南邮黄维院士团队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课题组《Nat. Commun.》:多彩超余辉

南邮黄维院士团队陶冶教授、陈润锋教授《Appl. Phys. Rev.》:通过主客体掺杂实现低电压驱动的有机电致长余辉发光二极管

南邮黄维院士团队陈润锋教授和陶冶教授课题组 Sci. Adv.:全彩水溶性聚合物长余辉材料及其在多彩安全打印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