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中国化学党委召开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第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
在宣讲中强调,
要抓好“六个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开创中国化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化学微信公众号推出聚焦
研发创新、经营开发、生产运营、精益管理、安全固本、党建赋能
六个主题宣传专栏,全面反映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情况,持续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扩大中国化学影响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
聚焦研发创新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丁二烯法己二腈国产化“破冰”之路探析》。
中国化学天辰公司:
近日,在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辰公司”)所属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现场,生产装置平稳有序运行,员工们不断创新“摸高”,持续进行技术升级迭代工作。这是国内首台套采用自有丁二烯法己二腈技术、解决我国高端聚酰胺新材料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开创工业化生产的标志性项目,在技术受封锁、可参考资料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天辰公司坚决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的责任使命,用十余年时间蹚出了一条丁二烯法制己二腈技术国产化的“破冰”之路。
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现场
己二腈产品
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核心原料,是聚酰胺和特种聚氨酯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凭借着抗震、耐热、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尼龙66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在汽车发动机、电器、车体、高铁车体部件,大型船舶上的涡轮、螺旋桨轴、螺旋推进器和滑动轴承等部件上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是高端瑜伽服、速干服、弹力锦纶外衣、冲锋衣等民用服装的理想材料。
然而,过去只有少数西方跨国公司掌握己二腈的关键生产技术,且实行深度垄断和全面控制,通过掌控己二腈把控了全球尼龙66的供给。中国一直是己二腈的净输入地区,己二腈作为完全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被市场称为“尼龙产业链的咽喉”,不仅导致我国无法形成完整的尼龙工业体系,还给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困难。
与其受制于人,不如自我突破。己二腈国产化一直备受重视,被国家列为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项目,并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被明确为鼓励类项目。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制己二腈是目前全球产能占比最高的合成方法,因原料消耗低、成本低,被视为主流工艺进行国产化攻关。然而,由于生产流程较长、催化剂体系复杂、反应物涉及剧毒、技术壁垒及投资门槛较高,国内鲜少有企业涉足。
作为中央企业,天辰公司充分认识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大意义,从2011年开始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术,并于2015年9月28日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随后进行50吨/年己二腈中试、2000吨/年己二腈全流程中试,为工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0年5月,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在山东淄博开工;2022年7月,项目一期关键装置己二腈装置开车成功产出优级产品。2023年2月,尼龙66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第一批优级品。2024年4月,己二腈成功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
该项目的建设彻底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己二腈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补齐了产业链短板,使相关产品每吨价格从超过8万元迅速回落到2万元,对促进我国高端聚酰胺产业长效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化学加快打造“两商”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丁二烯法己二腈国产化“破冰”之路是天辰公司聚焦中央企业“两个途径”“三个作用”,践行集团公司“两商”战略,实施“一核多元”发展战略,强化技术研发“核”“芯”定位,实现“产学研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之一。这不是天辰公司的第一次突破性尝试,采用自主研发的绿色己内酰胺技术投资建设的福建耀隆己内酰胺产业基地于2014年投产,创造了全球己内酰胺最大单线产能纪录,带动我国己内酰胺自给率从30%提升至90%以上。
作为首批科改企业,天辰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结合处和现实突破点,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设”深度融合。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围绕“一核多元”发展战略优化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成立院士培养对象工作站和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培养工作室、单独制定研发人员岗位序列和薪酬结构等方式构建以科学家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发展体系;用足“四个15%、两个五年”的激励措施,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管理规定》的制度,激发研发人员创新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