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也曾专注电子器件,也曾玩过高端金融,开银行办租赁,入地采矿,下地挖煤,一顿折腾猛如虎,4年市值蒸发93%,现在老板是真累了。连卖房保壳都假惺惺的懒得认真对待,可怜六万小股民。
恭喜大连控股(SH:600747),喜提沪市首家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名号。
01
喜提
“沪市首家”名号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目前,中弘股份(000979,SZ)、*ST华信(000765,SZ)、*ST雏鹰(002477,SZ)、*ST印纪(002143,SZ),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的四家企业已经”以身试法“了。而上交所还缺个喝头啖汤的。
这不,*ST大控(600747)拔得头筹,成为了沪市首家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把*ST华业(SH:600240)甩开近一个半月的身位。
昨天,*ST大控(600747)公告称,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将变更为“退市大控”,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10%,30个交易日后,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12月6日,上交所将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尽管此前,也就是9月11日晚,在*ST大控连续15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报0.83元之际,董事长林大光准备卖掉位于深圳前海的多套房产及采用抵押贷款方式筹集资金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额5000万元至2亿元。
但是买房子拿到回款也是需要时间的,常识好吧,而且都已经连续15天低于1元了。融哥打心眼里鄙视这种假惺惺的表态,当被人都是傻子嘛?
02
“劣迹斑斑”的大连控股
看一下*ST大控(600747)的股价K线图,融似乎看到了一种想要跌穿地平线的决绝与悲壮。
(退市大控K线图)
*ST大控的全称为大连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大连显像管厂,始建于1975年,曾经也是风光无限过一阵的。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电子器件制造企业,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东芝引进黑白显像管和电子枪生产线,生产的电子枪和精密轴曾被誉为亚洲“第一枪”和“第一轴”。
1993年改制,1996年上交所挂牌,在2001年通过国有股权转让,实控人变成代威,就开始了一顿折腾猛如虎。
代老板接手大连控股第一件事就是卖、卖、卖。一口气卖了上市公司旗下三家子公司,才摆脱被带帽的风险。
其中不免误伤,把收入及利润最大来源的商品房销售业务—远东房屋,主业公司沈阳东海电子产业有限公司也一同卖给了控股股东长富瑞华。
以保壳大业之名,几乎把家里所有能造血的资产都卖给了控股股东,融哥还是第一次见。
接着就是一顿买矿。
2011年,以6,700万元收购张少白持有的哈密市亚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
2011年12月8日,与托里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签订了《矿产资源整合协议书》;
2012年11月26日,与控股股东以及六宝(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了关于矿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然而,有矿并不代表能挣钱。而且开矿挣钱的速度实在配不上代老板的暴富野心。
更令人发指的是,已经装进上市公司的矿业最大采购方就是实际控制人关联企业大通铜业,且每年都会向其支付大额的预付款。
2018年年报大连控股预付大通铜业的17.46亿元货款,账龄已经超过两年,且合同丝毫未见执行。
光说还钱,就是光打雷,不下雨。
大连控股的每年末披露时,股权一直都是被100%满仓质押之中。至于原因嘛,各式各样喽。更牛逼的是2014年刚刚定增4个亿之后,股权就一直被冻结起来。但是人家的一句话解释,就是不影响正常经营,你能怎么办?
在此期间,大连控股屡屡挣扎在亏损线上,还不忘多次跨界收购供应链、酒店、建筑公司。
03
岂能让投小散买单?
对于这种公司,融哥都懒得财务分析。
嘴上一本正经的给你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身体上的种种行动实锤,代老板压根没想着好好经营上市公司,只要有壳在,就想着怎么用壳讲故事割韭菜。
2016年6月30日前,子公司福美贵金属向天津大通预付了总额为17.46亿元的货款,但双方并未发生任何实际交易,这笔预付账款也一直未归还。
2017年大连控股因未按规定披露其对自然人陈某向控股股东提供的1.4亿元借款,并开具3亿元的转账支票作为履约保证,被罚了60万元。
千方百计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是实控人法律意识淡薄且财技高超呢,还是“以罚代批”政策活学活用,用的好呢?
融哥现在微信搜一搜关键词“大连控股“,律师团队的投资者索赔征集代理公告还是排在前十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