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关于推动演艺市场
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加快推动我市国际音乐之都建设,促进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演艺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激发演艺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条 对演出经纪机构(至少签约3名音乐人且年度举办5场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首(次)年度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第二条 对年度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票房累计达2000万元,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累计达5000万元,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累计达1亿元,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累计达2亿元,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全年境外观众比例超过5%,再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第三条 对演出票务公司,其全年票务收入达5亿元、10亿元,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00万元奖励。
第四条 支持领军音乐人(团队)设立个人工作室(音乐企业),对年度开展10场300人以上营业性演出活动,给予最高20万元支持;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国际顶级院团和艺人来蓉演出,演出规模为1000人以上,给予每场最高20万元,累计不高于100万元支持;演出规模为5000人以上,给予每场最高40万元,累计不高于200万元支持。
二、推动演艺载体提质增效
第五条 对年度开展1000人以上营业性演出活动累计达100场的演出场所(单厅或单馆),给予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最高30万元奖励;达200场,给予最高60万元奖励。对年度开展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累计达30场的演出场所,给予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最高60万元奖励;达50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第六条 鼓励演艺场馆、旅游演艺场所及相关演艺市场主体更新安全性高、舞台效果好、稳定性强、能效等级高的舞台灯光、音响、显示、机械、特效等演艺设施设备,按照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第七条 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空闲楼宇、商业综合体、体育馆、街区和景区等资源改建演艺场馆,对累计投资额达500万元,按照投资额的10%且不高于200万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对首次认定符合演艺新空间标准,给予5万元奖励。
三、鼓励打造特色演艺品牌
第八条 支持市场主体与博物馆、旅游景区合作,围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和大熊猫生态文化等主题,创编特色演艺剧目,打造特色演艺品牌活动。
第九条 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实现国有文艺院团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大力扶持民营院团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市场且灵活多样的文艺演出团体,支持民营院团参与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
第十条 提升文艺院团影响力,鼓励文艺院团积极参与国内外知名度高、专业性强的演出和赛事,给予国内每场5万元、国外每场10万元补贴,累计不高于100万元。
四、支持演艺与旅游联动
第十一条 鼓励发展“跟着演出来旅行”新模式,支持旅游景区、博物馆、酒店、重要商业区联合演出举办单位策划演出专享购票优惠活动,开发设计演出专享旅游线路。
第十二条 支持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举办前2天至后2天期间,观众可凭演出门票实名免费参观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免预约参观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博物馆、成都市广都博物馆。
五、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第十三条 在确保安全形势可控情况下,文化和旅游部门、公安部门进一步缩短活动审批时限,适当提升人员核准容量;对一年内在成都市跨区(市)县举办的同一演出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门进一步简化申报材料。
第十四条 充分发挥政府和国有宣传媒体作用,加大对演出项目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在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期间,完善场馆周边临时停车位、公交接驳专线、地铁运输服务等交通保障,加强场馆周边餐饮、住宿、环卫、食品安全等联合监督治理。
第十五条 支持发展共享演排空间,鼓励市本级和区(市)县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演出场所、教育培训机构等,面向社会提供共享演出排练场所,为演出团队提供排演便利。
第十六条 支持演出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各区(市)县依据本措施制定配套扶持政策,推动全市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
本措施按照《成都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申报、管理、评审、拨付、使用、监督、评估等程序。符合本措施或市本级其他现行政策奖补条件的项目,按就高不重复原则予以奖补。本措施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解释。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