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班族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了,在一线城市,很多人上下班单程时间在1-2小时,这些时间占据了我们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设想一下,如果每天往返交通时间占到2小时,已经是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了,这段时间用于聊天发呆刷手机,醒着的时间里很大一部分就这么被浪费了。
但是很多时候,各类交通和通勤时间会被大家定义为碎片时间,听听书,看看朋友圈,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和我说过,我每天上班那么忙,也就上下班时间可以放松一下。这样倒也没什么问题,不过现在很多人说自己没时间啊,不管做什么都没时间。
那怎么才能让自己有时间呢?只能自己想办法。其实各类交通时间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突破口。一天就24小时,可以利用的时间还是要自己找。
其实如果你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找到座位,那么这块时间的利用效率就可以很高,习惯了这种工作方式,各类交通工具其实和自己家书房差不多。在上一篇文章中,带着三个孩子的宝妈吉田医生每天乘坐新干线上下班,有座位且不被打扰,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事情,这样的时间其实并不是碎片时间,不是等待时间,而是整块的时间。
比如对我来说,飞机,高铁,公交车(我家是终点站)都可以创造不同的专注时间,这些时间就不再是碎片时间,你都可以拧一个番茄钟了。下面我具体说说具体的场景。
飞机
我经常飞国内航班,时间1.5~3小时。除去起飞降落的时间,中间至少有45分钟到1.5小时的时间可以不受打扰的做任何事情。可以用电脑工作,所以类似写作,做课件这类需要番茄的工作,都可以放在这个时间段。
起飞和降落的时候虽然不能用电脑,但是现在国内很多航空公司都允许开手机了,照样可以用手机来写作或读书,这段时间也可以用来读纸质书,不过出门的时候不愿意带太多东西,最多带一本。
比起坐火车,乘坐飞机一般会有更多的等候时间,有时候会等的比较久,如果这段时间超过1小时,除了走路移动和办理各种事务,怎么也能找到一个番茄25分钟的时间才到登机。
无需选择咖啡厅,登机口的等候区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这段时间不是随机的,完全可以仔细计划一下。有了这样的准备,遇到航班延误,除非是联程航班可能会赶不上下一程,绝对不会有焦虑的因素。早到晚到反正对我来说其实无所谓,安静的做我的事情就可以了。
火车
火车上其实是最适合做事情的地方,小桌板拉下来,可写可画可用电脑,还没有人打扰。3-4小时左右的高铁可以坐很多事情,比飞机方便的是,你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到了25分钟就站起来溜达溜达,喝水上厕所都方便。
火车上一般信号都不太好,打电话有时候会很麻烦,而且非常费电,坐高铁的话,一上车就先把充电器充上电,问题就都解决了。我的手机有一个挂绳,上车先充上电,再挂到前排座椅上。
如果你仔细观察,大多数人在坐火车的时候会选择看剧看手机,其实如果你想做点什么,火车是非常好的场所。
公交地铁
公交地铁的生存环境会比较恶劣,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多没座位,如果你坐公交和地铁能够全程有座位,那车厢就是你的书房。我们可以在这段出行时间找到大块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如果不是,那就要想其他方法了。
如果你一个人居住,或者不需要送孩子上学,那可以选择早出门。多早出门呢?可以参考首班车时间,到你家地铁或公交那站最早的一班车,就选那一班。即使是一线城市,那个时间段也不会有多少人,基本都有地方坐,这个时候地铁公交就可以用上了。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不影响到其他乘客,拿出电脑或笔记本,都没有问题。
关于早出门这个问题,我自己亲身感受过,也和很多在北京的小伙伴聊过,他们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工作日的地铁确实是让人崩溃的,但是早班车人确实不多,完全可以找到座位。而且到了公司,时间还早,可以踏实的吃早餐,做一下今天的计划,清爽的渡过这一天。所以不妨规划一下自己的出门时间,再找到能让自己安静吃早餐的地方,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然,如果家里实在太远,首班车都拥挤不堪,那这一招可能不适用。
出租和自己开车
如果是自己开车,还是专心开车吧,安全第一。如果是坐出租,拿出电脑手机,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
交通工具上可以做的三类事情
1、个人提升和学习
你可以选择在交通工具上进行学习,尤其是每日的通勤时间,对于每天乘坐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上班族来说,这个时间每天会很多,时间也比较固定,可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好出门时间。如果是阅读,手机阅读最为方便,随时可以拿起来看。你也可以选择报一门网课,利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来看。如果你每天没有座位,使用手机最方便。
2、处理杂事
我们每天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有时候你会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卡在一个地方,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推进。把事情列出清单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哪些事情可以选择在上下班时间做?
做这些事情需要准备什么资料或物品?
比如你需要打一个电话咨询健身房课程,想打电话却发现没有宣传单页,自然这些事情就没办法做了。
处理杂事不需要特别集中注意力,也不需要相对安静的空间,可以考虑在坐公交地铁没座位,或者乘车时间比较短的时间段进行。例如乘坐地铁需要换乘,第一段乘车时间只有10分钟,你就可以选择这段时间做清单上的杂事。
3、休息时间
对于休息和工作,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只有在办公室坐下才可以工作,只有躺在床上才可以休息,其实不然。如果能让自己舒服一点,交通工具上是非常好的睡觉时间。
这点我们可以像明星学习,抓紧一切时间进行休息。一般明星在出席某个行程的时候,需要乘坐各类交通工具,他们非常擅长在这些地方补觉。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前一天没睡好,今天晚上乘坐8点的航班,半夜3点才能到酒店入住,在乘坐飞机这段休息就变的十分重要。普通人往往不适应长途旅行,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出行这段时间不是休息的,这是一个需要”熬”过去的时间,但是时间紧张的人,如果这段时间不休息,就没时间休息了,所以如果你可以选择在高铁、飞机、班车这样有座位的地方进行休息,按照精力管理的原则,即使是间歇性的休息,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需要练就哪些技能
很多人说在交通工具上看书会头晕,这种情况我现在偶尔也会遇到,多数出现在坐车打车的时候,看手机会头晕恶心。不过在以前,我可是做任何交通工具不做任何事情都会晕的人,但是因为常年坐火车,坐汽车,就觉得与其在车上难受着,不如给自己找点事情干,分散一下注意力。有时候买点零食吃,状态就会好很多,慢慢的,我就适应了这个节奏。用我的话说:没让我吐晕在车上,终究让我变强大,我像人类进化一样,后天进化出了这种能力,连晕车也不会了。
还有就是
用手机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工具,包括在手机上写作以及拥有云同步能力的工具。
我现在非常感谢自己练习了手机打字,有些技能,还是需要练习。你可能会说,现在可以使用语音输入,输入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声音比较复杂的交通工具上,还是不适合使用语音输入的,在手机上打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刚开始速度可能不会很快,但是打的多了,速度就可以很快。现在你看到的这些文字,都是用手机在公交车上打出来的。
可能需要的物品清单
1.一个充电宝,无论在哪里,手机都是最方便的工具,体积最小,携带最方便,不过当做和电脑一样的生产力工具,使用频率势必上升,电池是软肋,充电宝就变得非常必要。
2.给手机配个气囊支架,如果你习惯单手九宫格输入就更加有用。支架可以架着手,防止打字或者操作手机的时候把手机扔在地上。也可以买那种和手机壳在一起的气囊支架,防止哪天不喜欢了,摘不下来。这个支架不仅还可以架在桌子上,看网课什么的很方便。某宝搜“气囊支架”
3.可以方便携带的充气颈枕,在火车和飞机上睡觉是非常好的休息方式,一般旅程比较长或者早晚间,我都会选择睡上一小时。既然选择睡,不如睡的质量高一些,让自己充分休息好,醒来的时候精力更加充沛。这几年经常飞广州、昆明这样2个半小时左右的航程,什么时候开始睡,巡航时间做什么工作,飞机降落前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形成了规律,掌控感变得很强。
4、如果你经常乘坐高铁飞机出行,建议你再买一个充气靠垫,或者坐座位的时候把外套靠在腰上,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腰很不舒服,有这样的东西, 会让自己恢复的快一点。自己对自己好一点,这事儿怎么看都没毛病。(这是腰快断了几次后总结出的经验)
5.随身携带纸笔
我现在很喜欢随身携带小型的线圈本,因为对纸笔工具并没有太多的执念,所以很多东西写在纸上,当整理成博客、日记后就扔掉了。线圈本可以随身带在身上,整理好就可以直接扔掉了。使用纸笔进行书写和在电脑手机上打字激活的是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思考的效果也会不同,无论如何,带上纸笔,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写在最后
可能你会说,有必要活这么累吗?坐车就好好做车呗,刷刷朋友圈又怎么样。当然不会怎么样,但是如果你发现属于你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希望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就需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功夫。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还是有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