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样工具,可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就像同样是一根毛笔,有的人用它写书法,有的人却用它画国画。这里谈一下我用Anki的理由。
在谈及Anki这个对我的用处时,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概念,从词义上来讲,”知”指认识作用,“行”指行动功能,“合一”指统一或同一。大多数情况下,知行合一的含义是:没有行动的挑战,知识就会成为一套僵硬的教条;没有知识的控制,行动就会成为盲目的实验。然而,这仍然假定了知识和行动是一个更高综合体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因此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但在王阳明先生的理解中,知行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知和行本身就是一个统一体,不可分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个人的行必由他的知引导,没有知的行就不是行,一个人的知,必然引起行动,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的真本性就是见之于行动,产生实际的转变效果,同样,行的真本性是助长自我知识,产生深化自我知识的效果。
理解了知行合一的概念,但这好像跟使用Anki并没有什么关系,别急,在听我慢慢说。我们都希望在工作中由原来的新手变为专家。首先不管新手和专家。都需要我们先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然后通过在工作中实际用上,从而加深对知的理解。这同时展现了知的真本性和行的真本性。但是既然新手和专家在工作中都展现了知行的真本性,那么他们的区别在哪呢?答案就是专家会在(让知产生实际的转变效果,然后行加深认知)过程后。通过不断的练习这一过程,让这一过程变为长时工作记忆(Long-term working memory),这样每次遇到相同的问题,专家就会从脑子中提取相关信息,甚至做到眨眼判断。这样专家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新的(让知产生实际的转变效果,然后行加深认知)这一过程中。不用老是在旧问题中过多的浪费时间。日积月累,新手也就变成了专家。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选取相应的工具了,我先在印象笔记中记录探索的知识(注意:这时候的知还没有产生实际转变效果),然后把这些新知拿到工作中去检验(知的真本性),当他在工作中得到检验后,会加深知(行的真本性),把这些经过检验的知识编成练习题,标上Anki的标志。放到Anki软件中进行定期练习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