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伯陵
读历史、谈世事、阅人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22 小时前  
重庆校园频道  ·  202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征集活动正式启 ... ·  22 小时前  
玺承电商观察  ·  从CORE新流量机制到付费投流,多维度教你在 ... ·  23 小时前  
玺承电商观察  ·  从CORE新流量机制到付费投流,多维度教你在 ... ·  23 小时前  
中国能源报  ·  关于举办绿电、绿证、CCER交易培训的通知 ·  昨天  
田俊国讲坛  ·  【2025重磅来袭】业务赋能导师特训营|直面 ... ·  2 天前  
最江阴  ·  最新消息,每人可省500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伯陵

中国为什么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温伯陵  · 公众号  ·  · 2021-01-15 19:38

正文


温乎曰:

西方学者有个说法:

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不管他们是什么目的,

起码这句话有道理。

今天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1


司马迁在《史记 · 五帝本纪》里,开篇就是一段冷峻的描述: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尽管司马迁的笔调平淡,但这个故事的背后,却是数不清的尸山血海人头滚滚,不知多少部落消散于时光深处。


那些在战争中残存的部落,也彻底失去独立性,成为黄帝大旗下的一员,就连前朝天子炎帝都不能幸免,被黄帝股改兼并。


这是中国文明的开端,也是 中国大一统的起点


当然,黄帝能做天降猛男不是巧合,而是中国的地理,成就了黄帝的事业。


看看几个地名就明白了,他们征战的地方是华北平原,也就是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那些地方以平原为主,即便有一些高山大河,也不属于天险。


这种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大规模流动,当然也适合出兵作战和日常管理。


在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一条平坦的路太重要了,稍微恶劣一点的地理环境,就能打消人类的一切妄念。


所以欧洲那种四仰八叉的地方,很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出现大型政权。


虽然后来冒出一个罗马,但在罗马分裂之后,地理因素导致重新统一的难度非常大。


而黄帝暴力征战 结果 便是大规模的部落融合。


比如番茄部落在河南谋生,某次作战败给追随黄帝的西瓜部落,自然成为西瓜部落的奴隶。


比如山东的煎饼部落,原本跟着炎帝混,后来被黄帝股改兼并,顺其自然就做了黄帝的部下,以后可以用联姻的方式,和南瓜部落越走越近。


这两种方式都是部落融合,几百年后,终于形成华夏族。


一块平坦的土地、一个融合的族群、一个世代传承的统治家族,这就是世界搏杀的游戏里,中国得到的开局神装


从此以后,中国人点亮 种地和组织的种族天赋 ,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对周边的散装部落形成降维打击,然后重复兼并—融合的套路。


所以说民族都是融合出来的, 这世上根本没有哪个民族是血统纯正的。 以后千万别说什么血统纯正的某族人了,这句话是西方民族主义用来骗人的。


其实中国更讲究文化共同体的概念



2


中国的文化共同体来自秦皇汉武。


按照《史记 · 秦始皇本纪》的说法: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于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简单说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并且在长城以南的所有地方,建立起完整的国家机器。


秦始皇把黄帝以来三千年积累的人口、土地、文化和技术,统统打包到一个筐子里,以后不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都要在这个筐子里活动。


生在中国,死也在中国。


只要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就不能有闹分裂的想法。


在秦始皇的年代,这是从来没人做过的大事业,虽然很多人不认同,秦始皇依然横下一条心做了。


但这不是秦始皇最牛逼的地方。


秦始皇最牛逼的地方在于,他给后人树立了统一的模板,让不明觉厉的人知道,卧槽,这也行。


而中国人看到统一的可行性,对于国家的心理阈值,肯定提高了嘛。


所以不管中国乱成什么样子,总是不由自主地向统一靠拢,分裂势力越来越不得人心。



但秦始皇的手段太硬,最终玩崩了。


经过汉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汉武帝取出“独尊儒术”的秘籍,给秦始皇打造的国家机器,戴上一层卡哇伊的口罩。


从此以后, 国家和人民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相合作的关系


比如秦始皇说,百姓就是奴隶,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汉武帝以后的皇帝不会这么生硬,而是说国家是为了百姓过好日子,你们老百姓也要配合呀。


这么一说,是不是心里舒服多了?


而且这套儒家学说,不是皇帝们藏在被窝里看,而是流传到大江南北,尽可能让天下人都来学习,并且做为考试教材。


以中国人的脾性,但凡什么东西变成考试教材,很快就从杀马特升级为翩翩佳公子了。


这种国家机器和儒家学说的结合,给了中国人一个共同体的概念


试想一下,方圆万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几千万人,他们说相同的话、读相同的书、做相同的事、有相同的敌人、信奉相同的价值观。


做过管理的人都知道, 想团结几个人的小组都很难, 把几百人的公司拧成一股绳更难, 更何况 几千万人的国家呢。


除了中国,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已经习惯了,欧洲人却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因为他们的祖先没有经历过,也就没有任何精神记忆的传承,根本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拿破仑想统一欧洲,却被欧洲国家群起围殴致死,希特勒想统一欧洲也没有成功,苏联的影响力最终止步于东欧。


这种精神记忆永远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哪怕国破家亡,幸存的人但凡有一点机会,都会站出来,尝试复兴这个国家。


这就是中国两千年不灭的底气。



3


中国人不信鬼神,但是信祖宗。


这是周朝留下的遗产,以复兴周礼为小目标的孔子提炼成一句: 子不语怪力乱神


意思是,你可以信鬼神,但要留个心眼,别被忽悠瘸了。


既然美好生活不是上帝恩赐,那就是自己撸起袖子干出来的,而且能有一点成绩,还是祖宗积德保佑。


所以中国人特别讲究传承。


历代皇帝经常说,不好好工作,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啊。


普通人犯错以后,感觉死后没脸见先人,做出成绩之后的想法,也是幸亏祖宗保佑没给先人丢脸。


现在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心理活动是什么?肯定是“哎呀对不起父母栽培”吧。


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敬天法祖”的基因。


西方人信上帝恩赐,中国人相信祖宗积德,更相信自己亲手创造


些大家族和名人,都在标榜自己的历史多么悠久,现在发家致富的人们,心心念念的也是修族谱,本质上都是对祖宗和传承致敬。


每个中国人如此,中国人组成的国家也是如此。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有个观点:


国家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和守护者,在国家的诸多责任里,最重要的是维护中华文明的统一,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责任


我很认同马丁·雅克的观点。


历代王朝最重要的大事,便是修史。当然不是朝廷君臣闲的蛋疼,而是 修史代表继承前朝法统,告诉祖宗和人民,以后本朝才是中国正统


每个朝代修一两部史书, 传到清末 便是“二十四史”,再加上 《清史稿 》,合起来就是连绵不绝的 中国


所以中国王朝的使命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接过自黄帝以来的法统,守护中国的人口、土地和文化。


从来没有哪个王朝,敢说和前朝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突然冒出个沙雕说这种话,马上就有人怼:


“请问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从哪来的,你的祖宗是从哪里来的?”


怎么回答?


根本没法回答。


中国的源头是炎黄,你的一切都是炎黄传承下来的,请问你怎么另起炉灶。


哪怕是推翻元朝的朱元璋,都要承认元朝是中国正统,我党推翻国府建立新中国,也承认国民党的历史贡献。


要是不承认就是历史断代,很多事情说不清楚。


梁启超 嫌弃中国没有人民的历史, 吐槽 中国 二十四史是二十四姓之家谱, 但是反过来看, 有,总比没有强。


西方学者说,欧洲国家都有一个明确的起源,唯独中国没有。


其实这句话不对,欧洲国家的历史比较短,国家起源有明确记载,而中国的源头在炎黄时代,属于“自古以来。”


正因为这种“继承”的属性,中国的王朝和国家,潜意识里给自己的使命便是: 不能对不起祖宗。


所以新中国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是复兴,不是创新。


这就是我们的文明。


这就是我们的国家。



4


中国以前没有民族的概念,直到近代从欧洲传来民族主义,才明白什么是民族。


前些年有人想以此证明中国落后。


是,中国没有民族的概念,但中国讲究 “天下 ”二字, “天下”才是中国最核心的理念


什么是天下?


《史记 · 五帝本纪》里的“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诗经》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定胡碑上的“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就是天下。


只要没越过大气层,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天下。


西方的民族主义有明确的边界,就是相同血缘和来源的族群,属于一个民族,而一个民族可以成立一个国家。


民族国家之间,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谁都别特么来烦我,更不要说什么统一欧洲的话。如果谁想灭了我,那得问问我手里40米的大刀答不答应。


欧洲的 民族主义, 给每个国家和民族划定界限,可以保护自己,但也给自己画了一个牢笼


近代欧洲的征服战争、欧洲不团结、欧盟始终不能成为政治实体,其实都和民族主义有关系。


而中国的“天下”是没有边界的。


不管你来自什么族群、什么肤色、出生在什么地方,只要信奉中国“仁义孝悌爱国爱家”的价值观,就可以做中国人。


什么时候不信奉中国的价值观了,哪怕你有中国的户口本,也在精神上被开除国籍了。


韩愈在《原道》里说的: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