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投资都要看收益,新型储能也不例外。
2025年1月15日晚,上市公司雪天盐业发布对外投资公告。该公司表示,
考虑到目前湖南新型储能供给过剩、容量租赁低价竞争、缺乏政策有效疏导,新型储能电站项目收入普遍不及预期。为规避投资风险,中电雪盐董事会决定停止衡阳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建设,并按照相关程序办理清算注销手续。
据了解,2022年11月,雪天盐业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与中国电力成立合资公司建设衡阳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的议案》。企查查信息显示,2024年4月,雪天盐业与中国电力共同出资设立了中电雪盐(衡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电雪盐”)。
按照双方此前约定,中电雪盐将肩负起打造湖南省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的重担。然而截至终止公告披露前,中电雪盐仅完成盐穴井组测井、测腔、水密封、气密封、三维地震、岩芯蠕变等一系列复杂苛刻的专业性试验;取得项目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报告、可研报告评审意见等审批文件相关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电雪盐的股东截至目前均未实缴注册资金,相关项目开支均由中国电力所属全资子公司中电(湖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垫付,雪天盐业未支付任何费用。站在雪天盐业投资者角度看,公司及时止损,为股东负责,值得点赞。不过,雪天盐业的撤退也戳痛了在湖南新型储能的投资者。
据碳索储能网了解,湖南新型储能确实面临着雪天盐业道出的问题。
2021年10月,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湖南省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应分别按照不低于装机容量15%、5%比例,储能时长2小时配建储能电站。受该政策推动,湖南省新型储能装机量近年来快速增长。
2022年9月,湖南新型储能装机增长又添一把火。彼时,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新能源发电项目配置新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22年12月底前、2023年6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的新型储能项目,在计算其作为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的容量时,分别按照装机容量的1.5、1.3倍计算。在上述文件刺激下,一大批储能企业加速并网。2023年上半年,湖南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00万千瓦,新增规模全国第一。
只是,受新能源项目用地用林管理等问题影响,2023年湖南新能源投产情况未达预期,导致原规划新能源并网所需的储能容量无法消化,而储能容量过剩又导致了湖南省储能容量租赁价格走低,电站投资企业收益不及预期。
目前来看,上述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2024年11月6日,湖南能源监管办发布的新闻中透露:“截至2024年9月底,湖南电网纳入调度管辖范围新型储能规模达273.3万千瓦/545.8万千瓦时,目前容量租赁市场竞争激烈,湖南新型储能电站收入普遍不及预期。”
好消息是,湖南省已注意到相关问题,并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去年,为促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储能收益,湖南修订了《湖南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湖南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湖南中小型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简称“两个细则”)。
新修订的“两个细则”不仅将辅助服务补偿费用与并网运行考核费用由之前的统一平衡结算调整为分开平衡结算,还扩大了并网主体管理范围,丰富电力辅助服务品种,优化了辅助服务补偿和并网运行管理机制。
此外,国家层面出台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2027年)》也是一大利好。该文件提出完善峰谷电价机制,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备用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建立以调节效果为导向的市场机制。于新型储能而言,未来调度能力的优化提升与辅助服务品种的增加,也将有助其提升盈利能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