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扔書
专业分析美术史书籍,深入解读展览与拍卖,理性且深情,扔书给你讲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校人才网V  ·  上海立达学院2025年人才招聘公告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公告 ·  2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西安欧亚学院2025年教师招聘公告 ·  4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燕京理工学院2025年人才引进计划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扔書

这部新书性价比太高啦!

扔書  · 公众号  ·  · 2024-12-30 19:29

正文

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欢迎点击上方 “扔書”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更容易找到推送的新书噢。


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

“批校经籍丛编”子部第一种


王念孙朱墨双色批校本《山海经》

首次全彩影印出版

首刷特典版限量发售!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山海经》


(晋)郭璞 注;(清)王念孙 批校

ISBN:9787554031704

定价:238.00元

开本:大16开

装帧:精装





奇书《山海经》

为批校古籍系列子部打头阵的竟是这部“奇书”


《山海经》被称为一部奇书,它的奇有各种体现,比如内容的怪怪奇奇,收了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禽怪兽、神灵鬼妖,这直接导致该书性质不易确定。有人说它是地理书,把它列入史部的地理类,《隋书·经籍志》《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即是如此。从形式上看,《山海经》确实很像地理书,但如果把地理书当作一门科学看待,《山海经》里多是怪力乱神,很多山川和方国更是无从考证,其中想象的成分甚大,作为地理书,《山海经》确实又有些不够格。有鉴于此,《宋史·艺文志》将它划入子部五行类,《四库全书》则将其纳入子部小说家类,并说“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四库全书》的分类和结论影响很大,所以后来的古籍目录基本是将《山海经》归于子部小说家类的。

明刻本《山海经释义》


其实,在《山海经》产生的时代,四部分类法远还没有出现,很多学问还处于混沌一团的状态,各个学科之间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照今人视野,《山海经》是一部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诸多内容的上古奇书,倒类似于一部综合类书籍。鲁迅将其视作“古之巫书”,大概近于实情。著名神话专家袁珂称其书“非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则定性更为准确。


鉴于《山海经》在中国人知识谱系中的古老地位,我们选其为批校古籍系列子部打头阵,而不是《老子》《庄子》《孙子》之类……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




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

书中之“尤物”


在如璀璨群星的清代学者中,王念孙(1744—1832)可算顶流学者,代表着清代学术的最高水准,与其子王引之皆以精通小学校勘见长,被合称为“高邮王氏父子”“高邮王氏”或“高邮二王”。王念孙又和同时代学者段玉裁被合称为“段王”。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中就赞誉道:“段、王二氏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他们的著作是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评价不可谓不高。

王念孙像(见《清代学者像传》)


王念孙的学问是如何炼成的,固然可以通过他的著作《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推求和体味,但终觉隔了一层。如果有手迹留存,笔墨涂改勾抹之间,就如亲见其人,磨墨吮毫,执笔而书。这是稿本和批校本的独特魅力所在,使人获得一种现场感,不再是冷冰冰的印本文字,而是因手书笔迹变得有温度、有层次。

王念孙《读书杂志》


幸运的是,王念孙生前得享大名,身后其遗物亦得到珍视,不少批校本得以留存下来。据学者初步统计,王念孙手批古书有13种留存下来,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台湾傅斯年图书馆等收藏机构,其中《山海经》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所用底本为清康熙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14—1715)项絪群玉书堂刻本。项絪,字书存,原籍歙县,寓居扬州,曾任延安府同知。群玉书堂刻本《山海经》11行21字,细黑口,四周单边,经为单行大字,郭璞注为双行小字。 该本刊刻精工,字摹欧赵,清新雅致,俊逸秀丽,“颜值”为历代《山海经》刻本之冠, 属于康熙朝流行的“软体字”写刻本,和《全唐诗》扬州诗局本风格近似,当是同一批写样者和刻工所为。 这部王念孙批校本的底本更是纸墨精好,字黑如漆,当是初刻初印本,历三百年犹神采奕奕,不失为书中之“尤物”。


扬州诗局本《全唐诗》


该书原为高邮王氏父子旧藏之物,后辗转入藏于盛昱意园之中。光绪十七年(1891),费念慈从盛昱处假出,用明吴琯本校临一过。光绪二十五年(1899),盛昱卒,意园旧藏渐次散出。1912年,傅增湘以银元十六元为张元济涵芬楼购得此书。后该书又被人从涵芬楼中盗出,入赵万里之手,1932年涵芬楼毁于日军炮火之下,王念孙手批本《山海经》却因盗出而逃过一劫。该书后又从赵万里手中流出,入藏国家文物局。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根据书中印章信息,于1952年托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徐森玉归还张元济。该书后又从张元济处流出,入藏于北京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此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历劫不毁,如有神灵护持于其间,可谓书中“福将”。

被毁的上海东方图书馆




朱墨双色批校

朱笔字体秀整,墨笔行草朴质



王念孙批校分朱、墨二色。“朱笔字体秀整,墨笔行草朴质”,朱笔多直接添改字词,遽下案断,墨笔则博引诸书,略加引述。 朱色校记大概作于王念孙任职工部都水司之后、《河源纪略》纂修之前,是为《河源纪略》纂修做的准备工作,墨批则大概撰于王念孙晚年。

王念孙参与纂修《河源纪略》


王念孙校勘《山海经》时年未及四十,但许多晚年的校勘方法在此书中已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有本书互校,注重内证;博稽异同,广引群书;因声求义,重视声韵;融合贯通,举一反三。张元济总结王念孙校证《山海经》的做法的通例为:“一以本经互校;一以它书所引,博稽异同,折衷己意,以《文选注》《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初学记》《白帖》《太平御览》为主,兼及经史诸子,旁引《一切经音义》《法苑珠林》《弘明集》《开元占经》等,可称精博……诸如此类,考订精确,为郝氏《义疏》所未及,可补《读书杂志》之遗。”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间或征引王念孙成果,校本原有600多处批校,袁氏只引用了161处,且多以意撮引,节略删裁,亦有向壁虚造,查无实证者。通过此书,《读书杂志》等校勘学名著的撰写路径和国策约略可窥而知,其方法之细密,态度之严谨,洵不愧一代通儒。


虽说纸寿千年,但书终究是有生命极限的,而比起一般印本来,批校本的寿命更短些,这和批校者使用墨色也即颜料有关,黑色因使用碳素,寿命最长,只要纸张不坏,墨色就可长存。朱色因多使用朱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寿命则次之。绿、黄、紫、蓝几种颜色则因颜料性质,则较易褪色,有些书不经百年已经褪为一滩浅浅的痕迹,只能逆着光从某些角度才能勉强辨认。这部《山海经》的朱笔批校已有褪色,再历时日,恐怕也有难以辨认的一天。某种程度上,“批校经籍丛编”为这些历经沧桑的古籍保存下了足够年轻的相貌,即使它们最终抵御不住岁月的侵蚀而人老珠黄、烟消云散,人间犹有它们曾经的曼妙风姿留存。

十色批本《李义山诗集》




新书发售正临年关,为回馈读者君一年来对“批校经籍丛编”系列图书的垂注, 《山海经》将推出首刷特典版,限量发售,加量不加价 ,只要购买首刷特典版,即可获得接福纳瑞神兽献福 书签两枚 、“乙巳大吉”编号 藏书票 一枚,另有 彩蛋 一个,开箱见惊喜。未来一年里,我们将推出更好的品种,让古籍“靓”起来,光前并以裕后。


编号藏书票



实拍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