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个天涯讨论帖引发了社交网络的激烈辩论。
一位女生和男生早恋开房,被父亲发现后拿冰球棍殴打至尾骨骨折,以后只能剖腹产。
发帖者是这位女生的妈妈,她在帖子里声泪俱下的说到,没想到为什么女儿会变成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
“要说教育,我们只打过儿子,而且是儿子很小的时候,
对女儿我们向来偏爱一些,从来没打过。”
许多网友认为,女儿教育出现问题,责任一定在家长身上,
打不仅不解决,反而会使女儿更加痛恨父母。
“这根本就是家暴没得洗!我从小都没被父母打过一下!”
我翻看着大家的讨论,在十分同情女生的同时,也为家长感到惋惜。
殊不知,他们教育的失败之处,正是其引以为豪之处——在此之前从未对女儿动手。
因为女儿不打不成器啊。
2
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养儿子富养女”。
人们认为,富养女是一种教育投资,
富养的女儿从小会被带着出入各种场合,增加阅世能力,
不贪小利,气质非凡,不易被各种浮华和虚荣所迷惑。
而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女孩,在纨绔子弟的糖衣炮弹下,很可能被花言巧语所击败。
这种异端邪说其实是建立在性别不平等的基础上。
它将女儿视为待售的商品,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
必须培养她鉴别事物的眼光,别将来被人一块蛋糕就给哄走了。这种错误的性别观点,充满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思想,
是极不适合新时代发展潮流的。
而真正符合文明社会价值观的教育方式,第一条就是打女儿。
《箴言》中写到:
“不忍用杖打女儿的,是恨恶她……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她,她必不至于死。”
女儿不打不成器,正是因为女儿被打的机会太少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会轻易对一个姑娘动手,这极不文明。
正是因为女儿长大成人后没有机会再挨打了,我们才要提倡从小打女儿。
小时候不被父母打,
将来结了婚,吃饭不能上桌,被老公打骂都是婚姻的必修课。
小时候没挨过打,长大被丈夫公婆打一下就要报警,
这点小小的困难都忍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纵观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女性,哪个不是被打大的?
紫薇少女时期被皇后、容嬷嬷毒打
,正因为被打习惯了,才能忍辱负重,最终上了公主。
小S结婚以来家暴传闻不断,甚至被丈夫许雅钧打到带伤上节目
,依然为老公打掩护,和许雅钧疯狂秀恩爱,才能继续扮演美满幸福的婚姻。
3
打女儿还能让女儿更好的学会自我保护。
任何一位《街霸》和《铁拳》玩家都知道,被打的过程,也是学习打人的过程。
疼痛能令我们对武术动作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每一个高手最开始都是弱鸡,
正是在挨打的过程中观察施暴者的一招一式,才练就了今天的拳皇。
老外大多有一种刻板印象,以为所有中国人都会功夫。
这种印象并不是毫无根据。据2014-2016年全国法院公布的涉及家暴的一审离婚判决,在全国涉嫌家暴案件中,山东以高达8205件稳坐榜首,河南以6986件夺得第二,湖南以6930件屈居第三。
而这三地恰恰都是我国的武术重镇,
是北方拳法和少林寺的发源地。
正是靠着家人之间的相互切磋,中华武术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父母打女儿都是出于教学目的,
是寄希望于女儿在长期挨打中学习防身之道,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保护自己。
打领导,打老公,打小孩,将这份武功教授给自己最爱的人,使中华武术绵延不绝。
所以,女儿被打之后,
不仅不应该还手,最好还要向父亲磕头鞠躬,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打是疼骂是爱,父母下手再狠,能狠到哪里去?尾骨断了算什么,
就算全身粉碎性骨折,能比女儿的贞操重要?
相反,儿子不但不能挨打,还要精心呵护。
因为儿子长大后被打的机会太多了。经常打儿子,
会使儿子全身皮肤变厚,对疼痛忍耐度高了,拥有了免疫力。
将来走上社会,被领导踹一脚,不仅不认错,还嘻嘻哈哈,
不仅起不到管教的作用,更容易对其他人下手没轻重,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长兄如父,作为研究中心最年长的大哥,
我决定现在就把王护士长叫来,传授她一些防身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