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体经济如日中天,马云们还没有崛起之前,鲁冠球一直被视为浙商群体中的“教父级”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的代表人物
10月25日上午,不幸的消息开始传开,72岁的鲁冠球逝世了。
26日早晨,上市公司万向钱潮发布公告,确认鲁冠球因病去世的消息。
对于今天的大众而言,这个名字或许已经有些陌生。
然而,在十年,或者更早之前,当实体经济如日中天,马云们还没有崛起之前,鲁冠球一直被视为浙商群体中的“教父级”企业家,中国乡镇企业的代表人物。
他在1969年创立的万向集团,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是第一家国内上市的乡镇企业,也是第一家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的中国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年营超过千亿跨国企业。《华尔街日报》曾因此赞誉他为“国家英雄式人物”。
1945年1月,鲁冠球生于浙江省萧山区宁围镇的一个村庄。他与母亲从小生活在乡村,他的父亲是上海一家医药厂工人,收入微薄。少年时代,他的的理想是做一名车床工人,以养活家人。他15岁辍学,在萧山县铁业社做铁匠。
三年后,铁业社精简人员,他被辞退。回乡后,他不想做农民,修过自行车,后来,又和乡民集资3000元办了个米面加工厂。不过,在那个年代,做生意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他也因此受到多次“处理”。六年中,他东躲西藏,加工厂换了七个地方。最后,他被查处,所有的家底,包括1150块钱、账本、印章,全部交给了大队。
1969年,国家出台文件,准许每个人民公社可以办一个农机修配厂。这一年7月,25岁的鲁冠球变卖祖屋,带领六个农民,集资4000元,接下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自任厂长。
农机厂没有原料,他每天骑着自行车过江到杭州城,走街串巷收废旧钢材。他开始为周边公社的生产农具配套,比如榔头、犁刀,拖拉机上的尾轮叉,柴油机上的油嘴等。
人们要什么,他做什么。到1978年,鲁冠球的工厂已有400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挂着“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四个招牌。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的社论,鲁冠球看到后判断,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汽车业,决定专做汽车零部件万向节,并把工厂改名为萧山宁围万向节厂。
第二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鲁冠球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获得了210万元的订单。他的工厂开始在夹缝中崛起。那时候,民营经济的依然存在着被定为“投机倒把”的风险。直到1983年“严打”结束之后,民营经济的合理性才获得肯定。
1984年,美国舍勒公司代表在广交会上看中鲁冠球的产品,并在之后下三万套订单。这是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首次走出国门。美国舍勒公司是全球拥有最多万向节专利的企业。
鲁冠球的工厂发展迅速,他本人也开始外界视为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标杆,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1985年10月, 鲁冠球被《半月谈》杂志评为1985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第二年,新华社以鲁冠球为主角,撰写长篇通讯《乡土奇葩》。彼时,诸如联想的柳传志、哇哈哈的宗庆后、华为的任正非等企业家,才刚刚开始创业。
随着企业规模变大,鲁冠球万向节厂也变成了万向集团。1994年1月10日 ,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公司在深圳上市,成为国内最早上市的乡镇企业。这一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万向美国公司成立,鲁冠球开始把业务拓展至国外。到2000年底,万向已在美、英、德、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等7国设立了11家公司。
2000年,万向整体收购美国汽车市场三大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的舍勒公司,不久收购美国百年老店洛克福特公司,2001年,又成功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
最近一些年,尽管唱衰实体经济的声音不少,不过,鲁冠球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电动车是一个充满前景的领域。虽然一直做汽车零部件,但他的造车梦由来已久。1999年,鲁冠球成立电动汽车项目组,定下了“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路线。随后几年,万向逐步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并研制出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不过,直到2016年底,万向才取得汽车生产资质,成为中国第六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3年,鲁冠球以235亿元财富,排名中国富豪榜第14位。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中,鲁冠球家族财富已经达到491亿元,位列第37位。
一个月前,鲁冠球写了一篇题为《时代契机,我们没有理由错过》的文章,回顾了他的创业历程。他在文中写道:“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财经作家吴晓波评论称,鲁冠球早年做过的四件事情,在当代企业改革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一,他是最早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企业家。1980年,鲁冠球把挂在厂门口的七八块厂牌撤了下来,只剩下一块“萧山万向节厂”,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
其二,他是最早具有质量意识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鲁冠球曾把四十多万元的次品当废品卖掉,以此惊醒员工的质量观念。这一戏剧性的故事比“海尔张瑞敏砸冰箱”还要早两年,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其三,他是最早具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与同时代的大邱庄禹作敏、华西村吴仁宝等不同,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与当地的村级政权并非“一体两面”,他很早就开始着力于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这为万向的长远壮大清除了最危险的体制障碍。
其四,他是最早具备阶层意识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的群体性出现,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财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鲁冠球在很长时间里,自觉投入极大的热情,成了这一新生的商业阶层的代表人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号
文 / 黄剑
编辑 / 孙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