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nowYourself
深夜友好型公号。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KnowYourself

因为爱你,我想陪着你不快乐 | 研究:抑郁会在伴侣间传染

KnowYourself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3-26 23:53

正文


最近,我们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Ta说:

 

“我女朋友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脾气很大,偶尔还会失眠,朋友约我们出去玩她也不去,连叫她去买包包都说不想去。然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很不好。看到一些自查的问题,我觉得她可能得了抑郁症,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跟着抑郁了。想问KY,抑郁会传染吗?我能做些什么吗?”

 

看到这条留言,首先要提醒这位小伙伴,不要根据自查量表自行诊断,如果有所怀疑的话,要找精神专科医生面诊,量表也只是一个参考。

 

不过,今天我们倒想和大家聊聊这条留言中的问题——“抑郁是否会传染?”

 

需要强调,我们所讨论的只是一种“抑郁状态”,而抑郁状态不一定会达到抑郁症的标准——一定程度的抑郁状态人人都会有,只有在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痛苦强烈、或对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实质影响的时候,才会被诊断抑郁症(再次强调,请寻求专业人士来做诊断)。

 

情绪低落、对过去感兴趣的事丧失兴趣、社会交往减少、出现无助感或绝望感、经常想起死亡甚至有自杀念头,等等表现,都可能是抑郁状态的表现。抑郁状态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却也会让人在那段时间里感到不快。



抑郁状态会在伴侣间传染么?

 

至少在长期相处的伴侣之间,答案是肯定的。

 

Rosenquist,Fowler及Christakis(2011)对12067人历经32年(1983-2001)的跟踪研究发现,抑郁不仅会在亲密关系的伴侣之间“传染”,在朋友、家人等交往密切的人中也会彼此影响。

 

但众多学者在讨论“抑郁会传染”时,都特别强调了,这种“传染”并非真的像病毒性感冒那样通过人与人短暂的接触就会相互传染。(Chitale, 2008; Hendriksen, 2016),更多的是双方在长时间的互动中,一方随着另一方,出现类似的负面情绪和行为。

 

抑郁如何“传染”?

 

1. 所有的情绪,都天然具有一定传染性

 

情绪,在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传染性,会在无意间,自然而然地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人类天生拥有一种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即我们经常听到的“共情”能力(empathy)(Hatfield et al., 1993)。

 

有学者猜测,这种能力与人脑中的一种被称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东西有关,它帮助人类祖先早在语言出现之前就能够理解彼此的感受,尤其是可以互相传递“恐惧”的信号,帮助整个族群得以生存下来(Yapko, 2009)。因此,它就在进化过程中被记录在了我们的基因里,成为了一种天生的能力。

 

换言之,当看到身边的人,尤其是伴侣情绪低落、愁眉不展时,人们是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种难过的情绪的。

 

不过,尽管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但人与人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那些共情能力强的人,比如高敏感人群(点击了解更多),对他人和自己的情绪察觉力都很强,也就越有可能受到“传染”,相对而言,那些共情能力更弱的人就更少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2. 单方面的情感付出,令人感到耗竭


抑郁状态里的人,往往无暇自顾,也很难给身边的人支持,甚至会让对方感到缺乏关注。因此,他们的伴侣有时会感到自己在单方面付出。尤其当这种抑郁状态持续时间很长、程度很强烈,可能已经达到临床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时候,伴侣如果并不理解什么是抑郁症,甚至会觉得抑郁中的个体对自己已经没有爱。

 

在持续单方面的付出中,伴侣也会感到疲累,因此跌入情绪的谷底。在之前KY的一篇访谈中,受访者也谈到,长期与受抑郁困扰的伴侣相处,“就像有一个摄魂怪一样,不断地剥夺掉你的能量和快乐”


另外,抑郁的一方可能对很多事情都会失去兴趣,包括“性”。当Ta的伴侣仍然对性充满激情与欲望,却屡屡受挫时,就会使伴侣感到沮丧和挫败。


一位受访者这样描述,“我不忍心拒绝Ta,可是在我们做爱的过程中,我又会忍不住失控大哭,Ta只好停下来安慰我,我想,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莫大的伤害”(as cited in,Sharabi, Delaney, & Knobloch, 2016)。



3. 负面认知方式在关系中蔓延

 

处在抑郁中的人会有一些特定的负面认知方式,比如总对自己、对方或对未来抱有负面的看法,或者“非黑即白”或“灾难化”的非理性的想法等等,而这种负面的认知方式便会在亲密伴侣之间日复一日的互动中渗透和相互影响。

 

比如,当一方总是抱怨:

 

“早知道我就应该上周计划好的。这点事都办不成,我果真是什么都做不好。”

“连这点事都不能帮我分担,你果然是靠不住的。”

“这个问题不解决,以后怎么面对更大的问题呢?我们一定不会有未来的。”

 

久而久之,另一方也会忍不住开始想:

 

Ta说的没错吧,因为我好像真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让Ta开心啊。”

 “是啊,看来我们真的没法走下去,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以后也不会长久的。”

“在一起真的会很难吧。”


研究也证明了人的认知方式会互相影响。Haeffel 与Hames(2014)对103组室友进行了一项长期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当有一方总是消极地思考问题、消极看待彼此的关系、或者总是自我否定时,负面认知方式会出现在双方的互动中,另一方也会开始用这种方式对待室友,且最终在更多的方面都体现出类似的负面认知方式。

 

4. 因无法帮助对方而产生的无助感与挫败感

 

当一方处于抑郁之中时,另一方作为伴侣会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帮助对方,做出许多努力。然而,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发展。

 

正如漫画家Allie Brosh在书中写道的那样,“人们总是想要帮忙…(但他们不知道)那种非要让你和他们一样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努力,就像宏大的、令人绝望的冷水泼洒在我的脸上”,“我只能以更极端的方式说服他们放弃这种努力,好让他们可以放我回到我自己的无聊和孤独里”(as cited in, Beck, 2015)。

 

有时候,的确在身陷抑郁的人看来,他人的关心和好意简直要把自己对于生活最后一点掌控——“沉浸在自己情绪里的权利”都给剥夺了(Beck, 2015)。这让他们不得不以退缩回避的方式,拒绝他人的帮助和改变。

 

Ta的伴侣又会因为不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善对方的状况,甚至还让情况越来越糟,而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助和绝望。


5. 被动的、连带发生的社会隔离


抑郁状态中的人,往往会回避与他人的交往,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伴侣可以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而这就间接减少了伴侣与他人的社交机会,后者被动地卷入了一种社会隔离之中。

 

“Ta希望我在家陪着Ta。这样我就不得不常常旷工。我也没有办法约朋友见面。有时候,不得已一定要出门,我甚至会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真不是一个好的伴侣。这之后,我就很少出门了”,一位受访者写道(as cited in, Sharabi, et al., 2016)。


而这种隔离不仅会让人感到孤独,还会让人失去来自外部的帮助——双方仿佛同在一条小船上,孤独地在抑郁的无边大海里载浮载沉;甚至还会令两人发展出“依赖共生”的关系,一方沉浸在自己的抑郁里,依赖着对方持续的情感付出,而另一方却也依赖着Ta对自己的依赖。



为什么抑郁好像比快乐容易传染?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是积极的状态传染给抑郁的一方,而是反之呢?


其实,积极的情绪也会相互传染,想象一下你在体育比赛或演唱会的现场,又或是在瑜伽教室里,你是能被周围人的兴奋、快乐或放松所感染的(Hendriksen, 2016)。也有研究发现,和更多处于积极状态的朋友交往,不仅能帮助人们减少陷入抑郁的风险,甚至还能帮助人们从抑郁状态中恢复过来(as cited in Beck, 2015)。


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容易被伴侣的抑郁所感染,却很难以积极状态去影响对方呢?


这是因为,在抑郁状态中的人,首先就处于从外界中退缩的状态中。抑郁的情绪会削弱人们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也会让人夸大地感受到外界的敌意和恶意,不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善意。


另一方面,这与道德感有关。当与那些处在痛苦之中的人在一起时,人们会因为自身的不痛苦感到内疚。尤其是当痛苦的人是自己非常亲密的人时。对方的痛苦,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帮助对方这件事上,做的还不够。于是,我们会付出更多努力去共情对方的感受、在认知上去理解和接近对方(Exline & Lobel, 1997)。如果还是不能帮到对方,陪伴对方一起痛苦似乎是能做的最少的事情了。


我们被伴侣的抑郁状态“传染”,也是我们“愿意”被传染,也是爱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伴侣受抑郁困扰,应该怎么办?

 

首先,你需要认识到,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状态,都是能在伴侣间相互“传染”的。只不过比起抑郁的传染,积极状态的影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 你要时刻观察、关心自己,我自己是不是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是否经常情绪低落、沮丧或无助?和过去的自己相比,对他人和世界的态度好像更悲观了?有没有开始频繁否定自我?等等。

 

  • 积极寻求帮助,为对方,也为自己。可以是向朋友,有时仅仅是支持性的倾听,也能带来很大的帮助。可以尝试一些自助工具,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些自助表格。如果你觉得困扰很深,即便你的伴侣不愿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你先独自去与这些专业工作者沟通,也能够对你们的处境有很大益处。

 

  • 此外,抑郁状态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应对。适量的运动、适当的饮食方式(篇幅限制,未来的文章里再为大家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都是被实证研究证明能够改善抑郁状态的(UC Davis News, 2016)。

 

  • 最后,你需要学会保持你和Ta之间适当的空间和距离,一种能让你帮助所爱的人,同时不被ta的负面状态完全卷走的距离。比如,你要保持自己的社交活动。你也要相信你需要保持相对积极的、良好的状态。这并不是一种对爱人的“背弃”,而是给你们的关系带来更多力量的来源。


References:

Beck, J. (2015). How friendship fightsdepression. The Atlantic.

Chitale, R. (2008). Depression may becontagious. ABCNews.

Exline, J.J. & Lobel, M. (1997). Viewsof the self and affiliation choices: A social comparison perspective. Basic and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 243-259.

Haeffel, G.J. & Hames, J.L. (2013). Cognitive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can be contagious.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2(1), 75-85.

Hatfield, E., Cacioppo, J.T., & Rapson,R.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 96-99.

Heitler, S. (2013). 5 realities about depressionthat make it highly contagious. Psychology Today.

Hendriksen, E. (2016). Is depressioncontagious? Psychology Today.

Rosenquist, J.N., Fowler, J.H., &Christakis, N.A. (2011). Social network determinants of depression. MolecularPsychiatry, 16, 273-281.

Sharabi, L.L., Delaney, A.L., &Knobloch, L.K. (2015). In their own words: How clinical depression affects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3(4),421-448.

UC Davis Health News (2016). This is yourbrain on exercise.